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教案写好了,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利用,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幼儿园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1
?大班音乐教案《小小音乐会》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音乐教案《小小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小舞台。
2、幼儿自制的各类乐器。
3、幼儿熟悉的节奏乐曲。
活动过程:
1、教师充当音乐会主持人,请幼儿自由结合组成小乐队(每队最少5人),并给自己的乐队起上好听的名称。
2、先请每个小乐队分别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适当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请每个乐队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说说每个乐队的演奏情况,大家共同选出最好的乐队,给予表扬、奖励。
教学反思:
?小小音乐会》这个活动,如果放在小班或者中班,我的选择是会让孩子们表演学校里学过的舞蹈或歌曲,以来幼儿对这些节目比较的熟悉,二来幼儿对于自己能够表演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如果随意的话,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没有准备好的状态。而现在是已经面临毕业的大班孩子们,他们表现欲望强烈,且都在课外有一些额外的学习经历,他们有自己的心思,想要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来接触一些全新的节目。所以,我将活动的目标做出了调整和修改,让幼儿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大班音乐教案《小小音乐会》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15字。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认识空间方位,获得相关的经验,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针对这样的内容,活动要如何设计才能既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符合他们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又丰富幼儿识别空间方位的经验,引导他们运用空间方位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呢?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实践,我设计了"丽丽的房间"这一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为丽丽布置房间的情境,运用部分线索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推理、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照片的多个信息进行分析、组合,还原房间的整体布局。
2.在操作中能不断比对照片,寻找相关信息和参照物,正确摆放家具的位置。
3.在讨论中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大胆提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教具:三张不同角度的部分家具陈设图(图1~3),一张全部家具陈设图(图4)。
2.学具:将贴有门(绿色长方形积木)、两个窗台(贴有花台的小积木)、纸质钟等标记的长方形盒子当作房间,装在筐子里的家具模型人手一份(放在幼儿座位下方)。
活动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
1.问题导入。
师:丽丽是一名大班小朋友,妈妈决定为丽丽一个人准备一个房间。丽丽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呢?我这里有她房间的模型,我们一看。
2.教师出示贴有门、窗、时钟标记的"房间",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就是丽丽的小房间,她的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呢?绿色积木表示门,这个花台表示窗。丽丽的房间有几扇门、几扇窗呢?(一扇门、两扇窗。)
二、观察照片,了解房间里的陈设及其位置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
师:妈妈帮丽丽把小房间布置得很整洁,她还给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丽丽的房间到底布置成什么样了?里面都摆着哪些家具呢?我们一看。
2.教师出示图1~3,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3张照片,你能从这些照片里看出丽丽的房间有哪些家具吗?
3.教师引导幼儿从照片里获取有关家具的信息。
师:你说的x x(家具)在哪张照片上?还有哪张照片上也有?这样家具到底有几件呢?有两张照片上都有这样家具,你怎么认为只有一件呢?(从不同角度拍了同一样家具。)除了这样家具还有哪些家具呢?它们各有几件?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房间的整体布局。
师:每张照片只能看到房间的一个角落,到底丽丽的整个房间是怎么布置的呢?这些家具都分别放在房间的什么位置呢?你们能不能对照这些照片把丽丽的整个房间布置起来呢?
三、布置房间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个"房间",你们要先在筐里找出丽丽房间里的"家具",然后再把它们布置到"房间"里去。摆放"家具"时可对照照片,争取一下子就能全部摆对。
2.幼儿从座椅下方拿出筐子挑选家具模型,教师提醒幼儿仔细对照照片挑选家具。
3.幼儿根据照片在"房间"里摆放"家具",教师关注幼儿摆放的情况,寻找幼儿出错的地方。
四、交流与验证
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教师引导幼儿对照照片进行观察、分析。
师:这是一位小朋友布置的丽丽的房间,你们觉得这个房间布置得对吗?哪里不对?你觉得××(家具)应该放在哪里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家具)就是放在这个位置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照片上的信息,共同讨论家具应该摆放在哪里才正确。
五、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照片再次调整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每个人仔细检查一下自己布置的"房间",是不是每件"家具"摆放的位置都和照片上一样?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想一想怎样调整才能和照片上一样。
2.教师个别引导幼儿对照照片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3.教师出示图4(家具摆放全景图),引导幼儿验证。
师:这是妈妈布置的丽丽的房间,请你们对照这张照片检查一下自己布置的房间对不对。
教学反思: "丽丽的房间"这个数学活动,经过反复实践与修改,终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欣喜之余,我也反复思考:这样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活动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对此,我有几点体会与。
第一,从贴近生活的内容入手,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良好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酝酿积极的情绪,还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教师设计情境时不仅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还要考虑到他们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即将面临小学的生活,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很多孩子已经或即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因此,创设一个按图纸布置房间的情境可以引起幼儿共鸣。那么如何让这一情境富有挑战性呢?考虑再三,我将原先的一张完整设计图改为三张房间局部家具摆放的照片,这样幼儿无法从一张图纸上就获得家具品种、数量以及摆放的信息,而是需要对照三张照片,经过不断思考、判断,才能获得正确的信息。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增加了活动的挑战性,还能让幼儿在不断寻找、比对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有用信息的方法,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2、学会使用新媒体设备,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初步感知数量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难点:学习使用新媒体设备进行活动
经验准备:
认识数字1-3 物质准备:
1、ipad 若干
2、课件:瓢虫找家(希沃教学软件)
3、画有1-5个斑点的纸制小瓢虫若干,布房子5座、小害虫若干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在认识它之前,我们先听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的听。
(一)活动导入:儿歌《小瓢虫》
师:小瓢虫,小瓢虫,飞来飞去的小瓢虫。专吃害虫本领大,我们大家都爱它。
师:老师有问题要问小朋友们,儿歌里说的是谁啊?
(教师示意幼儿举手回答)
(二)活动主体:
1、认识小瓢虫和它们的房子
师:今天我们班也飞来了许多小瓢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第一页)你们看这几只瓢虫长得一样吗?
师:哪里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数一数吧
背上有两个点,用数字“2”来表示,我们叫它什么? 背上有三个点,用数字“3”来表示,我们叫它什么? (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师:我们认识了瓢虫宝宝以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吧!(出示第二张课件)
师:这是数字几啊?(根据幼儿原有经验进行提问)
幼:1
师:数字1,我们叫它1号房子
师:这是数字几啊?
幼:2
师:数字2,我们叫它几号房子? 师:这是数字几啊?
幼:3
师:数字3,我们叫它几号房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认识了房子以后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师:咦?一只瓢虫找不到家了,老师把它送回家(把一星瓢虫送回2号和3 号房子,小瓢虫进不到房子里面去)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它有几个点?它是几星瓢虫?它应该去哪个房子?(让幼儿思考并回答一系列问题)
师:又有一只小瓢虫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们能送它回自己的家?(出示二星瓢虫,请一个小朋友到大屏幕上进行拖动操作)
师:还有一只小瓢虫也找不到家了,哪个小朋友们能送它回自己的家?(出示三星瓢虫,请一个小朋友到大屏幕进行拖动操作)
师: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用拖动的方法把小瓢虫送回家,我们还可以选择连线和实物的`方法。(教师分组利用材料对各种操作方法进行讲解)现在小朋友们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送小瓢虫回家吧。
2、帮小瓢虫捉虫子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想要捉虫子吃,我们看一看看它们是怎样捉虫子的?(出示第三张图片的对应关系)
师:这是1星瓢虫,它吃一条虫子这是2星瓢虫,它吃两条虫子这是3星瓢虫,它吃三条虫子
师:(出示第4张课件)现在,瓢虫们来到了草地上,这里有许多虫子,请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瓢虫捉虫子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利用ipad 给拖动组的一名幼儿录屏)
师:我们请 xx 到前面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他是如何帮小瓢虫捉虫子的。
3、送捉到虫子的小瓢虫回家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都帮助瓢虫捉到了对应数量的小虫子,现在小瓢虫要背着虫子回家了(出示第5张课件),我们再来帮帮它们(教师进行巡视,对各组幼儿进行指导,利用 ipad 给连线组的一名小朋友录屏)
师:我们请 xx 到前面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他是如何送小瓢虫回家的。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本领真大,都能把3星瓢虫送回家了,现在又来了两只小瓢虫, 你们仔细数一数它背上有几个点?看看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出示第6 张课件,加大难度,尝试是否可以将4星和5星瓢虫送回家)
(四)活动结束
师:“瓢虫宝宝们觉得有点累了,想休息了,小朋友们轻轻地离开吧”
(引导幼儿悄悄离开,养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习惯)
活动总结
“点与数匹配”“点与物匹配”是活动的重难点,游戏“小瓢虫抓害虫”先让幼儿熟悉斑点数量与虫子数量对应匹配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习匹配,幼儿非常喜欢;“送小瓢虫回家”再次巩固匹配知识,孩子们在情境中学到了本领,锻炼了操作能力,又为小瓢虫找对了家而感到高兴,体验到参与活动的快乐。活动循序渐进,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水,知道大自然的水无处不在。
2、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诗歌,学习念诗歌。
3、知道水的用处,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激发兴趣。
1、倾听流水声(放录音ppt)(问: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水)
2、你们能说一说,你们在哪儿见过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教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水无处不在,你们知道跳舞的水是什么样的水吗?还有什么水是脏脏的水?什么水是甜甜的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幼儿学习诗歌。
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诗歌《水》。但是在听的时候,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你在诗歌里都听到了那些水?诗歌里是怎么说这些水的?(如:什么水,是海水?)幼儿可自由用动作表现。
2、出示ppt,学习诗歌。(大大的水,是海水。
小小的水,是泪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静静的水,是湖水。
清清的水,自来水。
脏脏的水,是泥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咸咸的水,是汗水。)
3、幼儿集体朗诵。(可以加上动作表现。)
4、引导幼儿讨论:
小小的水除了泪水,还可以是什么水?脏脏的水除了有泥水,还有什么水。(雨水,污水。)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在诗歌中看到的和听到的水,今天请你们把这首诗歌带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看看周围还有什么样的水。
三、延伸
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假如没有了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植物离不开水,金鱼离不开水,引出人和动物都离不开水。)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水的用处,所以要养成爱惜水、节约水的习惯。那小朋友们平时用水的时候,要时时刻刻记得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事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是很好,没有能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奇妙”,感知水的特性。
小百科:水,化学式为h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图谱的提示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客人,看看他们是谁?”幼儿:“鳄鱼和恐龙!”
教师拿着鳄鱼和恐龙:“大二班小朋友你们好,猜猜我们来到大二班干什么的?”幼儿猜测……
教师:“我们是来跳舞的!”出示“来跳舞”字条,教师和幼儿依字读“来跳舞!”
二、新授歌曲《来跳舞》
1、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前半段。
(1)(伴奏)教师唱:“恐龙来跳扭扭舞。”教师:“恐龙跳的什么舞?”幼儿答:“扭扭舞。”
教师:“猜猜恐龙会怎样跳扭扭舞?”幼儿创编各种动作。
教师:“我们来看恐龙怎么跳的?”
(伴奏)教师边唱边指图片。
教师:“怎么跳的?”幼儿答
教师:“用歌曲里的话来回答我?”(伴奏)
(2)教师:“听听鳄鱼跳的什么舞?”(伴奏)教师演唱“鳄鱼来跳踢哒舞”。
教师:“什么舞?”幼儿:“踢哒舞。”
教师:“猜猜鳄鱼会怎样踢哒舞?”幼儿创编。
教师:“我们来看看恐龙是怎样跳踢哒舞的?”(伴奏)教师边唱边指图片。
教师:“怎么跳的?”幼儿答
教师:“用歌曲里的话来唱着回答我?”(伴奏)
2、教师运用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唱歌曲的后半段。
出示图谱,教师:“图谱上都画了些什么?”幼儿:“手和很多嘴巴!”
教师:“这些嘴巴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我们学学图上的嘴巴,看看能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尝试。
教师:“马上老师要唱四句声音,请小朋友按着老师唱的顺序来给歌词和图片配配对?”
(伴奏)教师演唱:“哗哗,哈哈哈。噢噢,呵呵呵。”教师:“我刚才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来根据老师唱的顺序来给图片排队。”
教师引导幼儿用图片为拟声词配对。
教师:“我们来唱一遍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
(伴奏)我们看着图谱来一遍。
3、(伴奏)教师完整的演唱歌曲。(边唱边出示图谱。)
教师:“老师把这些关于恐龙和鳄鱼跳舞的图片,编成了一首歌。请听歌曲《来跳舞》”
4、幼儿完整学习歌曲。
(1)(伴奏)教师大声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2)(伴奏)幼儿尝试看图谱演唱。
5、幼儿唱歌教师示范动作。
“现在刘老师做鳄鱼和恐龙,请小朋友唱歌,老师来给你们伴舞。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每句做的动作。”
(伴奏)老师跳舞幼儿唱歌。
(伴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恐龙和鳄鱼,一起来跳舞吧?”
(伴奏)“试试自己根据歌词创编不同的动作,我们边唱边跳舞吧?”
三、和鳄鱼、恐龙道别。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妈妈的爱,知道妈妈很辛苦,应该关心妈妈。
能大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相关的录像(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喂奶、喂饭、洗衣服等情景)。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你看看里面有谁,她在干什么?
幼儿观看录像,初步了解妈妈的辛苦。
幼儿欣赏录像画面,自由交流谈论。
老师:你在这段录像里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说说。
老师根据录像内容提问。
①老师:录像里面放的是谁啊?她为宝宝做了哪些事情?除了这些,妈妈每天还需要干什么?妈妈辛苦吗?
②老师小结: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做家务,还要照顾我们宝宝。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妈妈。
老师: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呢?(请幼儿谈谈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
优秀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重点难点:
1.认识和书写数字(0)所表示的含义。 2.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若干(纸、剪刀、笔、毛线、毛根、小棒等。) 2.爸爸、妈妈、弟弟头饰各一个,一个盘子(内有三个寿桃。) 3.情境表演,“分寿桃”。
活动过程:
1.进行情境表演,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幼儿边表演教师边提问:盘子里有几个寿桃?用数字几表示?菲菲给妈妈拿一个,盘子里还剩几个?菲菲有给爸爸拿一个,盘子里还剩几个寿桃?用数字几表示?这时菲菲又拿给弟弟一个,盘子里没有寿桃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启发幼儿思考“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出示数字“0”,告知幼儿“0”也是一个数字,“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景需要用“0”来表示。
教师演示出生活中各种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情景,让幼儿判断,然后再让幼儿自己举出例子。(黑板上的粉笔字都擦干净了,饼干盒里的饼干都吃完了,面巾纸盒子里的面巾纸用完了,我有1元钱花光了,玩具箱里的玩具全被拿光了……)
2.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并学习书写,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1)启发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鼓励幼儿想象的越多越好,说出最多的奖励一面小红旗。)
(2)游戏:“我会变0”,发散幼儿思维。
①教师提供材料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方式变出“0”的造型。
a.绘画的方式:画一个“0”的造型;
b.身体动作的方式: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小0的造型,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大一点的哦的造型,用两只手臂围成一个大大的0的造型;
c.材料摆放的方式:用毛线或毛根围成一个0的造型,用小棒摆出一个0的造型;
d.剪切的方式:用一张纸剪出0的造型。
(3).引发幼儿书写数字“0”。
3.认识数字“0”的其他含义,感知“0”在生活中的用途。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教师:盘子里没有东西可以用“0”来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或回忆自己家里常见的物品,如,洗衣机、微波炉的旋钮;量体温的温度记刻度;遥控器、电话上的按键、电话号码……)
(2)教师小结: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电话按键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在这里(教师指着空盘)“0”表示“没有”的意思。
4.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数字“0”的认识。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算式:1—1=( ),2—2=( ),3—3=( ),4—4=( ),请幼儿算出答案并说出理由。(算式有要写得足够大,以便幼儿能看得清楚。)
(2)教师小结:任何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都为“0”。
优秀幼儿园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