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得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心得体会是抒发内心感受性的文字,认真写才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收获,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研学旅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1
暑假里,各地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带领下,离开爸爸妈妈,在集体旅行、集中食宿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在行万里路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研学旅行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在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过程中,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其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独特魅力。“百闻不如一见”,这样润物无声的熏陶,可能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求真向上的种子。同时,“独自”离开家闯世界,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学会照顾自己,还能面对更多“突发状况”,学会做出选择、服从命令、提高安全意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不能走马观花,混同于一般大众化旅游的“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出发时,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一路上真正有“研”又有“学”,力求在亲身实践中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团队合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同学们同吃同住,而应该合理分工、互动互助,在各司其职中培养责任意识。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2
——社会实践促进甬城学子全面发展
孩子们清理校园里的小池塘。
学生们在劳动。
孩子们坐在荷塘里的小船上上自然课。
通过向妈妈学习,小杨同学做包子手艺快“出师”了。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杨阳 胡谷怀 文/图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当前,这一理念正被宁波百万学子们秉持和践行。
劳动和研学逐渐成为甬城学生社会实践的两大主题,并从寒暑假向非假期延续,向各学段学生覆盖。全市近百万学生走街串巷,奔波调查,寻古访今,在探访中增长学识;下田头种植、领养小动物,买菜烧饭、操持家务,在劳动中收获技能……在这个社会大课堂里,获得另一维度上的收获,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寻根:探寻家谱和劳动物件,传承文化
不久前,北仑中学学生唐畅、邬天兴跟随北仑一社团成员来到郭巨古城,探寻家谱的历史。进入四通八达的郭巨古城,两人访问了82岁高龄的汪永定爷爷。汪永定是郭巨有名的乡贤,头发虽然花白,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开心地向大家展示他们汪家的族谱《蛟川雲衢汪氏宗谱卷三》。
族谱是中华传统祖宗文化的集中体现,只要是同族,他们的名字、生辰等会记录在同一部家谱里,这样大家就被系在同一根亲情的纽带上。
汪永定说,族谱原有三本,但前两本被意外烧毁了,剩下的这本是自己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汪永定是这部族谱中记载的最后一名,所以族谱就交给了他保管。一部族谱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同时见证汪家乃至郭巨古城的沧桑风雨。
族谱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为现代的人们回答了家族的来处,因此格外值得珍惜。寻根不是要重返过去,而是要警示我们重视传统文化这份宝藏,并将它们世代传承下去。
煤油灯、蓑衣、墨斗、顶针……鄞州实验小学则用寻访得来的劳动旧物件办起了一个“劳动长廊”。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劳动中创造出许多富有特色且高效便捷的劳动工具。在两个多月的寻访中,该校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趣的劳动故事,一桩桩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无限付出,也反映了时代的大变迁。
“听外婆说,以前连白炽灯都没有,家里用的是煤油灯,里面的灯芯用棉线搓成,外面有个玻璃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寻访到的劳动旧物件,从物件的外形特征说到用途,再到它们的制作原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被这些旧物件所蕴藏的智慧深深吸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工具渐渐地成为过去时,但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创造和智慧,值得新时代每一名少年去学习、去体会。”该校科研主任蔡燕娜老师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水乡宁波,自古以来是万桥之乡,遗憾的是现存完好的古桥已为数不多,相当部分散落在僻静的角落和人迹罕至的地方,渐渐游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于是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师生决定一起寻访古桥,为它们拍摄宣传视频,着力弘扬中华桥文化。
通过朋友圈救助、逛书店搜寻、到图书馆找绝版图书……最后孩子们商定以“宁波古桥”为主题,加上各区县(市)代表性的古桥,终于20座古桥名单出炉。入选的古桥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哪怕有些是后代重修的也尽可能地保护了古迹,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富含建筑的审美价值。
孩子们以家庭为单位组队到目标古桥实地采风,为寻访的每座古桥写了讲解词,并现场录制视频。他们还采访古桥周边的老年人,走访村委会,以更多地搜集古桥的第一手资料。
热点:抗疫与《民法典》宣讲,深入人心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战疫青年说”团队深入社区、校园开展战“疫”故事宣讲,让生动鲜活的事迹进社区入人心。
荆州医院医生张卓、瑞安人民医院护士潘飞飞、洞头新闻记者林磊、东阳交警大队警官蒋康豪,还有夜市地摊摊主、武汉淘宝店店主……通过前期访谈,他们的战“疫”事迹与体悟成了同学们宣讲时的生动素材。团队成员林海逸走进社区文化大礼堂,向社区居民们讲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持续做好个人防护的必要性,号召大家仍要常戴口罩、做好饮食卫生与日常清洁等,同时带来了《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的主题演讲。
除了讲好战“疫”故事,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团队成员还结合自己疫情下的思考,运用专业技能与个人特长制作了疫情系列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儿童防疫知识科普海报等。
工厂如期复工复产彰显“富强”;志愿者暖心劝导与问候表达“友善”;医护人员兢兢业业坚守一线传递“敬业”等等,从身边的细节挖掘其背后的重大价值追求。“将核心价值观和疫情相结合产生出很好的效果,以小见大,把我们平时可能忽视的东西提取出来,很亮眼。”陈同学说。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宁波高校的法学、传媒专业学生成立了一支《民法典》普法宣传实践队,做了30多场宣讲。
“一般大家会觉得法律是枯燥的,我认为作为法学学子有责任将‘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法典》讲解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社区里的爷爷奶奶都可以了解《民法典》。我很开心也很乐意这样去做!”宣讲队队员吴炜浈对《民法典》宣传充满了热情。
团队下设网宣、采访和宣讲三个小队,分别各有2名学生党员担任小队负责人,采用线上普法与线下宣讲、采访相结合的方式。
团队的《民法典》宣传阵地不仅仅在社区,他们还通过网络宣传渠道,根据《民法典》的不同编,分别制作了微信推文6篇,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编的宣传主题都新颖独特,紧跟大众潮流,有“揭开总则编的神秘面纱”“‘物权编’拍了拍你”“g‘合同编’号发车时间到”“令人心动的人格权编”“您的好友‘继承编’已上线”等,让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可爱!
采访小队专门针对不同领域,请律师、法官、检察官、司法局干部、思政教师等从业者,进行《民法典》相关问题解读,深受群众欢迎。
劳动:从种植、售卖到家务,锻炼自我
在行知实验小学里,不仅每个班级学生要学做小农夫,还有专门的厨房练烹饪,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从种植、采摘、烧制到记录一整套体系。“费尽艰辛才能吃到一口菜,才能惜物惜力。”该校校长谢增焕说,完整的劳动过程带给孩子更多感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在五乡镇中心小学新生入学先“储能”,储的是家务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本领。扫地、倒垃圾、淘米、洗碗、剥虾等10余项最为简单的生活劳动技能,是全体一年级新生需要储备的能量目标,需要每天操练。
其他各个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储能”作业。学校设计了各个年级段的梯度式渐进式的生活劳动技能储蓄训练项目。如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电饭煲做饭;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洗自己的衣服鞋袜等;四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瓜果“刨皮”的熟练技能;五年级的学生会去菜场独立买菜;六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学习拆换枕套、被套等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家务活。
“我们家每天做晚饭的米是我淘的。”“我每天洗碗,开学到现在,打碎过一个碗,当时特别难过。”“我最擅长的家务活是给瓜果刨皮,一般我能刨出一整条长长的皮。”孩子们觉得自己长本领了,家长也很舒心。看到学校录制的学生烧菜小视频,家长兴奋地转发朋友圈。
今年年初,北仑泰河学校把校内果园、池塘、绿地等重新规划改造,种上茶叶,开垦农田,池塘养鱼,边角地养小动物……然后把这些农林渔牧打包成“耘梦园”少先队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班级竞标分包制的形式招标,每个班级“包田到户”,自负盈亏,盈利自由支配。
晴天浇水,雨天防涝,种什么菜经济价值高?鱼塘怎样才能盈利?……在这真实的情景中,才有了泰河学子在烈日炎炎的暑假里不忘到校种植、除草、浇水、采摘、打扫、饲养,甘当“田保姆”。孩子们还自发地排出了劳作值日表。小顾同学妈妈说,一轮到劳作值日,孩子一定会邀请爸爸妈妈到班级责任田欣赏欣赏,有时也打打下手。这对孩子增长农业知识,培养劳动观念及吃苦精神特别有意义!
基地里野草不见了!整齐的玉米,黄金瓜遍地可见。池塘的水不浑了,鲤鱼水中嬉戏,水稻长势良好,煞是好看。
实践出真知,行万里路的研学和每天的各种劳动,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以外的更好收获。
把自然课搬到荷花池 体验乡村文化
仲夏,正是赏荷好时节。日前,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2名少先队员来到了小港街道下邵社区合兴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文化体验活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随着一条精巧的乌篷小船映入眼帘,队员们登船泛舟,驶入荷花深处。如此近距离地观荷赏莲,对他们来说还是初次体验。紧接着,一场有趣的自然课就在这条小船上拉开帷幕。队员们开心地观赏着荷花,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未涉及的知识,比如,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以说荷花全身都是宝。
由于天气炎热,402班的唐艺博同学热得满头大汗,她一边擦汗一边说:“摘莲蓬比吃莲子有趣多了,但是今天体验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农民伯伯摘莲蓬很辛苦,因为莲蓬是每年七八月成熟,那就意味着要顶着酷暑坐船去采摘莲蓬。你看,这才一会儿,我就热得几乎全身湿透,还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
(蒋炜宁 杨阳)
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公布
市教育局近日首次公布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名单,有40所学校、14家企事业单位入选。
据相关人士介绍,不少参与申报的学校,因地制宜开辟了自己的劳动教育校内校外基地,学生劳动教育内容丰富,有学校保洁、学校绿植维护、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家政劳动、中草药栽培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而参与申报的基地,不少承担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农作物种植、劳动技能锻炼、职业体验、家政等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师资配备完善,劳动教育管理规范。
最终,经过专业审定,海曙区鄞江镇中心小学等40所学校获评“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海曙区青少年宫等14家企事业单位获评“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本次获评市级示范学校或实践基地的,均挂牌3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实践基地。以上学校和单位若同时获评省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和省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基地的,均挂牌5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实践基地,涉及学校12所,包括象山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江北区实验小学、慈溪市卫前初级中学等。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研学旅行,要去的地方是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和西安楼观台森林公园。
一大早,我便装好了午餐要吃的食品,就去了学校。8点整我们集合出发前往第一站: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是西安曲江楼观道文化展示区首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观光农业示范区的亮点工程,西安曲江农业博览园项目占地约585亩,基上栽植27种灌木,34种草木共计60余种植物。项目地处秦岭北麓平原,位于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东北角:地势开阔平坦一望无垠,距古城西安约40分钟车程,与无中环线相接。园内配套设施完善,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服务,必将成为西安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到达目的地了。
首先,我随着班级体来到了曲江农业博览园的`大草坪上观看航模表演,站好队,许久也不见航模飞起来,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只听“嗡”的一声,只见一辆小型航模从空中飞了起来,而且尾巴后面还带了一青烟,在空中飞来飞去,犹如仙子下凡。过了一会儿,又见一个类似超人的飞机飞了起来,威武极了。到了中午12点,我们愉快的进行了午餐。
前往第二站:楼观台木森林公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面周至县城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边。楼观台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来到楼观台的山脚下,我们先去了百竹园、沿林间小道走,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竹布满周围。
今天研学旅行不仅玩得非常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现代航模知识和古代遗址画面的知识。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学校组织了去中国地质大学参观的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有许多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收获。
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以攀岩为主。他们的“七加二”计划是十分著名的,所谓“七加二”即攀登七大洲的各自高峰以及北极点和南极点。在这段过程中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中国地质大学的攀登热爱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后来,当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四人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陈晨也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攀登故事。
她先给我们简单讲解了一下攀登的工具与基本方式,也给我们分享了她攀登至7990米时与氧气瓶的小故事,即使她现在平静地讲出这个小故事,但是当时那种背部冒冷汗,猛然地在夜中惊醒救助与同伴,那种生死一线的.感觉真的很难以想象。此外,她还表示她并不是女英雄的代表,而是整个攀登团队的代表。她说在她攀登上峰顶时,那是因为背后有坚强的后盾在支持着她。最后她还教育我们的人生也是在攀登,是的啊,在这人生途中,就像在攀登,我们的背后总有人在支持着我们,我们有时会幸运的被机会选中,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走出路来。
后来我们参观了逸夫博物馆。很喜欢馆长的解说,既让我们领悟了知识,又十分的有趣。将地理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结合在了一起,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讲解主要是地球的诞生与发展。当我们进入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幕墙,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一堵白墙罢了,但是馆长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幕墙描绘的是中生代“龙”的足迹,旁边的文字也对“龙”进行了解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幕墙,感受到了其壮观。于是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参观。首先就是介绍了我们的地球,然后讲到地球的发展史,首先便是困扰科学家们许久的未解之谜——生命大爆发,并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澄江生物群。后来随时间推移又分别介绍了植物登陆,脊椎动物登陆以及恐龙时代。最后还介绍了博物馆的一个保存较完整的海百合化石。
对于这次的参观真的受益匪浅,很感谢地大的知识提供与精神传播。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5
这次游学,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随着早晨的火车开出车站,我怀着未知和忐忑担心的心情离开了北京,虽然之前我去过两次杭州,但是我都是随妈妈去的。
在动身之前,妈妈给我打算了一大箱子,一大背包的行李,并一再嘱托我要留意平安并照看好自己。
最终到了周五,立刻就要回家了,可有一个问题却让我头疼不已,那就是整理行李。
妈妈在走前替我收抬了一堆要带的东西、换洗的衣服、水、吃的、酸奶、雨披,当然还少不了一本书,真是无奇不有。可对于动手实力差的我来说可真是比登天还难,我想着,究竟该怎么办啊,算了,把东西全塞进去就完事,结果我发觉,光把衣服塞进去,箱子就合不上了。
接着,我想,要不把衣服叠起来试试?我立即起先了行动,把衣服都绽开,拉住衣袖,把它折起来,再把衣服横着重叠,再重叠,终于是叠好了。急出了我一身的汗。把箱子一装,这又是怎么回事,合上是合上了,可是箱子鼓鼓的.,妈妈说这样会把箱子撑坏,这可怎么办啊?
我不得不求助我的室友了。他说:“你把小的衣服卷成一个卷,塞到衣服与箱子的空隙里试试”我把小衣服卷成豆腐卷的形态,根据他的方法做,果真胜利了。
经过这次游学,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实力和自理实力,让我有许多受益。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6
历史是的教科书,研学旅行是的课堂方式。
研学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在纪念馆前,我们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这次旅行中,我们了解了台儿庄大战的相关知识,看到了中外记者对台儿庄的评价和报道,了解了英雄烈士为台儿庄战役所做的贡献,这次课程让我们受益匪浅,当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画面,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爱国深情、艰苦奋斗、舍生忘死。通过几位导游的讲解我第一次如此全面的了解了这段历史,内心非常崇敬革命先辈,感谢他们用血肉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们通过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明白了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认识。如今的'台儿庄与当初断壁残垣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表面上的昌盛,更是几代人辛勤打拼的结果。
研学的第二站是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拥有一段东西走向的运河,是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置身于台儿庄古城,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欣赏着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八大建筑文化,感受到台儿庄古城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商业的繁盛,体会到我国古建筑之美。夜晚这里“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不愧为“天下第一庄”。一路下来,我们触摸历史肌理,感受古河文明之繁盛,民族精神之间的领略,江北水乡之韵致,民族文化之博大,在这个美丽大课堂中,不断丰富自己。
第二天是曲阜尼山,首先进入孔子大学堂,通过导游的详细讲解,我们了解了孔子与72贤的生动故事。通过抄写论语片段,感悟论语中的伟大思想。在大学堂仁义礼智信五厅观看以彩绘书法,粉彩壁画,铜雕漆画等形式展现的文化内涵。瞻仰72米的孔子像,来到不惑台,进行礼敬先师仪式,尊师明礼,教我们直观的接触儒家思想精髓,担当社会责任,传承礼乐文明。齐诵《少年中国说》,体会责任担当。
这次旅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这次研学旅行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收获颇丰。真的应了那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短暂的七天时间匆匆划过,留下的,是我们那些美好的回忆……
从破冰交流到“狼牙山37壮士”;从老龙头海上长城到沙滩运动会,这一切犹如昨日,营员们一张张笑脸更使我难以忘怀。
这次研学不只是一次游玩,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成长之旅。我们从中拓展交流能力,建立团队精神,学习海洋知识,感悟红色精神。
毕教授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我要向所有为科学奉献自己的人致敬。并且我期待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也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和自豪。
啊华奶奶为我们讲的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我深刻感受到了过去的艰难困苦。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得来的,应该好好去珍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的初心,不应忘记我们的来路,并努力传承下去,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
在这七天时间里,我们收获了纯洁的友情,跨越数省,与南方朋友的心链接,这是研学带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去珍惜。
感谢北戴河营地,感谢各位老师、营员们,感谢冀中,让我拥有这一次难忘的旅程,给我的青春画上完美的一笔。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篇7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
研学旅行,让学生觉得很兴奋,出发前,每一个走出校门、准备登车的学生的步伐都是那么轻盈而有活力,他们“装备齐全”,胸前挂着数码相机、腰里装着智能手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路途中,车里的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研学旅行中,华穗农庄组织活动细致到位,在活动一开始就通过一场热血沸腾的升旗仪式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我校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各方面表现突出也得到了承办方华穗农庄教练的高度评价。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关心他人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
通过同行、同吃、同住、同研学,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变得非常融洽。有的学生看到教师背着物品,抢着帮教师提。有的学生物品丢了,同伴主动帮助他寻找。亲其师,信其道,相信研学过后,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方面做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事故。学校领导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173多人集体外出,就餐、行车、意外事故等,每项都令人揪心,但由于组织到位,事前有预案,每次在学生离队后的整合中带队老师都要亲自清点学生人数,每辆车至少有2位指导教师敦促教育,安全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强,能听从带队教师和导游的安排。
研学旅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