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撰写演讲稿时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其中的细节至关重要,一份出色的演讲稿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和行动,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颂清廉的演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1
千百年来,廉洁奉公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就是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古有清官包公、海瑞,一身正气,俩袖清风;也有“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们蜚声朝野,一心为民,博得举国爱戴;正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保持自己的心灵高洁。看今朝,心装百姓的孔繁森,责任重于泰山的任长霞,一个个人民公仆的鲜活形象无疑不是新时代的廉洁的丰碑,他们的感人事迹,震撼人心。他们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清廉公仆的形象,谱写了一首首廉洁赞歌。他们能够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自己的脚步,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守住清贫,堪称我们的楷模。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圣洁的心,教神圣的书。!因为没有清正、廉洁品德的教师,就没有廉洁、健康的教育;没有廉洁、健康的教育,哪来廉洁健康的美好未来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要有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说起教师这个职业,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同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称颂他像蜡烛,向世界奉献光明;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人梯,向人类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个别教师经受不住“钱”所未有的考验,耐不住这份职业的寂寞,守不住清贫,保不住正气,不能安心于自己的三尺讲台,给这份神圣的职业抹上了污点。
但我们更应看到还有无数的教师恪尽职守、廉洁从教,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就像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用了31年的时间,改变了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孩子的命运,让名不经转的西二屯因为飞出一只只的金凤凰而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住清贫,耐得住这份职业的寂寞,把青春献给大山,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正如他所说,“我甘愿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因为,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多么质朴的语言,质朴中包含了他对那座大山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他愿意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这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年轻教师。他崇高的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敬仰,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在这经济大潮中,他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纯净,堪称我们的楷模。
是的,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迷失,那么就让我们以先贤为榜样,以时代英模为激励,廉洁自律,献身教育,行动起来:去倾听历史上那些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先贤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吟唱吧;去领略先贤们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浩然正气吧;去仰慕先贤们勤政为民、舍生取义的信念吧,我们就会汲取无穷的力量,从而以虔敬的心站到讲台上。因为他们就是一份份激励和鞭策,叫我们不敢松懈,不敢倦怠,不敢放弃。廉政需要操守,只有甘于清贫,洁身自好,才能勇立潮头,才能闯下人生道道险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你坚守住内心的廉洁和公正,不仅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民群众学习敬仰的典范。
教师是一份平凡而又高尚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它,就要热爱它,为自己的心筑造起一片充满爱与公正廉洁的天地。
同行们,时代在变,观念在变,课程在变,我们工作的行为方式也在变。但是,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宗旨意识不能变,职业操守不能变,人民教师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不能变。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用我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校园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谱写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正气之歌和教育发展的辉煌乐章。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2
虽然已经进入春天了,但迎面吹来的阵阵寒风仍在告诉你,其实冬天并没有走多远。
我背着书包慢慢的走在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的道路上,尽管阵阵刺骨的寒风打落在我的脸上,身上。我却没感受到太多的寒意,因为此时心中的温度,早就低于这刺骨的寒风了!
“这是第几次考砸了?”我自己问道。“第三次?第四次?数不清了吧!”想到这儿,我自嘲地笑了笑,脚步也开始变得缓慢,因为我实在是不愿再次看到父母那写满失望的面孔。
走过繁华的商业街,来到家附近的那座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桥面上摆着一个略小
的摊位。之前,由于我一直是来去匆匆,没怎么注意到它,我停下了脚步,开始细细地观察
起了我一直以来忽略的东西。摊位旁,坐在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奶奶,满头的白发,脸上密布的皱纹,以及那深陷的眼眶,都在彰显着她所经历的沧桑!摊位上摆着的是一件件精美而又可爱的小饰品,那小巧而又迷你的模样,使得我不禁看了又看。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摊位的正中央这如同心脏般重要的位置上,却摆放着与之完全不符的东西,那是几件粗糙而又丑陋的饰品。正中央的它们与周围的饰品显得格格不入。如果非要形容的话,似乎“歪瓜裂枣”这个词语挺适合的。
我看了好一会儿,终忍不住问道:“奶奶,这中间的几件是什么东西啊?”听到我的话,奶奶笑了笑,解释道:“那是我刚开始做的,那时候技术还不熟,做得老丑了,每次做这些小东西之前,我都会看看它们,想想曾经的失误,然后进行不断改良,你可别小瞧中间这几件,它们可是周围漂亮饰品的老祖宗呢!”
老奶奶的话,让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就如同一道惊雷,狠狠的将我惊醒!是啊!失败了就改进,再失败就再改进,怕什么!想到这儿,我告别了奶奶,加快步伐跑回家,原本冰凉的心也开始回暖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断地从历次考砸的试卷中寻找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每考一次试,都是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机会。渐渐地,我的成绩开始好转,并不断上升,我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高了,考试所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现在的我,就如同那摊位四周的小饰品,慢慢散发着绚丽的光芒!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总是被失败和挫折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但如果你换个方法,笑一笑,也许这些挫折就会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但在一般情况下,
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们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虽是一个家庭的指路明灯,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个国家的千百个家风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家风,一个国家的风气,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去努力进取,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国,才能更好地体现国风的重要性。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4
尊敬的各位: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民为邦本、公廉爱民,乃古代清官廉吏的重要思想和行为。唯有公正无私、廉洁爱民,方可公生明、廉生威。来自福建的许铁堂谨身帅先,居官廉明,深受定西百姓爱戴。他的勤廉事迹,三百多年来至今,仍在被我们口耳相传。
在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时年51岁的许铁堂任安定县知县,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安定县后,此时的安定已是苦瘠甲于天下,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为了尽快回复民生,在任期间,他架桥铺路,教化民风,深入偏远山区,体察民情,深受百姓的拥戴和称颂。被百姓誉为“许青天”、“许爷”……一生清廉的许铁堂最后客死陇上。许铁堂的一生蕴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是清政廉洁的典范,一直启迪着今人。
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其家风一头连着党风政风,一头承载着民风国风。所以,树立清廉的家风,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自然成为了我们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家庭”也成为了我们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阵地。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更是治家的榜样。在他的总理生涯中,他为亲属制定的“十条家规”,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
透过历史的滚滚尘烟,我看到了无数正直而又不乏傲然风骨的共产党人,他们站在历史的道路上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几十年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焦裕禄,带领群众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最后,用生命在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孔繁森,三进西藏,视人民为父母,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许下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诺言;他们是清贫的,但也是富有的。人民已经在心中篆刻下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而历史也为他们塑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清、正、廉、洁,是一张民心向背的晴雨表,清正廉洁是一块人品优劣的试金石,清正廉洁是一把反腐斗争的利剑;清正廉洁更是一股浩然正气。
清正廉洁的家风在营造社会风气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家风,它不需要我们去背诵,但它需要我们去传承……它具有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子女的一言一行,深深隽刻着家风的铬印。
我有着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家庭。我的祖父和父亲是教师,他们为教育事业辛苦了大半辈子,同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姐妹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就是在这样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记得上学那会,父亲教育我“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参加工作时,父亲叮嘱我“在单位要尊重领导,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成家立业后,父亲教导我“要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常怀感恩之心”。
父母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他们的言行鞭策我,教育我。父亲简短的话语,字字句句道出了他严谨的家风。曾经的我一直觉得爸爸太唠叨,可是当我为人妻、为人母时,才深深地明白,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在举国上下共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每个家庭做起,传承清廉的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廉洁阳光照耀每一个家。让社会的正风正气发扬光大、让清风正气伴我们一路同行!
亲爱的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传承清廉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5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将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
家训·家规·家风是什么?这东西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祖宗对我们的告诫,是对后代的鞭策,而好的家训·家规·家风,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都能促使后代更加的努力,更加的优秀。家训·家规·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之风。
我们家也有我们的家训·家规·家风。做一个孝顺的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当一个孝顺的人是我的长辈对我的期望。我的爸爸·妈妈便是孝顺的人,他们对自己的长辈毕恭毕敬,嘘寒问暖,好生对待,把他们弄的乐呵呵的。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的爸爸妈妈毫无怨言。所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孝顺的人。
做一个好学之人。学习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懂得人生道理。不仅如此,在古今中外,只要好学之人,总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样,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做一个好学之人,是百利无一害。
记得我八岁的时候,我和爸爸在妈妈的店里玩,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噪杂之声,有人在叫要出人命啦。爸爸一听,三步并作两步,冲出门去,只见一个年轻人手持一把一尺来长的砍刀追着另一个年轻人砍去,我爸大吼一声:“住手!”手持砍刀的年轻人一愣,爸爸趁机冲过去夺取年轻人的砍刀,化解了一场祸事。事后,妈妈批评爸爸,说他多管闲事,万一砍着自己怎么办。可爸爸说:“如果这种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那就会酿成惨案,会给两个家庭带来灾祸,我必须这样做。”如今,这件事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明白人具有了正直的品质,才会富有正义感。一身凛然正气,健康向上。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不仅可以避免自己走上歪路,还能够帮助他人,富有正义感。
做一个勤劳的人。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天赋+99%的汗水组成的。”要想成功不勤劳,不努力是不行的。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是首要条件,只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创造出财富。
第五条:做一个诚实守信,不贪小便宜的人。我妈妈开了一间商店,经常有顾客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落在妈妈店里,妈妈总是细心地收好,等顾客来认领,有时她还会亲自送上门去,妈妈这种品质,给她带来了好口碑,顾客盈门。诚实守信·不贪小便宜的人会拥有好的口碑。只有诚实守信,人们才会信任他。相信他。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有责任心,有担当。人活在世上不能缺少一份责任心,要有担当。犯了错,不能一味逃辟,而是要勇于担当,有错就改。对于自己的责任,该负的要负,要承担的要承担。
以上这些便是我家的家训·家规。这些的东西凝结了祖辈们的智慧与精华,令我受益终身。我一定会将这些家训·家规·家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做一个孝顺·好学·善良·正直·勤劳·诚实·。守信·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颂清廉的演讲稿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罗凤中学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廉为镜,做新时代的中学生》。
一提到镜子,人们自然会想起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这句话一语道出了镜子的真正价值。在如今这个物欲繁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人得到一块玉石,他将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掉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石啊!”
这是发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尽管它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但它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依然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龙……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人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以廉为镜,那么我们的校园上空一定会撒满廉洁的云彩,我们祖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颂清廉的演讲稿6篇相关文章:
★ 颂师德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