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的编写中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优化课堂设计,教案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前班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6教学难点: 理解6的实际意义活动准备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份。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
2学前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7
活动目标
⒈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⒉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一游戏捕鱼
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二认识数字7
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游戏猫捉老鼠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四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
3学前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 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 6=7、6 +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 6=7马上就想到6+ 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 +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4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比较、区别白天和黑夜,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发展幼儿辨别简单事物的能力。
3、丰富词汇:白天、黑夜、热闹、静悄悄。
活动准备:
1、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白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热闹的音乐和摇篮曲各一段,多媒体课件
3、白天和黑夜的图片两幅,小图片与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导入,设计环节让幼儿进入情景。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两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这两位好朋友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那好,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二)区别认识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
1、请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太阳和月亮”: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幼:太阳公公,月亮姐姐)
2、“太阳和月亮”:很高兴来到小一班作客,可是我们俩遇见了件比较难办的事,我们都想白天出来玩,你们说这样行吗?(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太阳公公和月亮姐姐它们都想白天出来玩,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有的小朋友不可以,那就让幼儿一起来了解一下太阳和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吧。
(三)播放多媒体课件,感受白天和黑夜。
1、播放早晨课件,听公鸡叫。
师:你们看见画面上有什么?幼:有太阳、公鸡。
师:太阳出来是什么时候呢?幼:天亮了、早晨或白天。
2、放白天课件,听热闹音乐。
师:你们看见画面上有什么?幼:小朋友、小花、小树。
师:它们醒来做了个什么动作?幼;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打个哈哈。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学做)
师:白天天亮了,我们小朋友都要做哪些事情呢?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儿发言)
教师小结:白天,太阳出来了,人们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白天真热闹。
3、出示晚上课件,播放摇篮曲。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幼:天黑了、晚上。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月亮、星星出来了。
4、出示夜晚课件,播放摇篮曲。
师:小朋友要做哪些事情?晚上过后又是什么时候?(幼儿发言)
教师小结;晚上天黑了,月亮、星星出来了,家家户户开启了电灯,有的人再看书,有的人再看电视,到了黑夜,小朋友睡觉了,到处静悄悄的。白天和黑夜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就象时钟一样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白天过后就是黑夜,黑夜过后又是白天。你们说月亮姐姐可以白天出来玩吗?要是可以的话,那人们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四)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白天和黑夜的认识。
1、幼儿人手一份白天和黑夜图片。
2、请幼儿分别将图片送给太阳公公或月亮姐姐。(粘在黑板上)
(五)组织幼儿游戏,扩幼儿知识面。
1、请太阳公公或月亮姐姐一起来玩游戏,小朋友扮演小兔,当“太阳公公”出来时,小白兔出来采蘑菇,感受白天的热闹;当“月亮姐姐”出来时,小白兔要做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的静悄悄。
2、幼儿随着音乐游戏,教师指导。
(六)结束部分。
师:呀!天亮了,小白兔们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玩吧!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
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近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近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复习5、6和7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5、6和7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5、6和7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5、6和7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二、教具准备:
5、6和7的数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5的组成。
"报数"游戏复习5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5,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二)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6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6,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三)算题比赛。练习5、6和7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5、6和7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教师任意出示5、6和7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四)教师口述5、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五)教师板书5、6和7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六)做练习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安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天平盐萝卜白菜南瓜(一个)菠萝(一个)两个苹果西瓜一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把物品放在桌上,让几位同学上来,把物品放在手里,感受一下哪种物品轻?哪种物品重?今天我们就来带领大家学习"比较轻重"。
2、新授课①把一个苹果和一个南瓜放在天平称上,南瓜一端往下沉,苹果一端往上翘。让孩子们举手说:"南瓜重,苹果轻"。
②再称南瓜和白菜教师把南瓜和白菜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天平一直保持平衡。说明白菜和南瓜一样重。
③依次称出不同物品。
3、课堂练习看课本30页,根据小动物们在天平谁重?谁轻?并按从重到轻在()里填上序号。
教学小结: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天平的状态,比较物体的轻重;观察图示,运用推理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
让孩子理解几组中从重到轻交叉换位思考,部分学生难于掌握,要多实践,对比。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2.让孩子进一步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等于号。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符号一张;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铅笔各三支;小汽车图片四张和货车图片三张;练习题。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弹律动,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教师出示“>”、“<”、“=”,引起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
(一)复习大于号“>”、小于号“
1.教师边出示“>”、“
2.教师出示大于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教师出示小于号“
(1)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
4、教师出示等于符号“=”
(1)教师让孩子跟着念:等于号,同样多。
(2)师生对口令,进行伸手指练习。
(二)“>”、“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
2.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货车是三辆,小汽车是四辆,3比4小,所以3
小汽车是四辆,货车是三辆,4比3大,所以4>3。
3.出示3支粉笔,3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三支,三和三同样多,所以3=3。
结束部分
一、孩子在纸张上,填上数量并在中间填“>”、“”、“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三、课堂加以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司机和车
3>1三大于??
2
学前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学前申请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