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我们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详细的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3、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电脑、录音机、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录像:海底世界。
幼儿交流:看到了什么?它们吃什么?
(评: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观看的聚精会神,活动室里静极了,为下面的活动开好了头。)
二、自由探索动物间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链
1、幼儿分别采用操作电脑、听录音、观察图片、询问老师等方法进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链。
2、幼儿交流通过探索获得的信息。
(评:这个过程一改以往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的录像、图片,并把有关的内容、知识做成课件、录好音带,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孩子们有的认真地查找图书,有的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录像,还有的在电脑上操作,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相关信息,这远比孩子静静地听知识有意义的多。探索后的交流,又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机会。因为这些知识信息是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得到的,所以介绍起来特别有劲,口语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第二次探索并记录,初步了解食物链
1、操作记录:二个
幼儿结成一对,合拿一套卡片和记录纸。
2、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小结: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环扣一环,象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
(评: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会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让孩子二二结对操作记录,又培养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能相互交流,相互调整,使操作结果更准确。孩子们对这一环节可认真了,有的孩子记录好以后,还到电脑里去核实一下,这种精神真是令人高兴。这不,大多数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蟹,虾、蟹吃小虫,小虫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初浅结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海洋动物的食物链。)
四、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讨论:食物链断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2、相互讲述:海洋里没有了鲨鱼,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3、课件演示:感知食物连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师生小结:原来呀,食物链上的动物一样都不能少,缺了一环,大海就会生病,海水就要变得又脏又臭,其他的小动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还要危害到我们人类。
(评:当老师指着幼儿记录的食物连循环图,对小朋友说:“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这些动物中间你们最讨厌谁?为什么?”时,善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大鲨鱼最凶猛,我们不要它。”老师说:“好的,让大海里永远没有大鲨鱼”。孩子们就从食物连的循环图上把鲨鱼拿掉了。此时,老师又及时地请小朋友讲讲,没有了大鲨鱼会发生什么情况?大部分孩子都说小鱼安全了,他们没有危险了等等。老师没有表态,让孩子尽情地讲述,然后课件演示,请孩子们看一看,事情到底会变得怎样。孩子们经过课件中画面、音乐的渲染,他们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鲨鱼回来吧,大鲨鱼回来吧。”所以当最后老师说到“鲨鱼虽然凶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还是海洋中的清洁工,有了它,海洋会变得干干净净”时,孩子赶紧把拿掉的鲨鱼图片重新贴上去,对鲨鱼的喜爱之情又溢于言表。这一过程,使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升华。)
活动延伸:
进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上的动物,它们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链。除了捕食性食物链以外,还有其他的食物链,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探索,老师会支持和帮助你们的。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加深对季节特征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难点:懂得动物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及人们过冬的一些办法
物质准备:一幅冬季景色图片,若干种动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鸡、鸭、蛇等),部分动物头饰,场地布置(树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动过程
一、知道动物怎样过冬
1.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提问: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2.游戏:给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①让幼儿操作动物卡片,在图片上给这些小动物找过冬的地方。
②引导幼儿总结这些常见动物过冬的方式。(换皮毛、冬眠、储存粮食、飞往南方等)
3.表演游戏:小动物过冬
幼儿头戴动物头饰(如兔子、青蛙、燕子、鸡、鸭等),听教师信号,找到场地布置的过冬的地方:
①谁不怕冷,还在雪地上跑来跑去
②谁冬天躲起来睡大觉
③谁躲在家里吃东西
④谁飞到南方去过冬
二、关心动物的生存
①我们怎样关心爱护小动物
②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延伸活动
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了解动物、认识动物、关心动物、爱护动物是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教师要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效果分析
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对它们的过冬方式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过冬现象通过幼儿自身表演再现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动物睡觉方式的探索兴趣。
2.了解动物睡觉方式的不同。
3.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动物睡觉的课件、图片,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小朋友们都是怎么睡觉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进行总结。
(2)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喜欢的小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
2.阅读故事,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
(1)以小猴子也想去看看小动物们睡觉,引出故事“猴小弟学睡觉”,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加深幼儿对动物睡觉的印象。
(2)故事结束,教师提问:“从故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师幼共同总结动物睡觉的方式。
(3)出示大象、猫头鹰、丹顶鹤睡觉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这几种动物独特的睡觉方式。
3.玩游戏。
(1)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说出儿歌的上一句,幼儿听一听是哪个小动物并接上下一句,如:“什么睡觉蜷成球,刺猬睡觉蜷成球;什么睡觉睁着眼,鱼儿睡觉睁着眼。”
(2)游戏:看谁学得像。
请幼儿随音乐学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当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做出小动物睡觉的姿势来。
4.教师指导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5.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更多动物睡觉的独特方式。
教学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能根据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汽车、汽车图卡1套。
2.自备不同汽车声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建立共享区域,让幼儿互相交换汽车玩具玩。
2.引导幼儿从汽车的名称、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车。
3.请幼儿根据汽车卡片中汽车的颜色、大小和功能进行分类,说说是按照什么分类的。
4.以我的车开来了的游戏形式,(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让幼儿为汽车玩具进行分类。
(1)启发幼儿根据汽车玩具的颜色、大小和功能等进行分类,将车停在不同的停车场里,如按照车的功能不同分别将客车、货车以及特殊用途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分类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3)请全体幼儿一起检查一下这些车停得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听录音,辨别特殊汽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可根据声音的不同开进不同的停车场。如根据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发出的不同声音将车开进不同的停车场里。
2.请幼儿将各种玩具汽车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其进一步探索,加深对车的认识。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仿编的形式进行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动以前认识的各种力。
2、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弓箭、磁石、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时找一找力在哪里?是什么力让你的玩具动起来和停下的?
(2)当音乐停下时,轻轻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探索、发现、感受各种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倾听。
4、通过个别提问:“你的玩具是怎样运动的?”“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发现成果。并且在幼儿自由表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总结讲述。如: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5、教师总结幼儿发现的各种力,并请幼儿从教师提供的图标中选出一种最适合的符号表现出来。如:重力↓
6、请几名幼儿用图片和各种力的图标表示自己的发现。
二、还有什么力。
1、刚才小朋友在玩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力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回忆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2、引导幼儿在充分讨论、回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如:会把东西压住的力是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吗?我们把这些力和它们的作用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吗?
2、在图片和图标的辅助下引导幼儿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这一形式创编诗歌。
活动结束
让幼儿再次玩玩具进一步验证发现的结果,并一边玩一边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能够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提前了解一两种常见的动物尾巴的功用
2.动物图片
3.视频:动物尾巴作用
4.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激发兴趣
二、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
1、师:动物身上都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尾巴特征
3、教师
师:动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图案,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个别幼儿猜猜
三、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录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
原来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逃跑,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它们的尾巴用处真大。
5、拓展思维
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四、游戏:找尾巴
1、讲解游戏要求
2、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3、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师:你给动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我们要尽全力保护小动物。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本活动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先让幼儿通过与小动物“做朋友”,观察发现它们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讲解中激活幼儿兴趣,在“我画你猜”“猜谜语”中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再通过表演律动了解小动物尾巴的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通过表演儿歌,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1、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重点)。
2、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难点)。
活动准备
1、毛绒玩具小猴子一个。
2、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的图片。
3、没有尾巴的小猪、小马、袋鼠、小狗、老虎、鳄鱼及对应尾巴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由老师长“尾巴”激趣导入
师:咦,这是什么?我怎么长出了一条尾巴呢?啊,原来是小猴在我的后面啊。
教师:老师可喜欢小猴了,它又聪明又灵活… …你们想和它做朋友吗?咱们一起来看看小猴的尾巴长什么样子的?除了小猴,老师还带来了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呢?那我们也好好看看它们的尾巴长什么样子。
二、了解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1、让幼儿细致观察松鼠、小兔、小鱼、老牛、孔雀的尾巴,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通过“我画你猜”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动物的尾巴。
3、通过“猜谜语”加深幼儿对动物尾巴外形特征的了解。
三、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它没有了尾巴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思考回答)
师幼看图得出答案。
2、编儿歌,加深地动物尾巴作用的认识。
四、帮小动物找尾巴
师:既然小动物的尾巴这么重要,它们能不能没有尾巴哦?宝宝们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怎么样?你能帮帮它们吗?
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
请幼儿把尾巴图片贴到对应的动物身上。
五、活动小结
师:宝宝们真是太厉害,帮小动物都找到了尾巴,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小动物们有了尾巴可高兴了,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水牛、狐狸、松鼠、小兔、孔雀、蜜蜂、蛇等)尾巴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小兔借尾巴》。
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借尾巴》,引出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故事中的小兔向谁借的尾巴?它借到没有?
教师: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话回答)教师:小兔需要向别人借尾巴吗,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故事里各个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尾巴的事?
4、教师请幼儿欣赏动物的图片。
教师:这里有一些动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5、教师引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的兴趣。
今天我们了解了动物们有趣的尾巴,动物朋友们还有哪些更多的秘密呢,让我们活动后再去找一找,看一看!
设计背景
动物是受关注的,幼儿喜爱动物也是与生俱来的,而动物身上的奥秘则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动物尾巴的特征”成了“找尾巴”活动的话题,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参与活动、愿意讲述的习惯。
2、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知道许多小动物都有他们相应的尾巴。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特征
活动准备
动物绒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猫等动物为把背景图一幅;断尾巴的动物及尾巴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
1、用布遮住动物绒玩具的身体,尾巴露出布外。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你怎么知道的?猜对的小朋友让小动物亲一下。
3、 小结:动物尾巴的特征。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动物尾巴背景图,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说,那些动物躲在里面?
2、 请幼儿找出躲在里面的小动物是谁?并说你怎么知道的?
3、 小结:除了这些动物尾巴还有那些动物尾巴?
三、游戏:找尾巴。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倾听愿意讲述的习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特征。但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参与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互动,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能够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提前了解一两种常见的动物尾巴的功用
2、动物图片
3、视频:动物尾巴作用
4、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激发兴趣
二、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
1、师:动物身上都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尾巴特征
3、教师
师:动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图案,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个别幼儿猜猜
三、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录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
原来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逃跑,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它们的尾巴用处真大。
5、拓展思维
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四、游戏:找尾巴
1、讲解游戏要求
2、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3、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师:你给动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
2、 知道动物尾巴的功用,会用短句描述。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苍蝇借尾巴》、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吗?
(二) 看尾巴辨动物你们知道那么多的动物,今天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出示图片,看尾巴猜动物。(将对应的图片出示给幼儿)。
(三) 故事《苍蝇借尾巴》许多动物都有尾巴,那么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呢?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关于尾巴的故事。故事后提问:苍蝇问哪些动物借了尾巴?他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用?
(四) 说说尾巴的功用
1、幼儿讨论图中动物尾巴的功用。
2、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功用。
3、幼儿阅读图书,与同伴讲一讲动物尾巴的用处。
(五) 延伸:与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与别的动物不一样。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通过猜一猜的方法,让孩子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孩子们兴趣很高。接下来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幼儿们通过帮小动物们找尾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这不仅培养了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尝试了填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们对填表格的形式较少接触,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显得较为陌生,但是孩子们填对了一种作用后,后面的过程都显得兴趣十足。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篇7
【设计意图】
9月25日,中国举行了令全国人民举世瞩目的活动——“神州七号”成功发射。借此,我班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美丽的太空》——嫦娥奔月、神七升天、宇航服制作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提出疑问:“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很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内容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观看升天扣人心弦——探索原理动手操作——实践总结科学解答——自制火箭成功体验——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科学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发现中学习。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神七升天实录、气球若干、放烟花图片、穿天猴(鞭炮的一种)两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升天扣人心弦
1、师生一起观看“神州七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七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2、自由讨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上天?”
(分析:导入开门见山,通过观看神七升天,让幼儿又自主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原理动手操作
1、在生活中找现象
教师展示放烟花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
过新年时,小朋友知道烟花是怎样飞上天的吗?
教师户外燃放穿天猴,请幼儿观察穿天猴升天现象。
一起说一说:“此现象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在操作中找答案
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师:“气球吹的大和气球吹的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的一样高吗?”
“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三、渗透科学小小牛顿
1、总结现象,找出原理。
师生共同总结现象,找出原理。让孩子感受到有一种相反的力量使气球飞上了天,即反作用力。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把气球充满气,当你手一松,它就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前飞去,这和火箭飞行的道理一样,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同是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高速飞行。
2、自制火箭,简单演示。
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演示的气球没了气就落下来了,而火箭却能飞到月球上去呢?
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师生仔细观看火箭在升天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为了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演示自制小火箭脱节飞行。
总结原理:要想火箭飞的高,就需要多级火箭.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如果火箭前面装的是人造卫星,用多级火箭就能把人造卫星送到天上去。
(分析:探索环节过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总结过程,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观看火箭升天录像和演示自制小火箭,使幼儿对升天原理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四、自制火箭体验成功
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操作把圆形彩纸制作椎体,用透明胶粘贴在已吹好的气球上,玩游戏《我的火箭上蓝天》。
火箭
头顶尖尖本领大,
点火发射顶呱呱。
我做小小宇航员,
坐着火箭冲蓝天。
五、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请幼儿穿上自制的宇航服,拿着小火箭,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点话》,激发幼儿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分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情景表演中,尽情的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结合国家大事“神七升天”,带着幼儿提出的问题,我选择了这节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活动。整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幼儿通过简单的气球吹气操作,使幼儿简单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再通过观察录像和自制小火箭操作,使幼儿得到了进一步认识。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获取有关航天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
中班科学动物的家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行政案申请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