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书写,是为了更好的分析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对个人的感受做好整体归纳,我们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心得,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疫体会心得体会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1
“最近有没有发烧感冒?”“没有。”“有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状?”“都没有哦”“好,那你们平时睡觉的地方、住的地方都要记得常通风,如果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和我打电话。”今年x岁的x,是百福司镇x村卫生室的一名普通村医,今年是他在x村卫生室上班的第x个年头,累计接诊x余人次。x村是一个拥有x个村民小组、x余村民的大村,占域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分布分散。x作为此次新型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独自一人每天要在村内来回十多趟、在村里走上x多公里路、给x多名务工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时刻都在关注着村民们身体状况的变化。
20__年的年初,x去做身体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当时妻子x感觉天都要塌了,倒是他反过来安慰妻子说,只要每周做好透析,影响不大的,别担心。自从患病以后,从两天一透析,到正常生活工作,x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繁重的工作,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坚守在一线。“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支持他去一线工作,给他做了好几次工作,他还是坚持要去,他说:squo;作为一个医生,这是我的工作,身处在一个地方,就应该尽自己的职责,要为老百姓负责,我走了就没有人给老百姓量体温,检查身体,他们又要居家观察,不能出门,你让他们怎么办,所以,我不能走!squo;”x的妻子x,看着家里的顶梁柱风雨无阻地去挨家挨户地测量体温,内心欣慰却又担忧。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x就开始了每天的奔波。
“x医生每天都背着他的药箱,八点半一到,雷打不动能看到他人出现在我们组,挨家挨户地上门测量体温。”
“x医生人特别好、特别负责,以前生病了他来看,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还是他来看。”“他还有个两岁的小娃娃呢,希望x医生能保重身体,我们大家都感谢他!”几乎每一位x村的村民都知道x医生,每一次体温测量、每一句防疫嘱咐、每一张记录表构起了坚不可摧防御病毒的钢铁城墙。x踏遍村里的每一条路、走到每一户人家门口、诊进每个人的心中,织起了万众一心、牢不可破的防护网。
“他天天都在吃药,都在打针。每一个星期还要去做三次透析,做完又马上赶回来下乡去测量体温。我看着也心疼,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做医生的职责。”x的父亲x启万是x村的上一届的老村医,现在已经退休。但看见儿子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就又拾起老本行,在x下组给村民检查时,就在卫生室给村民看看小毛病,减轻x的负担。村里的居民也自发组织人员设卡劝阻外出人员,主动宣传当前疫情防感染的重要措施,自觉做到不外出,少接触。疫情来袭,x义不容辞,毅然决然地冲锋在最前线。坚持战斗,是作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是作为丈夫、父亲应树的榜样,更是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他说:“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不站出来哪个站出来,村里的书记、主任都在一线,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怎么行嘛。而且现在村里宣传得很到位,老百姓防护意识越来越强,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次疫情攻坚战!”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2
疫情突然袭击,过年的一切娱乐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串门、没有聚餐、没有庙会……人们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这时却有一批逆行者,他们不顾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闯入疫区医治患者。他们用逆行,描绘出最美的样子。
钟南山,一位84岁高龄的医学院士,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前往武汉一线。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头休息的样子,怎能不让人心疼、使人动容?
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寿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进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而此时,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从不曾去探望过,为的是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每当我的脑海浮现张爷爷的身影,眼圈总会湿润,难道还有比这更宽广、博大的胸怀吗?
还有那些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水腐蚀的手、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一个个理得像灯泡似的卤蛋头!他们不就是天使的样子、最美的容颜吗?
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家中,或浏览书籍、或啃着鸡腿、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打游戏,甚至像知了一样反复埋怨:无聊……要知道,这看似无聊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们,人们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团结更坚、胜利就在明天!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3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朱子治家格言》道出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对此,在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行动中我们有着深刻的感受。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石月欣,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副主任护师,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除夕夜她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59岁生日。出征前,她没有向家人做过多的解释。“除了4岁外孙女,家里都是党员,用不着解释。”这是石月欣给主任的答复,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不负人民重托的果敢与决绝。这是一种家庭认同的力量,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取向,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炽热情怀。当千万份认同感集结到一起,就是我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利器。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纵观历史长河,从“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到“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从司马光教子有方到吉鸿昌不忘父训,可以看出良好的家风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面对疫情,为了国家的安宁与强大,无数先锋、勇士主动投身到最辛苦、最危险的防控疫情第一线,他们对国家的付出和贡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正是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责任心、使命感,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柱。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随着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山东省兰陵县磨山中学一名八年级的学生陈向奇把自己过年时候攒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凑在一起,交给了磨山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帮助大家,这是我的心意,希望医护人员早日战胜病毒,希望我的家乡早日热闹起来,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好起来。”“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孩子的爱心和奉献,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这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润物细无声”般良好的家风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疫情让我们空前团结,也让良好的家风吹遍祖国大地。我们在中华文化滋养下茁壮成长,在民族凝聚力中砥砺前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厚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她定让山河无恙,定还岁月静好,定能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4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今天仍能触发我们深沉的思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灾难,我们的社会,应该怎样提高“免疫力”?我们的国家,又如何在磨难中砥砺成长?
经此一疫,我们更加坚定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发人深省。这次疫情,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但也暴露了存在的短板。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任务挑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不断砥砺作风、提高本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经此一疫,我们更加自觉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2018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就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能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能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能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经此一疫,我们更加清醒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尊重自然、不顺应自然、不保护自然,迟早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古人讲,“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这样一份对于动物、对于草木、对于水土、对于所有自然之物的仁爱,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它们,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人们在这场疫情中养成了更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必定能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中,成就一个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
经此一疫,我们更加理性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去,天花病毒用了3000多年才传遍各大洲,今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这次疫情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已日益成为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单边主义、以邻为壑换不来独善其身,惟有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才能保护各方利益、共同利益,才能战胜病毒和疫情,共享康宁与繁荣。
我们身处的世界,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那么从今往后,重大传染病疫情就是一头随时可能一跃而起的“灰犀牛”,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严加防范,再不能麻痹大意。从非典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应该刻骨铭心。有再一再二,决不能有再三再四!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惟有以自己的确定性去应对。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这是我们的真正依靠!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5
2020年春节,中国人绝大多数人都会过得不一样。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从武汉爆发的病毒狂潮通过流动人群的传播,席卷了整个中国,新型冠状变病毒成为了医学专家的攻克目标。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能够做的也只有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以及为抗疫一线的人员加油罢了。
人们对这次的病毒爆发感到恐慌,口罩等物资都成了抢手货。我们只能待在家中,尽量避免被感染,也不知这场灾难何时结束。
但是,也有许多人员“逆行”前往武汉增援,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在与死神对抗,努力挽救每个生命。也有人们向武汉派发医用物资,医用物资的生产厂家也纷纷召回员工,夜以继日的进行生产。
最引人注目的还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两个医院被要求在短短数日内建成,这听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它们真的被日夜赶工的工人们建成了。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战斗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也有普普通通的不为人知的普通人士。
某地,一男子跑到警察局送去几百张口罩,放下口罩后便迅速跑出。警察当时追不上该男子,只有向他的背影敬礼表示心中的敬佩、感激。
有人通过视屏、唱歌表达自己对武汉,对中国加油打气的话。
回到对这场疫情的反思,人们不能随意的与野生动物进行接触,因为动物可能会随声携带病毒,埃博拉病毒,非典就是实例。其次,人们需要提高疾病的防范意识,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面对疾病的肆虐,我们需要摆出积极的心态,乐观、勇敢的面对,坚信“我们能克服这一困难”。
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武汉,为中国加油助威。我坚信“我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神话中有天使,还有更多没有翅膀的天使”。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篇6
病痛的侵袭总是猝不及防的,20__开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他如魔鬼般在全国肆虐横行。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本应是阖家欢乐之际,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的到来让武汉成为了一座孤岛,全国被阴霾遮蔽。疫情之下,是一触即发的崩溃,无处安放的恐慌和没日没夜的担忧。但它也考验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灾难更是挑战。死亡恐惧之下,也有默默奉献带来的感动,期盼光明到来的希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我们终会驱散阴霾。
武汉是不幸的,病毒首先向他伸出了魔爪,昔日的樱花之城顷刻间被阴霾笼罩,人们四处逃窜,空荡荡的大街只余下了呼啸的寒风,唯有不停地救护急报打破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接着,潜伏的病毒原形毕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全国占领。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声响,没有了年夜饭桌上的欢声笑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担忧和一声声叹息。我们想起了非典,想起了20__年的灾难,我们开始埋怨,埋怨吃野味人的无知,我们开始恐慌,对武汉的同胞避而远之。但我们更应牢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我们更应忆起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伟大创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蔓延时,他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却“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疫情蔓延时,她说“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的李兰娟院士前往疫情一线连续查看现场。疫情蔓延时,他说“在重大疫情突发的关键时刻,科研人员要能顶得上”,王辰院士牵头带领成立中国工程院专项工作组,为科研攻关提供有力支撑。他们似乎很傻,背着家人,毅然奔赴向危机四伏的战场。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更是让我们敬佩,自豪地“国士”。在全国人都闭门不出时,是他们依然不惧危险,为大家提供生活的物资,是他们为坚守岗位的警务人员匆匆送去几箱口罩而不留姓名的背影。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平民英雄”。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我们虽然不能在前线奋战,但我们应相信国家的力量。相比20__年的中国,我们已强壮了很多。相信武汉不会是座孤岛,我们等待着他的治愈,相信这次的灾难只是祖国走向繁荣强大道路上的一颗小小的绊脚石。跨过了这个沟壑,我们便克服了一大难关。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戴上口罩,我们将病毒隔离,脱下口罩,我们为祖国加油呐喊。习近平主席对广大党员干部说“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我想说“病毒难阻温情,支援就是温暖,信任就是力量”。如今,大家都在踊跃捐款捐物,20__年被守护的那群人也奋然加入守护国家的行列,普通人也都为这场战争默默贡献着力量。都说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相信阴霾终会被驱散,我们的国家终会迎来光明。
抗疫体会心得体会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