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教学反思之前,一定要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优秀的教学反思,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快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论快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1

?怎么都快乐》这首诗歌讲的是自己对快乐的感受。通过读文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大家在一起玩更快乐。还强调了集体的快乐,渗透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这是一篇很轻松愉悦的儿歌,意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明白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乐识字,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意“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一理念如清风活水,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本节课的设计,导入新课时的“游戏”的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到学习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识字目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以实现,学生在快乐的游戏,快乐地看图片中识字,轻松学习。很快地学生就与本节课要求认识的15个认读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读,快乐体会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误解读书仅仅是重复课文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朗读不亚于演员对角色的再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启发引导,展开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文本的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儿歌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四、自主学习,精心组织

语文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合理引导的关系。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引导、积极参与,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如本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选择伙伴和游戏方式”等都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

五、快乐学习,贯穿始终

从开头的游戏导入,到结束时的小结,教师都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游戏,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2

在您的抚育下,我们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无论我们飞得多远多高,耳畔总有您的教导在回响!

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在这里,此强彼弱。您善于在最差的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也善于在最好的学生那里发现致命伤。您精心地培育、培育??使一棵棵幼苗都成了栋梁。

您是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写诗来展开教学。讲到“埋怨”这个环节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不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但我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体验到了融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想重温一下当时的一些情景。

师:“埋怨”是什么意思?

生:是抱怨别人的意思。

生:我补充,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心情。

师:那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

生:我埋怨过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东西不还。

生:我埋怨过我妈妈,她老是叫我学这学那。

师:哦?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生:他原来和弟弟苏辙形影不离,后来分别得太久,又不得想见,所以不开心。 师:那苏轼他去埋怨谁?

生:他埋怨的不是人,是月亮。

师:哦?你从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能读出来吗?

生:“他眼睁睁??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师:看来他还挺郁闷的,谁来开导他一下?要是你在他旁边,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你不用那么开心,好多人和你一样,家人不能团聚呀。

师故做更伤心的样子,扮演苏轼:人家就是伤心嘛,我和弟弟都好几年都没见面了! 生:要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的,月亮现在是很圆很亮,但它也有不圆的时候啊,有时还被“天狗”吃了呢!(全班大笑)

生:每个人都会有悲伤,也有快乐的事情发生,现在你虽然很伤心,但是你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呀。

生:天上只有一个月亮,你弟弟也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它的,你们借着月光,用心来说话呀,他一定能听到的。

师:噢!我们兄弟俩“心有灵一点通”,对,你们开导了我,谢谢你们。我来做一首诗吧:人有悲欢离合??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觉得建立师生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化剂。

3. 教学《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4《秋天》课后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3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一一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4

【教学片断】

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它们不仅陶冶着孩子,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用教师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我很欣赏一位老师教学《说一说〈西游记〉》中的课堂评价:

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

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老师,我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老实,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调皮。

师:看来人忠厚老实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一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白龙马原来是条小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后来知道错了,就变成了马给唐僧骑。

师:哦,知错就改,将功补过,多么好的一种品质!”

这位老师做的不正是唤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吗?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西方哲人说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5

求索

按教材编排,《快乐的节日》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想让孩子们先学会这首歌,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做一是考虑孩子们也习惯了按部就班,适当调整顺序孩子们也许会感到好奇的,再就是,既然课文是一首诗歌,它不等同于一般的朗读,背诵之后再进行诵读的指导才更到位,更有效。基于这样的考虑,做了这样的调整。

上课的时候,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光盘,课件中只有第一段的歌声录音。但是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孩子听过这首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但多数同学不会,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的渴望。“想学这首歌吗?”我问了一句。“想”孩子们回应的真是出奇地响亮。“老师想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都来学习这首歌,不过,学习歌曲首先要做什么?”“记住歌词”又是异口同声。我又放了一遍录音,故意调了调胃口,然后对孩子们说:“第三节课就是音乐课,我已经和梁老师说好了,他准备就教我们这首歌。”“耶、耶”孩子们都要跳起来了。

“那我们就先来记住歌词吧!”

我再没提任何要求,也没有变换形式检查,但是,能看得出孩子们读得何等投入,有的亮开了嗓子,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闭上了眼睛。我知道,这是歌声在呼唤他们。

思考: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天来到学校,学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有了一定识字量的.他们耐不住新书墨香的诱惑,多数孩子早早就进行了“预习”。从表面上看,这应该对教学是个促进,可事实上,课堂上再让他们反复地读、拼命地记,难免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乐于读书,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做一个语文老师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刺激”。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6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去读?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当然,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学习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快乐,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品词赏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感情!在学文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小学二年级的一些快乐生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渲染快乐的情感。

论快乐教学反思篇7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新课标》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地方在于: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字学习中。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7个笑脸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出示两个笑脸的内容让学生猜字,让学生感到猜出字时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起学生要送知识给笑脸,让别人也来猜猜自己所出的题目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生字读音时,并没有亲自教学生拼读,而是抓住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会读的生字词教给身边的同学,比比谁教会得多。教师还通过检查被教的同学的拼读情况,来表扬教的和被教的同学。如此不仅增强了被教同学要学好的决心,同时也提高了教的同学的学习情绪。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从而也体现了识字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识字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做的还不够。在学生学完生字时,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运用于生活中,致使学生的学习的不到更好的巩固。

论快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相关文章:

快乐节小班教案反思8篇

论责任作文600字精选7篇

中学音乐教学论心得6篇

论理想演讲稿精选7篇

大教学论心得体会最新8篇

大教学论心得体会通用5篇

大教学论心得体会优秀5篇

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8篇

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参考8篇

素质教育大对论心得体会精选7篇

论快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