六年级教案参考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写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具体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教案参考5篇

六年级教案篇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创设一个“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1、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对圆的对称特征的描述。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逐步感知和体会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2、增强学生对圆的感性认识。

初步感受圆的特征以及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学生在折纸及小组交流合作中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策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

圆规剪刀白纸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回忆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圆形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2、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奥秘

六年级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根据这些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情感为线索,从相识到相知到分别,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闰土的深厚感情,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闰土他们在海边……他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捏、扭、胯……”等12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郑重、允许、束缚”等词语。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

3、学会作者的外貌描写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了解他的作品吗?

(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的阿q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吗?他也和我们同学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预习问题,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做好批注。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扫除字词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决。

2、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⑴、闰土长什么样?

⑵、讲了有关和他的几件事?

⑶、闰土性格有什么特点?

3、整理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全班共同探讨。

四、汇报交流,小组探究

1、生字卡片出示词语、生字(采用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

2、汇报小组解决的问题

3、提出没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准备讲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课堂练习,巩固双基

1、形近字组词

扭()舀()拜()劲()厨钮()稻()湃()颈()橱

2、多音字chu

畜xu

3、加拼音

yufz

允许厨房束缚贼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拜的右半部有四横,捏中右上角是曰,缚中右上甫没有钩。

4、自读课文,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扁,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鲁迅儿时的朋友叫闰土,知道了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鲁迅很难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和作者一起加快美好的童年。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

1、读读第一自然段,并从中体会闰土的性格。

⑴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画动词、画外貌描写。

⑵体会捏字的准确(用换拿把的方式)

⑶图文结合,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并指导背诵。品读用词的准确,画面的完美。(板书勇敢,捏,刺)

2、再快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揣摩写作方法

⑴画段落,读出来

⑵理清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脸-头-颈)

⑶体会性格特点(怕羞)

3、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⑴练习

⑵交流

??、深入了解作者与闰土的有趣的事,体验情感。

1、说说作者和闰土之间的交谈中,闰土给作者讲了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⑴自己找画,写出体会(批注)

⑵小组交流,整理提高

⑶全班交流,体验情感

答题要点:

①雪地捕鸟,扫,支,撒,拉

②海边捡贝壳,红的,绿的……

③月光下看瓜刺猹:捏

④沙地看跳鱼

2、指导朗读

闰土在讲解这些故事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结合你生活中为小伙伴讲见闻时的感受来读这一部分,读出闰土当时的语气。

3、过渡

闰土这作者讲了那么多稀奇的事,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稀奇的,此时如果你就是鲁迅,听到闰土的讲解,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反复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⑵读出感悟,感受到自己的浅薄、无知。

⑶指导朗读

(结合班级开展的与农村小朋友手拉手活动,在农村小朋友的所做所讲,自己的收获来进一步体会虽是少爷,但远不及一个农村孩子的见识多,感叹自己的无知,一只井底之蛙的窘境)

⑷齐读这段话,体会作者情感。

??、图文结合说话别

1、看书中插图,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来想象,离别时,作者和闰土间的话别场面。

⑴同桌分角色饰演闰土和鲁迅,创造情境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⑵选取小组代表全班朗读,(配《送别》音乐,衬托当时场景)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书中两个儿时伙伴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不免伤感,怎耐天下无不散筵席,作者说“……但从此没有再见面。”那你们希不希望他们再见面?

2、想象练习

多年以后,鲁迅再见闰土时,他的外貌什么样?语言是什么?

(学生再次练习外貌描写,再次进行语言训练)

3、呈现结果,还原现实

其实,多年以后,闰土和鲁迅真的见面了?什么样呢?请看文章,(介绍多年后鲁迅见面闰土的文章)

??、总结全文

虽然成年后的闰土与儿时的差别很大,但这就是生活,一个未知数,但少年闰土的形象永远是那么清新、隽永,他的形象让一代代的小伙伴追寻,这都得意于鲁迅这位文豪的妙笔生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是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写作方法,通过几件事及形象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的小伙伴也能在你的笔中永远活泼、可爱。

六、板书设计

20少年闰土

讲捕鸟:支、撒、拉聪明

闰土:捡贝壳红、绿……五色的贝壳能干

讲刺猹:捏、刺勇敢

讲跳鱼:青蛙似的脚见多识广

资料: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六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

第二课时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

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

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六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5-26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 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 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 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20xx年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20xx年的'种植面积比20xx年增加25%,20xx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20xx年和20xx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 = 1/4

20公顷

20xx年

25%

20xx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 20 × 25% = 5(公顷)

20 + 5 = 25(公顷)

办法二: 1 + 25 % = 125%

20 × 125% = 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 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 30 × 80% = 24(元)

30 - 24 = 6(元)

办法二: 30 × ( 1 - 80%)

= 30 × 20 %

=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六年级作文参考5篇

悔六年级作文600字参考5篇

六年级作文《妙》300字参考5篇

教师六年级组工作总结参考5篇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6篇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7篇

小学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8篇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六年级班会课教案6篇

六年级教案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