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文件,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8篇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1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 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 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 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 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 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 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 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 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 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 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 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2

设计说明

1、让学生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因此,本设计首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提取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在梳理找信息、提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借助矩形模型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迁移思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例1、例2的情境图都呈现了乘法的'矩形模型,这为学生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本设计借助矩形模型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回忆,再出示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对口令游戏:老师说出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说出口诀的后半部分。

2、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18÷6 15÷5 24÷6 12÷3 24÷4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3、导入新课: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复习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下面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作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情境图。

(1)课件出示教材37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组内讨论,提出问题)

(3)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屏幕展示。

(4)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问题填入课堂活动卡中,并列出算式。

(5)过渡:大家列出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计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求这些算式的商。

2、教学例1。

(1)根据画面编题。

课件出示教材38页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意编一道题。

(2)学生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预设

生: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做了一些旗子,每行7面,一共8行,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7×8=56或8×7=56)

(4)学生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计算7×8或8×7时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预设

生1:因为每行7面旗子,共8行,就是8个7,所以列式为7×8=56。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生2:也可以竖着看,每列8面旗子,一共7列,就是7个8,所以列式为8×7=56。用的乘法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

(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得出一共有56面旗子,那么你能看图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6)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56÷8或56÷7)

(7)探究算法。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56÷8、56÷7的口算方法。

②集体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求56÷8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八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生2:求56÷7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七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

③比较56÷8和56÷7,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

生1: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

(8)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口??

教学准备:小棒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 记忆口??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 6×8-2 4×10+2

五、总结评价 延伸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抓住乘除联系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羽毛球图片、火柴根图片、口诀卡片、折叠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12的2~6的乘法口诀,如让学生背出:—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2.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如:二( )得八、( )四得八、二( )一十、( )六十二、三( )得九、( )三得六、三( )十二.

3.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6÷3=2 12÷4=3

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一种含义.

4.出示火柴棍图:

让学生看图填空: 12÷3=□ 12÷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第一空填4,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所以12除以3得4;第二个空填3,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每4根一份,分成3份,所以12除以4得3.”

教师结合此题说明: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知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羽毛球图.

(2)让学生根据图意想一想,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想出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2=8 8÷2=4 8÷4=2

①每组4个羽毛球,有2组,求一共多少个?就是一共有2个4.所以列式是4×2=8.

②共有8个羽毛球,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多少个?所以列式是8÷2=4.

③有8个羽毛球,每4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列式是 8÷4=2.

(4)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使学生知道在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5)教师提问学生4×2=8用哪句口诀?

(6)教师将除法算式中的得数擦掉.教师指出:我们能不能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呢?大家对照算式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

(7)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

①8÷2=□.想:2和几相乘得8呢?2和4相乘得8,乘法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8除以2就得4.教师板书:“想,2和儿相乘得8,二(四)得八,商是4”.

②8÷4=□.想4和几根乘得8呢? 4和2相乘得八,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8÷4就得2.教师板书:“(二)四得八,商是2.”

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直接用口快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

(8)反馈练习出示铺垫孕伏部分的第四题:

12÷3=□,想:三( )十二,商是( ).

12÷4=□,想:( )四十二,商是( ).

(9)引导学生看书,把复习及例题的空填全,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课下同学们要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并能计算算式的得数.

随堂练习

1.12÷2=□ 想:二( )十二,商是( ).

12÷6=□ 想:( )六十二,商是( ).

第一题.教师让学生按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去填空.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3×2=6 2×5=10 3×4=12

6÷2= 10÷2= 12÷3=

6÷3= 10÷5= 12÷4=

教师让学生竖着看,填上得数,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思路,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快去想,也可以根据乘除关系去想,集体订正.

3.教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按顺序说出每题的商,并说出怎样想的.最后,教师可以任意指一个被除数,让学生说出除得的商是几.

布置作业

1.被除数是8,除数是2,商是多少?

2.10除以5,商是多少?

教案点评:

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出乘除联系,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简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数五环旗环数的活动中,引入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然后通过“对口令”、“填一填”等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学情简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要感悟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地记住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贴图

学生准备:

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奥运会吗?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全世界的华人都无比兴奋,组织了许多活动来庆祝。你们看,这是一支骑游队,每辆车都插上一面奥运五环旗到处宣传申奥成功。(出示挂图)

(二)、探索口诀,交流学习。

1、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① 学生仔细看图后,提问,有选择性的板书:一共有几个圆环?

② 出示1面五环旗,指导学生观察,说出一面旗有几个圆环?

③ 引导:这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5x1=5(个) 或 1x5=5(个)

④ 引导编出第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问:你能把它编成一句口诀,说起来顺口,记起来好记吗?

2、算一算。

① 出示第2面五环旗,现在是几个5?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2个五; 2x5=10(个) 或 5x2=10(个)

② 同桌交流:一共有几个圆环?乘法口诀怎样编?

③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3、编一编。

① 小结:想一想,我们在编前两句口诀时,是按照什么方法进行的?

先看有几个五,再算有几个圆环,最后将语言简化。

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尝试编写剩下的5的乘法口诀。

先出示第3面五环旗,计算3面旗有几个圆环,在尝试着编成口诀。

再出示4、5、6、7、8、9面五环旗,计算有几个圆环,并编成口诀。

③全班交流、汇报,注意指导。

4、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9句。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5

如果忘记五五得多少怎么办?

思考:可以想前一句四五二十,五五多一个5就等于二十五。

也可以想后一句五六三十,五五少一个5就等于二十五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思考: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5。

5、记一记:翻开书10页,按顺序读口诀,将算式补充完整。

师生或生生对口令等。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对口令:老师与一同学示范:如: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

(2)、“开火车”: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说乘法口诀,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的又好又快

(3)、数学游戏:看手势、说口诀。如:一只手:一五得五,在小组内进行。

2、比比、算算:出示书p11.2,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填一填:出示书p11.3图,请同学们看懂图意后,再填写、并交流。

4、看图列式:出示书p11.4情景图,看懂图后,列出算式,汇报。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如: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等)。

教学难点:

探究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个豌豆荚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个豌豆荚里都有6颗豆子,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豆子颗数和豆荚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口诀表了,但也有个别学生5以内乘法口诀还不够熟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例题表格等。

教学关键:

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口算训练

3×5 4×3 2×4 5×4 4×4

5×3-5 3×3+4 2×3+8 2×2+9 5×5-6

(独立完成后,指名先说口诀,再说答案。)

师:刚刚我们一起用1——5的乘法口诀做了一些口算题,下面请大家再一起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

3.再次齐背口诀。

?反思: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建立在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的,因

此,通过1-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较好的做了铺垫,使得后续学习比较顺利。另外这里还复习了上节课刚刚学习的乘加和乘减。在旧教材中,乘加乘减安排比较靠后,新教材把提到了1-5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之间,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借用乘加乘减来记忆口诀。所以这里也要做好复习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请大家先看黑板。这里有一个表格,表格有两行,第一行写的是“豆荚个数”,第二行写的是“豆子颗数”。豆荚的个数分别是:1、2、3、4、5、6,接下里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翻到60页,看看图中每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一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2个豆荚里呢?

生:12颗。

师:好,那接下来的表格自己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填完后坐端正。

(生自己完成表格,之后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反思:通过前两个的指导,让孩子们对表格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开始独立

填写表格,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2.观察思考: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加6.

师:继续观察:第一格里的6是几个6?

生:1个6是6。

师:那第二格里的12呢?

生:2个6是12。

师:第三格里的18呢?

生:3个6是18。

师:第四格里的24呢?

生:4个6是24。

师:第五格里的30呢?

生:5个6是30。

师:第六格里的36呢?

生:6个6是36。

师:嗯,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1个6是6、2个6是12…… 6个6是36。

?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大胆放手,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参考上面的统计表,写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根据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写出乘法算式,能写几个写几个。

(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孩子们已经有了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算式,既是对乘法意义的一个复习,也为下一步编写口诀做好了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在编写口诀之前,谁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呢?

生1:要注意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师:嗯,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2: 口诀要用汉字。

师:嗯,对,口诀和算式有所不同。第三呢?

生3:得数不满十的要写“得”字。

师:很细心的孩子。第四呢?

生:因数在前,积在后。

师:很好!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哟。接下来,请大家把课本60页上蓝色方框中的口诀补充完整。

(生自己在书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口诀,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已有2-5乘法口诀为学习的基础,所以把口诀的.编写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

3.记忆6的乘法口??

师: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们刚刚编写出的口诀吧!

(生齐读口诀)

师:仔细观察我们编写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生4:口诀中第一个乘数每次多1,第二个乘数都是六,积每次多6。

师: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能够做到有顺序的观察,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好,请大家跟着赵培林同学观察的规律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一起有顺序的观察)

师: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背起口诀就容易多了,下面进行1分钟背口诀比赛。

(生开始背口诀,之后进行对口诀练习,先是师生对口诀,然后是同桌对口诀。)

师:孩子们,老师在背口诀的时候想不起来“四六”和“六六”是多少了,但是我记得“五六三十”,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生5:五六三十,减去一个6就是24,所以四六二十四。

师:那六六呢?

生6:五六三十,加上一个6就是36,所以六六三十六。

师:嗯,真好!你们看,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口诀之间的关系,即使忘了某一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相邻的口诀帮我们想起来。

?反思:乘法口诀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如:对口令、做游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兴趣,便于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应用意识。】

4.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听口诀写算式;

三六十八 六六三十六

2)口算(先想口诀,再写算式)

4× 6 5× 6 6× 3 6× 2 6× 6

?反思:学生在刚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马上就设计这两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5.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 大家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一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

生:我知道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

生:我知道一句乘法口决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我学会了怎么又对又快记住口诀。

生:我觉得乘法口决的作用可真大。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

熟练地应用它们。在课后仔细体会,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用到6的

乘法口诀?

今天课下请大家熟练背会1——6的乘法口诀。好!下课!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7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篇8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例6,完成练习六和练习七中的作业。

2.教学口诀时,由于1个几的乘法口诀比较难理解,为了集中解决编乘法口诀的问题,可以先归纳2的乘法口诀。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弄清口诀的来源。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求一共是多少根,先写出加法算式,强调2个2根,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联系乘法算式引出的乘法口诀,并说明口诀“二二得四”就表示2个2得4。让学生明白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写出3;再摆出第二个和第三个三角形,分别让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再编出乘法口诀,2个3是6归纳出“二三得六”,3个3是9归纳出“三三得九”。教学4的乘法口诀也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看看摆好的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再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4.1个几的乘法口诀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联系已出现的'乘法口诀推出来。如问2个2是4,1个2是几,2个2是4,口诀是“二二得四”,1个2的口诀应该怎样说。教学2的乘法口诀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想1的乘法口诀,并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5.教学2、3、4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可以按照第35页乘法口诀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写在一张大纸上,挂在教室的墙上,以后随讲随填,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平时可以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盖住,用它练习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还要训练学生随便抽问一句能很快说出得数,以防止问到一句口诀学生都要从头背起。

6.做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7.教学第22页例4时,可以启发学生边摆圆片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接着,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式子的积都是8,不同点是4和2两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交换了。在此基础上,得出: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学时,只要使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叙述出来。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因为4×2和2×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二四得八”;以后遇到了2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二四得八”算出得数。

8.在这之前,教材中编入的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以后,要注意练习前一个因数小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使学生也能用乘法口诀很快地算出得数来。

9.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而且要比较熟练。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2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顺着背出乘法口诀,而且还能随便抽问一句口诀也能很快说出得数。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口诀填完整以外,还可以多做一些口头练习。

第5题是加法和乘法对比练习题。开始学习乘法时,有些学生往往容易跟加法混淆,例如336。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辨别加法和乘法,教材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并弄清两种运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6题的第(1)小题,如果学生回答12角,可以再追问12角是几元几角。第(2)小题表示每瓶有4朵花,问4瓶有多少朵花。这些题都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这两题只要求学生写出得数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写算式。

10.教学第25页例5时,教师可以先出示3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可能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乘法,教师板书两种算法的算式。然后再出示一盘,盘上放2个桃,提问:现在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做法,比较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使学生重点掌握乘加式题的计算方法。乘减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8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认识3教案5篇

数字3和4教案6篇

数字3和4教案模板6篇

人教版3年级数学教案6篇

数字3和4教案优质5篇

数字3和4教案优秀7篇

分数乘法二教学反思7篇

成考毕业鉴定表的自我鉴定8篇

幼师鉴定表的自我鉴定优质8篇

成考毕业鉴定表的自我鉴定优质8篇

3的乘法口诀表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