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汲取知识中得到成长的,有了收获之后我们一定要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每个人都应该要掌握的写作技能,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1
透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企业文化是在必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构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所以,一个企业只要存在一天,企业文化就同时存在。
企业文化就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员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带给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务必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能否发挥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员工所理解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对企业而言,首先就应思考的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企业员工,仅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礼貌健康的发展之路。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是服从与服务的关系,同时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还体此刻对社会义务的履行程度上,体此刻能否实现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和谐双赢。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构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打造和谐完美的企业文化,需要大家有力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壮大自我,真正体现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活力。
每一家公司此刻都务必分析其文化,这不仅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总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并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成功。每个公司都务必为它的员工和股东订出一套文化的发展计划。凡能正确掌握在未来环境中影响企业文化的内外力量,并能采取对应措施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就应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就应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不明白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在那里所指的企业规章制度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通俗好处上讲,企业文化是指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我们企业及其员工一切行为的原则与根本。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根本没有诚信可言,企业如何能够发展得好呢?像美国的安达信公司就是一个十分好的例子,为了追求公司的利益,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虚报财务报表和账目,引导股民错误的投资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怎样样?以前,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大公司,此刻却是无人问津。我们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诚信对一家企业是多么的重要。仅有在公司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才能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双赢的结果。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仅是一种公司的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公司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仅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我的行为是贴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我,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让方正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为追求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齐努力吧!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以前对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通过一天老师的讲解,自己才发现企业文化并不应该只是平时的口号、墙上的标语,它是一个企业实实在在植根每个人心中的精神,这种精神并不是随随便便制定几个口号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上到下的行为习惯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已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的神经单元,并能让后来者继承和发扬,从而进一步指导他们的行为习惯。
我理解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塑造精神,指导行为,使我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打造狼性团队和关心、关怀、关爱员工同样都是塑造企业精神。如果企业成功地塑造并具备了狼性文化,那么这就是一个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的团队,他们就不会为失败找理由,只会为成功想办法。无论华为还是海尔,他们都形成了一种很好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让他们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创新,不断去找寻用户的需求,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和用户需求的产品,并且他们这种精神不断向新员工灌输,让他们在这种各自的企业精神氛围中成长,不自觉地就会指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的行为适应企业的发展。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企业的精神使他们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有可能就改变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并让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同样,我们也看到他们在为员工搭建平台、展现自我的同时,更会关心、关怀、关爱员工,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有目标感、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这样所有员工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形成彼此信任、彼此帮助的氛围,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建设好的企业文化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中讲好企业故事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故事的企业才是有文化的企业,有文化的企业必定是有故事的企业,在项目上会有无数的故事发生,我们如果利用好身边的故事,讲述好身边的每一个故事,这样就会形成无穷的正能量,形成我们真正的企业文化。
平时我们经常在讲企业文化,也在宣贯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是否落到实处?在我们的企业中到底有多少体现?通过讲故事的手段,就可以将企业文化清楚地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去关注它、学习它。口号和标语毕竟是生硬的,不如故事那么真实而贴切。比如,我们在表彰先进的同时,就可以去讲述他们的先进故事,这样所有人就会知道他为什么先进,我们为什么学习他。好的企业文化也许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
好的企业必定有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和某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全员共同参与,这样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好的企业故事,我们再去宣传它,让别人了解并学习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我们真正的、能够指导行为习惯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3
通过参加“德兴”文化培训,我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到了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魅力,让我学习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使得我的大脑经受了精神洗礼,受益匪浅。
我们的“德兴”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在我们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我们公司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公司通过不断的变革,抛弃不利于企业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包括我们鲁泰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包括我们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最终形成了我们鲁泰真正的文化—-德兴文化。
德是我们信念的积淀,兴是在我们信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也有自己的价值观,承担着社会责任。诚信、责任、创新、共赢——是我们企业的价值观,也是我们每一个鲁泰人的价值观。
诚信是立身之本,小到一个个人大到我们整个集团,都应该讲求诚信,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企业不诚信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诚信的成本,因此,诚信是我们鲁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责任,做为一个企业,为职工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是我们的基本责任,鲁泰集团明确提出把责任做为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鲁泰在创新上始终下大力气,花大投入,我们的电商平台,我们的托管模式,我们的石墨烯研发中心,都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结晶。
共赢,是深入到我们骨髓里的经营理念,当今社会,只有共同发展,只有共赢的模式,才是长久、稳定的合作模式,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只有工作,只有秉持共赢理念的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当然,企业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实实在在的执行。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从砸冰箱开始的,砸冰箱事件强烈的震撼了员工,也因此成为海尔成长的契机,从改善产品质量到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不断深入的企业变革,来实现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员工的价值理念的融合。海尔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历程,就是海尔个性的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
通过学习,让我的思想更加成熟,工作更加积极,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种精神和认识转化到工作中去,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公司组织了我们在xx西大厅学习了《实效管理启蒙培训》专题讲座。讲座是由来自广州的庞老师主讲。庞老师主要从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
庞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我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公司本着实事求是。不弄需作假。等相关内容公司提到责任,现就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深入理解责任的内涵,责任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会伴随着你直到生命的终结。庞老师在>中的讲解中指出:我们要‘’以身作则,百分百责任‘’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一份责任在肩头,生出力量无限。作为企业的员工都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心尽力,踏实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负起我们应负的责任。就责任而言,说大点极其神圣,说小点则是每个人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做人做事的一种原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要求,甚至苛求。是做不好一件事决不罢休的精神;是一种勇于承担的气概,有无责任心,两者相差万里,责任心虽然看不见,但结果可以证明。责任心虽然无法衡量,但时间可以见证;责任心不分大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魅力。
工作责任心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件小事构成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敷衍应付的。而要养成用心做事的习惯。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有无责任心才能尽责,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了责任心才能进取。养成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点认真点尽量少出错。
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心,除了制度约束外,文化的力量也十分重要,他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我们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自我驱动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共同前进的和谐氛围。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思想,以企业为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认真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5
一、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是所有利益的影响传递者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出色的团队和长远的利益的。我国企业都会倾向于获得切实可见的利益,将绝大多数的资金用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企业文化并不重视。所以,企业越向前发展,就会暴露出越多的隐患。
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继而让企业获得预期的绩效。
2、企业文化能创造巨大驱动力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的竞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促使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
华为的企业文化恰恰具备这样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让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特别是创业初期,能够有那么多高学历的人才投入到华为的怀抱,为其奉献自己的全部,除了物质因素之外,或许更多的是在这个企业看到了一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力量。这股力量产生的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像任正非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而我国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给员工造梦的能力。要知道,这种欲望和勇气,很多时候都会战胜金钱,成为企业发展的绝对因素。
3、运用文化创造企业的管理体系
运用文化来构建企业的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4、企业文化营造归属感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其员工都能够很好的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并且始终处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勤勉状态。
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相信自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中工作,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同时,还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并让员工和管理者成为并肩作战、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
每一个在华为工作的员工都深深地感到一种归属感,这不仅是企业让自己拥有了房子、车子,还让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一切,都是的华为的员工狼性十足,拥有一个持久的激励源,为自己的“家”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发展神话和辉煌。
二、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先行。
企业所倡导和表现出来的文化有偏差性,表现为企业文化的二重性,即实际行为与企业文化的脱节。一方面精神口号叫得很响,也很激动人心,但在经营中却表现为不择手段,以获取市场最大的利润为目的,最后被市场淘汰。
企业要取得快速、稳定、长足的发展,必须消除文化的二重性。二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经营的思想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企业行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企业变革,抛弃不利于企业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在此过程中形成企业真正的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没有尽头,体现在企业中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
1、针对性培训
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培训是促进文化塑造和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除了培训岗位技能,让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所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外,华为大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新员工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文化洗脑”培训。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的华为员工,一旦走向岗位,不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保证了华为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和永恒的竞争意识,让员工不论是业务水平还是道德修养,都具备一个较高的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
巩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力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二强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华为始终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并且将所有的规程制度规范化。这样一来,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这种行为的价值观,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任正非说,一个人追求一时范畴的境界,必须是物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要,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保障建立基于绩效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完善健全的公司规章制度和薪酬福利体系为基础。
3、领导者身体力行
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要知道,信守价值观念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所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效用。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6
趁着这次公司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推出,狠狠给自己补了一次课企业文化课。
培训的第一部分公司历史,培训老师通过播放视频,来给大家讲解公司的历史。当中太多太多言语让我觉得无比的熟悉:自主创新、深受微软和盗版的双重打击、民族软件企业......在过去三年我写的申报书、报告中,类似的描写,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而当这些内容你早就能够耳熟能详,现在又再回过头去听讲师细细讲解的时候,百感交集....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比公司大多数同事能接触到更多关于企业历史、荣誉、产品的历史等描述,可以说,我对金山软件的认识,是在工作中一点点了解的。
这个视频叫程序员的一天:青涩而又满怀激情的每个人,董老师、小芹、马广、万里、章立新、飞舟....曾经很破的办公大楼和办公环境。还有雷总在公司上市时那段视频,触动了心里的某根敏感的神经....打开思绪.....
我是在金山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进入公司的,没有经历过speace说的在公司通宵写代码,第二天早上4点大伙一起去海边看日出后,再回家睡觉,然后11点起床上班、累了就在座位下铺个瑜伽垫就地休息,眯一会然后再接着干活、大伙晚上干活的时候,最怕海峰放音乐,因为他只听蔡依林的歌,而且一晚上都那几首只重复播放。大伙耳朵都快听得起茧子.....但是很奇怪,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有点艰苦而又枯燥的生活,没有谁逼着他们那样做,大伙都是自愿的,而且满心欢喜、心怀激情的原意。
而我当初,也是经常听space说金山这样很人性的企业文化、让人很有激情的工作生活,带着敬畏和憧憬的心情,加盟金山。
但是刚进来的那段时间,我有点小失望,根本不像space说的那样。我的工作性质是属于集团平台的文员,不像研发部门,有那样浓重的学习氛围,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机制。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的。那段时间,我的活干得并不好,自己也没有进入角色,究其原因,是我对这份工作的不重视、不用心。
董老师是我进公司后的第一个老师,加盟金山20xx年,跟公司一起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也是公司的元老之一。董老师为人极谦和体贴,乐于教育帮助年轻的程序员成长,愿意用自己的努力让金山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的第二个老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的经理mary,她对工作质量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挑剔。有段时间,我觉得她很难相处,我觉得她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她是故意跟我过不去。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渐渐明白,她所谓的挑剔,其实是对我们的工作负责,以确保得到最好的成果;是她手把手的把我一点点教会,她所谓的刁难我,其实是想让我进步得更快。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篇7
3月25日—26日,公司高级管理研修班正式开班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学习,由王慧奇教授主讲《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我认真聆听了两天的授课内容,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王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有先进理念的导入,又有鲜活案例的列举,既深刻又生动,既平白又有内涵,课堂上始终紧紧抓住学习者的主神经,使全体学员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归结起来,本次学习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客观地讲,在单位工作时,由于具体工作及繁杂社会事务影响,自主有效的学习时间不多,造成学习不系统,内容零散,多是报刊上文章泛泛的学习。公司这次举办高级管理研修班,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100名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共聚一室,共同听课,摆脱了繁杂事务影响,暂时把各自负责的工作搁置一边,静下心来聆听教授的教诲,感觉每个人又回到了在学校的感觉,另外,团体学习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学习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它能有效激发群体智慧,所以说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大家精力集中,研究深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努力改善心智模式,大力吸纳新鲜理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通俗地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它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源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又参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它影响着人们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经过王慧奇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致力于改善心智模式,改变思维定式,要善于吸取新鲜理念,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由理念创新实现工作创新,进而实现业绩创新。改善心智模式基本在于“自省”,关于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照镜子,找差距。古语“日三省乎己”就包含了改善心智模式的意愿和方法。改善心智模式关键在于“纳谏”,就是以开放心灵容纳别人想法,经过分析加工,最终为己所用。
三、系统收获观点思想,有力指导实际工作。
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通过两天来的学习,通过王教授的点拨,通过个人的感悟,我系统地收获了很多有益的观点思想,比如“知识本身是材料,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在用人上要悟性好的,不一定要学历高的;要观念好的,不一定要经验好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如一个良好的系统”、“你永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但是你永远改变不了一个不合适的人”、“命运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抓住关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上我仅列举了一些观点思想,这些观点思想可能在我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也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但通过这次学习,得到了系统性收获。这些观点思想必将在今后对我们实际工作产生有力的指导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参加公司高级管理研修班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几点体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体会和收获会越来越多,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学企业文化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