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读后感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共鸣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整理和梳理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钱学森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钱学森读后感6篇

钱学森读后感篇1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钱学森读后感篇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读到这里,我想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好!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钱学森读后感篇3

在周末的时候,我利用空闲的时间把《钱学森》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颇深,让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位伟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爱国人士。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949年10月1日的时候,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任美国超音速实验室主任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深深的为新中国的成立而高兴。当他正准备回国的时候,却被美帝国主义用尽各种手段阻挠。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的。他放着高薪的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继续往下看,原来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知识和发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中国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学不断地造福祖国和人民。从这,可以看出钱学森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不够深厚,每当新中国的生日来临,我总是不太关心和在意。读了《钱学森》一书后,我发现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胸怀祖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少年。

钱学森读后感篇4

最近,我看了《钱学森传》,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们心中的“科学圣人”。他的爱国之心、坚定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怀崇敬、感触良多。

钱学森身上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艰苦朴素,还有他的高尚品格,无不令人敬仰。其中给我最深的触动是他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书中讲述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他乡,羁绊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大声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还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积极工作。在条件艰苦的荒漠,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这两个鲜红的字眼,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我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的能量发挥出来呢?钱学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学习钱学森的爱国奉献精神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平凡,但是我们一样会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

从现在起,我们会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像钱学森先辈一样,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钱学森读后感篇5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钱学森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在美国留学时,别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国。但是他没有服输,他努力学习,最后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在回国的路上他被美国关进了监狱、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没完没了的折磨他,但是他仍然没有服输,没有向美国低头,想尽办法让中国明白他此刻的状况。最终,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最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回到祖国的旅途。

回到了祖国,再制造原子弹的时候,那是没有计算机,怎麽办?钱学森他们也没有向困难服输,他们用算盘一个一个的算。最后,中国的原子弹、卫星也造出来了。

他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钱学森读后感篇6

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曾被美国阻拦回国,回国为新生的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2009年去世,享年98岁。钱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值得学习的人,让我们走近他,让对钱爷爷的敬佩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吧。

钱学森是近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本是一名拥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成名的科学天才,但正因为他爱国,想为国效力,被美国抓捕并受到了不合理的折磨,因为美国一直把他当做“五个师”来对待。但华夏子孙岂是容易屈服的,抗战时期我国的革命烈士数不胜数,我认为没有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爱和平、国家。中国人只要不是小人,谁都无法阻让我们为国贡献,虽然阻止把钱爷爷接回祖国的困难有很多,但钱爷爷最终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神洲大地。

还记得多年前导弹首次发射时,那一声爆炸声后中国进了一个国防的新地步;还记得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时,全国人那喜悦的笑声吗,那神秘的大空的“面纱”终于被国人揭开一部分了;还记得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出现让中国也有了能与其它大国肩并肩的能力。

如今我国的导弹卫星技术日渐发达与钱爷爷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我们能登月,保卫国家了,华夏雄狮已从长久的睡眼中醒来了,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孔!

钱学森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反常识读后感6篇

画故事读后感6篇

鹰的日记读后感6篇

豌豆公主读后感6篇

《慈母》的读后感6篇

小河的读后感6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作文6篇

文化论读后感最新6篇

信念读后感6篇

《国史大纲》读后感6篇

钱学森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