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深刻地领会这次学习的主旨,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才能在写心得的时候保持更理性的态度,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灵捕手》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1
?心灵捕手》是一部很好看的美国心理影片。在片中威特所表现出来的对朋友的不信任,对近距离人际关系交往的抗拒和对自己所爱的姑娘过度的心理防御折射出来的负面情感。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自我暴露、尊重、接纳和弗洛依德的“潜意识分析疗法”而找到了威特产生某种心理的最终原因——威特在童年时经常会受到继父的打骂和各种责难,致使他幼小的心灵备受折磨,此刻的他觉得自己不能保护自己最爱的亲人免受痛苦,自己也受到了这种不公正待遇,他很伤心,痛苦,同时他也很自责,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他有一肚子的苦水,却因为没有朋友支持而不能及时宣泄,这使得他的心境处于一种很压抑的状态。此刻自罪心理已深深的刻在他的脑海和心灵中。“恨、自罪、不公平这些负面情节”就好似一团烈火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一直伴随他行至青年时代,其实在他的心中,他太希望得到朋友的关爱了,然而心中的阴霾却又让他对关心、信任朋友而望而却步……的确他真的是太需要朋友的关爱了,但他却因为不信任的负面心理而使他不能很好的和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心理咨询师最终为他解开了这个心结,从此后的他,真正的解放了,他终于能歇口气,不用再去为怀疑、失落、自怜而买单了,他终于冲出了如牢笼般的心灵。他终于认同了自己此时的需要。是的,他需要爱情,需要真诚,关注和关照朋友后的心灵上的那种满足和成功感。他终于紧紧抓住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和她拥有了真爱。他实现了自我成长,再也不会担心心爱的姑娘也许会离开他而焦虑、忧郁,再也不用在强烈的心理冲突面前而显得自己是那么的懦弱。自卑让自己穿上厚厚的防弹背心来保护自己那一点小小的自尊而推开掉自己的最爱了。而咨询老师也在对他的帮助中得到了自助。
心理咨询的确是个助人自助的工作,它需要先了解、剖析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首先就需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虽然那是一种感觉,但却需要很多人生的阅历和对世事的理性认知,最重要的就是“尽知心中事”。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2
这是一部我看了四次的电影。
电影描写了一个受创伤心灵的重建过程。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通过两道他认为十分困难的数学题,发现了一位年轻的清洁工是位数学天才,这个甚至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他聪明而叛逆,到处打架,并被送到少年观护所,经过教授的保释并保证辅以心理辅导,才使其免受牢狱之灾。
教授希望威尔树立人生目标,请了许多大腕级的心理学家做咨询:第一个看上去很温和的咨询师在咨询开始后不久,就试图劝说威尔,威尔用“同性恋”的话题使激怒;第二个咨询师未构建好安全氛味的情况下用了催眠的方法,最后反被嘲笑。咨询师们纷纷宣布其无药可救。无奈之下,教授请出自己的大学好友尚恩,希望尚恩来帮助这位年轻人,通过几个回合的心灵角逐,威尔和尚恩有了情感互动,逐渐打开自我,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与信任的关系。
一部好莱坞式的电影,因为其感人的心灵深处的交往,而使其曾获得第70届奥斯卡的七项提名。从一个心理电影的角度,每看一次我都有不同的体验主题:心灵捕手影评心灵捕手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我看到许多咨询的技术的运用,咨询师尚恩如同武林高手,在接威尔的羞辱招时,接纳威尔的表现,接受对他的治疗,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用真诚的沟通化解;面对威尔的沉默时,尚恩一言不发,把话语权交给威尔,是直面挫折还是退缩放弃;以妻子的瑕疵自我暴露来开启威尔的内心,告诉他:“不完美的是在于你怕别人知道你不完美、”“这样的人生哲学很有趣:有这样的借口,你就可以很平淡的渡过一生”;遭遇威尔的退缩与回避,尚恩一次次去澄清“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门口做清洁工?而要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哈佛做清洁工?”直言逼问威尔最基本的生命问题:为何而活?该做何事?并且,不再接受他胡扯一通:“除非你谈自己,说你是谁;那我就着迷,我愿意加入。”到威尔改变的关键时刻,尚恩步步逼近,连说几遍“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为什么要背这个沉重的包袱?”。在尚恩真情相待的冲击下,心理防线突破,与尚恩相拥而泣,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且跟随自己的心,放弃教授所推荐的高薪工作,直奔加州与女友复合。
第二次再看这部电影,感觉其中所呈现的关系成为电影的亮点。关于技术的回味渐行渐远,在脑海中仿佛只有咨询关系与其中的真诚。
关系是治疗的基础,电影中所讲的尚恩之前的五个咨询师,宣布治疗的结束即宣告关系的失败。而这恰好是威尔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呈现:威尔,一个弃儿,童年时被父亲虐待,曾有过想获得爱与关心,但最终是无用尝试的经历。早年生活的印痕让他不能接受自己,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值得爱,应该被抛弃,并把这种观念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不相信有人会爱自己,为了不在关系中体会到不被需要、不被照顾、被限制、被抛弃的痛,威尔封闭自己,逃避亲密关系,将他人摒弃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外,以此来解决内心的冲突。因此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威尔在咨询师以及他所爱的女孩子面前,为减少内心冲突的烦扰,要保持一个安全的情感距离,他才能与人打交道,同时,对生活维持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不敢投入到与咨询师、女友的关系中,他的生活就象做在坐在观众席上,看着别人表演,自己不投入,也感受不到激动。对于敏锐而天才的威尔来说,他读了许多书,但并不投入到其中,他的发现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体验,如同心理医生尚恩所言:“你能如数家珍地评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却没有闻过西斯汀教堂的气味;轻慢地提出有关女人的偏好谬论,却说不出在女人身旁醒来的幸福心情;随意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文来谈论战争,却从未参加过战役,未曾眼见好友躺在自己怀中咽下最后的一口气;浪漫地引述十四行诗来称诵爱情,却未见过女人的脆弱与坚强;更不了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为从未爱别人胜过自己。”
不敢积极生活,屏蔽自己的爱,在建立关系之前先抛弃别人,面对心理医生,对影响、压力与威胁高度敏感,于是攻击对方,击败心理医生,诱导心理医生做出自己熟悉的交往模式。在尚恩之前的心理医生的反应让威尔正中下怀,使治疗最终结束。尚恩并不认同威尔的投射模式,而是以治疗的态度来面对威尔的挑战,拒绝顺应威尔,通过真诚、积极、负责任的面质,以一种不同于威尔已经习惯的交往模式来做出反应。这种独特的反应创设出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使威尔开始真正看清自己,并开始为自己负责。
在电影中,威尔和尚恩的治疗关系是威尔改变的基础,尚恩这位心灵捕手在这新关系的创建中,拿出来的招式突显出来只有真诚。真诚的面对自己和关系,真诚面对威尔第一次治疗时的挑战所带来的应激反应,不夸夸其谈掩饰自己,也不因为被激怒而放弃,以自己为镜子,邀请威尔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并在威尔展现自己后,仍然觉得自己被真诚地接受。真诚在这儿不再只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态度和精神力量,是这种精神力量使威尔内心的坚冰融化。当然,这个真诚也来自于威尔的女友与好友,于是,几股真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威尔走向自己的世界。
再看电影时,我看到了人成长的力量,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尽管早年生活的经历,让威尔有理由成为到处打架滋事,生活混乱的人,但在威尔内心从未放弃自己。读很多书,去哈佛做清洁工,交织在自卑与自负中和女友相处,电影中不断出现的镜头:威尔落寞孤独地坐在疾行的火车车厢里,任万籁俱寂的夜景与曙光微露的晨曦自窗外飞逝;淡淡的乐声陪衬着他一人静默的画面,勾勒出威尔既自负又无助的复杂心情。这些镜头是渴望与害怕的冲突的写照,一方面是威尔要封闭自己,但他内心世界又渴望被承认、被认可,渴望他那独特的天赋被展示。电影里尚恩与数学教授对威尔未来的不同态度,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帮助,尚恩用真诚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与其沟通,不为他选择人生道路,只是帮助他澄清和深入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兴趣,看到自己成长的力量。如同卡伦.荷妮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所说“你无需——事实上也不能教会一粒橡籽长成橡树,但是,如果给橡籽一个机会,它内在的潜能就会长成一棵橡树”。
在来访者面前,因为心理知识和技巧的一些优势,面对来访者不断问:“我该怎么办?”是给他明确地指一条路?还是挖掘来访者成长的力量,发展出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这常常是刚做咨询的咨询师的疑问。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必要去教来访者如何去做,只要帮助他体会和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任何人都会成为他本来就该成长的树。
电影看到第四遍时,我内心里有了一些夹杂着沮丧和快乐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电影中的尚恩,以心灵捕手的形象出现,但在与威尔的心灵交往中,让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谁是治疗师?谁是病人?病人,也包括治疗师,都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丽,也要体验生命的痛楚:丧失、疾病、衰老、痛苦、无助、无意义感和死亡,没有一个人不带着创伤。在治疗的真诚互动过程中,威尔也影响、改变了尚恩,因此电影中不仅是威尔的成长,也看到了治疗师的成长:走出丧妻后的自我封闭,开始对人生的新接触。
尊重来访者的创伤,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和接纳人性的不完美。咨询中,当我们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看来访者,就会少一些权威和批判的态度,能更深的理解来访者,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治疗得到增强。而且这不仅是一种咨询的态度,也是治疗师成长的动力:不与自己隔离,让人性的东西和自己在一起。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3
看了这部片子过后,有很深的感触。这种感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加强、有所加深。
首先,感触于威尔惊人的天才能力。他能解出哈佛高材生们解不出的数学题,他能做出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会的难题,他甚至能只需三分钟就解出教授数年来攻克不下的疑难。他熟悉各类书籍,让哈佛的聪明小子自愧不如,让心理医生愤然离开。他烧掉自己轻易解出来的教授却解不出来的答案,打击教授的自信是他自己树立自信的一种方式。他对于自己为什么不参加国家情报局的情报工作的解释独到而又有见地。那些所谓的正儿八经在天才眼里,只是荒唐。
然后,感触于天才的孤独,天才都是孤独的,威尔也是。表面上一大堆朋友围在身边,热热闹闹;具有超人的能力又使他魅力四射,然而影片在这些东西后面呈现出来的是威尔紧闭的心。世界惊呼于他的天才,我们却丝毫没有看到他的内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优于威尔对真实生活经历的感受而开始捕获他的心灵时,威尔的心才开始慢慢打开。这时,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真实的他,因为他逃避着自己。他孤独,对现实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安于现世,与朋友们喝酒、干活、说脏话。他认为劳动是光荣的,特别是体力劳动(我也这么认为)。威尔的所谓的自尊让他拒绝了爱情,天才居然没有爱的勇气,他该是多么的孤僻,二十年来压抑着自己、隐藏着自己。他能够从书籍、从哲人那里获得思想上的碰撞,但心灵却没有对话。他一直孤独着。直至西恩引导他:“除非你自己想说……”。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过后威尔终于开口了,心灵之门开始慢慢启封。
另外,还感触于这个心灵捕获的过程。没有理论、没有实验,只是西恩与威尔真诚的谈话,谈话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一幕是如此感人,平时“冷血”的我深受感动,不觉间已流了泪。在我心里,那些煽情、做作、花大力气的剧情比不上这简单而深刻的一幕。
当威尔驾着朋友送的又丑又破的汽车朝女友所在的加州驶去,西恩接到威尔给他的信,他要去找一个女孩儿!西恩笑了,我们也笑了,一个孤僻了二十年的心灵康复了,找到了自我。如此完美!
所谓人生,是因为心灵经历了生命过程。人之所以人,因为人有心灵。
心里的感受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震撼,惆怅,感概……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面对的各种障碍、烦心之事甚至种种诱惑。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所不同,可是我们能不能真正地敢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心理的阴影障碍,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放下所有的包袱然后放手去一博呢?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啊!然而,will却作到了,我在心底,由衷地佩服他!他内心深处曾有不可抹去的童年伤痕,因此他变得叛逆不羁,总是心灵上回避别人包括他的女友。他常与几位死党四处打架造事,也因此被少年法庭判处重刑而送进少年观护所。蓝勃教授不忍心看到这么一位天才被埋没,误入歧途成为一名罪犯,先后找来五位知名心理学家为威尔做心理治疗。后来,will被尚恩教授以自己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来突破了他自己心理防卫,打开will的心扉,将内心最底层的童年梦魔倾诉出来。最终,will终于可以忘记过去的伤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他成功拿到一份不错的职位;同时,他发现自己最想要的并非是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是去加里福尼亚寻找他心爱的女友。在他最后留给尚恩教授的一封信里,他引用了以前教授告诉他的句子:“我要去找一个女孩。”片子很感人!
震撼之感:他叛逆,他放荡,然而他又是一个天才,一个超越哈佛骄子的天才,一个拖地的天才。于是,矛盾出来了。他想要逃避,但他又渴望有生命中的救星出现。他可以用一块五毛钱的阅览费抵过好几万的教育费,他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并胜出,他可以用几个小时的时间解出世界上只有两人会的方程,他可以引经据典说的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无言,可是他却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自我。为什么?一切都是因为那悲惨的童年,那黑色的童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自卑!
感概之叹:最终will在朋友的祝福下,踏上了去加州寻找幸福的征程!以这作为结束,让我又一次被爱情的力量而感概——爱情的伟大!
综观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天才的心路历程,影片通过对心理咨询的描述,向我们表达了很多内容,其中较深层次的内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
此部电影从当今社会视角去陈述一个感人的故事,非常现实,给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一种感受,应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们并没有做好自己正确的选择,盲目的作出决定,把自己的遭遇看成是上天已经注定的,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颓废下去,而这部电影恰倒下相反,给予现实生活中的人一种生活启发。这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感受,或许浅薄、或许简单,但起码,它触动了我的心灵。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4
看完《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之后,我想了很多,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剧情合理而有趣。尽管讲的是导师与天才的故事,但是强调的却是“等待天才的自我发掘与定位”。它不是简单的导师指明一条道路给天才的故事,而是导师如何触动天才学生对生活道路的自觉选择。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威尔是一个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助威尔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尔终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 这种导师与天才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双方都同样是触动。也同样给双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这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都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就认为自己很笨。”难道不是这样吗?审视我们的教育,看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风华正茂、青春飞扬的年代,很多人确实并没有能在一位良师的指引下找到自我,从而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于是前进的道路变得格外曲折。这部影片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相距甚远,它是一个有着重重心理障碍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学家帮助引导下的自我救赎。它更像心理医生的必读教材。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依然能从电影中得到不少启发。因为我们都越来越深刻地发现,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因为心理因素而引发令人扼腕的种.种悲剧,已是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扮演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特别是做班主任的,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虽然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但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捕手是棒球中的一个位置,由英文的catcher而来,至今有很多引申含义,大意为能抓住某种东西的人。“心灵捕手”的确是形象、生动。别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说我们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捕手”,应该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同样的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是要花费精力,找到他们的优点,不断给予肯定。正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影片中那位教师的赏识教育所得到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我赞赏“赏识教育”。 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我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一些需要关爱的有潜力的弱差生,我试着来做他们的欣赏者,关注者,友好者,给予他们力量,给予他们斗志,给予他们尊重,做他们如朋友一样的师长。一次写不对,讲给他听,报给他写。再不会,变一种形式来教他如何记忆,用谜语,用游戏,用手势……让他们能在成长中觉醒,从而有乐学的冲动,有爱学的激情,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在经意与乐意之中,收获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册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着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生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另一句话。是啊,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加以修剪、锻造、培养,使其朝各自健全的方向发展。我想,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当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对老师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对学校充满一种怀念之感,对学习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对生活更带一种热爱之情,对人生拥有一张理想之帆,对于困难,富有勇气,对于过错,勇于改正。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5
一部名叫《最强大脑》的节目,使“雨人”一词再次走向人们的视野。而心理题材的电影,也历来备受影迷追捧。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部《心灵捕手》。
主人公will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能轻易地解出lambeau教授研究了两年的数学难题。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lambeau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而will只是一个打扫卫生的清洁生。但是与他的天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will的自甘堕落,他经常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甘心当一个落魄的清洁工,所以童年will最大的问题所在就是他的人格障碍,而这种障碍来源于童年的不幸经历——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四次被送人寄养,其中三次被严重虐待。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故事还得从电影的开头说起。当lambeau教授意外发掘出异于will常人的天赋,等lambeau找到will时,will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lambeau申请作为will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will要与他配合解数学难题;二,will要看心理医生。
其实,will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弊相权取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但是will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愿意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最终,lambeau不得不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sean来为威尔做治疗。
在第一次会面中,sean被will激怒了,他警告will,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will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sean暴怒,他冲上去掐住will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第二次会面中,will的世界进一步被颠覆。sean先是承认,will的确刺痛了他,令他彻夜难眠,但是,sean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will最终选择继续。这意味着will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will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will主动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寻谁人与共”
我们暂时切换场景,聊聊治疗期间will的感情生活。will和skylar,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当时,will与他的三个死党去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will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will都得逞了,他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clark,也赢得了skylar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will担心“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但正如sean在之后的心理治疗说的那样“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于是,sean讲了自己和太太的一个故事,他忍不住狂笑起来,而will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故事讲完后,sean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在sean的启发下,will终于鼓足勇气去见skylar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但是,危机一直存在,will一直不相信skylar爱自己,他几次对skylar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skylar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skylar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skylar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skylar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will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但will拒绝了,这伤害了skylar,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听了skylar这番话,will立即说,我不爱你。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
“少年心事何须藏,知己伴身旁”
化解这个危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的死党chuckie,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will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没料到,chuckie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chuckie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will家接他出来时。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will了,那意味着will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will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will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chuckie等三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因为这是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所以,当chuckie也对他说,你走吧,我希望你的天才能有用武之地时,will真正地解脱了。这让他开始接受新的改变。
二是will终于又来到了sean的治疗室,而sean拿着will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it’s notyour fault ”。终于,will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sean的身上,紧紧抱着sean,像婴儿一样痛哭。这解开了他的心结。
最终,will驱车奔向加州,去见他钟爱的女孩skylar去了……
故事有了传说中的美好结局。不难看出,在内心的几度挣扎之下,will最终选择了面对、改变、追求。我们在片中看到的那个极度孤独的天才少年卸下心中包袱,内心分裂造成的人格障碍在心理咨询的安抚下逐渐愈合。最终,他收获了完整的自己,也即将拥有幸福的人生。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局限在电影中。生活中可能缺乏如will般的天才,但是从不缺这样的故事。透过电影,可以深刻体会到“选择”对于人生航向的重要性。人生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又往往在于一念之间的决定。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积攒勇气吧,不害怕失去才有机会收获。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篇6
心灵捕手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在70年奥斯卡获得了最佳剧本奖,是一部经典的反映教师题材的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威尔,他是一名孤儿,在童年饱受欺凌,但他在学习方面颇有天赋,尤其是数学,他能轻易解开由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出的难题。但他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只做清洁工、建筑工人等工作。数学教授兰波在发现其天赋之后,决定拯救他,找来了心理医生,但是由于威尔在童年遭受过巨大的打击,不愿意打开心灵与他人交流,心理医生都被他利用高智商赶走。
无奈之下,兰波只好找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尚恩。经过几次别开生面的谈话后,威尔发现尚恩并不像其他人一样,他们关系逐渐变好,在这期间尚恩也向威尔讲述了自己亲爱的妻子去世的故事,并由此告诉威尔,完美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威尔长久以来封锁的内心,开始升起第一缕阳光。
在接受心理治疗期间,威尔与史凯兰陷入爱河,但由于威尔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身为富家女的史凯莱,在史凯兰决定前往加州之时,威尔决定分手。其实威尔不愿意离开,是因为不舍自己的好友查克。之后查克的一段话改变了维尔,他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候便是希望去接威尔士,威尔早已离开。查克认为威尔不能像他们一样,碌碌无为地度过平淡的一生,不能浪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天赋。
在这时候,威尔与西恩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这次终于打破了威尔心中禁锢已久的枷锁。威尔哭泣地抱着尚恩,尚恩也被其拯救,决定重新面对生活。影片最后威尔驾车前往加州寻找史凯兰。
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情感分别为师生情、友情、爱情。威尔虽然有天赋,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尚恩在经历妻子死去之后,也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灵,影片中的高潮便是二人互相拯救的部分。
查克虽然觉得每天和威尔玩耍是最开心的事情,但却希望威尔能离开他们,因为他们更不想看见他,最终泯然众人。这是真正的朋友才会有的想法,也是最使我感动的部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不枉活一生,教会我们如何追寻内心。因为人活一生,最重要的便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心灵捕手》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