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需要多阅读才能写出有文采的作文,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作文,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味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味作文篇1
大家知道刀鱼吧,它是银白色的,长长的、扁扁的,今天我们就讲一下我妈妈做的红烧刀鱼吧。
妈妈首先把刀鱼清理干净,剪成长短均匀的小鱼段,拿个大碗,放上盐、白酒、花椒大料,将刀鱼浸泡半个小时。半小时后在锅里放上油,油要比平时做菜多一些,油加热1-2分钟,看见油面上冒着热气,这时要用筷子把刀鱼鱼段夹起来慢慢地放入锅中,尽量要靠着锅边放下去,开始煎。煎刀鱼既是红烧刀鱼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要最认真的一步,火要开到中火,不要着急把鱼翻过来。过2-3分钟以后,摇一摇锅底,若锅里的鱼被轻轻地晃了一下,证明这一面煎好了,若刀鱼没有晃动,鱼皮粘在锅面上,说明还没有煎好。鱼被煎得金黄黄的,冒着一个个油星,那味道只能称为一个字——“香”!双面都煎好之后把鱼取出来,锅里留少许油,再用葱、姜、蒜爆锅,炒出香味,这时再把煎好的刀鱼放到锅里,加水、加酱油、糖、醋、盐少许小火慢炖十分钟,红烧刀鱼就好啦!
妈妈把做好的刀鱼放在盘子里,闻一闻满鼻子都是香味,味道好极了。做好的红烧刀鱼是棕红色的,刀鱼很宽、很厚实、很嫩,肉是白色的,一块一块美不可言。这时我已经垂涎三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口了,说着说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我很快夹了一块放在嘴里,连皮带肉一口下去,我眉飞色舞的,这种味道浓厚无比,走油不腻,美不可言,有一种妈妈的味道,再给你上来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那简直太绝配啦!
其实,在妈妈那个年代,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刀鱼,并且那时候的刀鱼很瘦,很窄。
说起来,妈妈一开始也不会做刀鱼,只是吃过姥姥做的刀鱼,当了妈妈以后,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上刀鱼,经过很多次实验,才做出美味的刀鱼。现在我们家总可以吃上这道菜,表示团圆,每到过年也必须有这道菜。
红烧刀鱼的味道,回味无穷,妈妈还会很多美味宝藏,请听我下一篇作文吧!
美味作文篇2
樟木的红糖木薯饽,是一种备受人们青睐的美食,我也不例外地喜欢它。
经常走到荔园菜市旁,便能闻到一丝丝香味。转过街角,走到红糖木薯饽摊前,我总会放慢脚步,和好朋友买一份一元三个的木薯饽,然后在一旁经静地等待着。
木薯饽刚拿出来时呈白色,近似矩形,上面还沾了许多木薯粉。它厚约七八毫米,长约五六厘米,宽约四厘米。老板叔叔将它放在锅上,铲起一些红糖浆,均匀地洒在各个木薯饽上。约摸过了一分钟,木薯饽逐渐变透明,叔叔将木薯饽一翻,再用铲子一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好香啊!”一股暖暖的香甜味儿飘出,大家都贪婪地吸着每一寸香甜的气息。再看那木薯饽,稍微有些焦黄,透明的颜色中掺杂着橙红色,更显得诱人。
木薯饽熟了,老板叔叔将它装进一个袋子里,再淋上一勺子红糖水,一闻,啊!如蜜糖般甜,却没有蜜糖那般腻;有水果的清新,但远比水果甜。一咬,啊!如棉花糖般柔软,却没有棉花糖那般粘牙;有龟苓膏的爽滑,但远比龟苓膏软糯,它甜,但不腻;糯,但不粘。“真好吃!”我和好友们交口称赞道。当再一摸口袋,天哪,没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舔舔唇上的蜜汁,真是吃了还想吃啊!
说起木薯饽,就有那么几个场景不得不提了。
红糖木薯饽那香,连蜜蜂也都吸引过来了。一次在等待吃木薯饽时,几只蜜蜂突然飞来,一直盘旋在这个小摊上方。一只大胆的蜜蜂还“舍生取义”呢,三番五次地想降落到那口溢满了香味的锅里。唉,我们这些食客还得帮忙赶蜜蜂呢。
这木薯饽好吃,也不单单是我和几个好友认为的,几次经过那摊,摊前也是有不少人呢!这可苦了老板,一人又收钱又料理饽。据说还有人想吃时专门打电话找老板呢!
就算我不说,这樟木红糖木薯饽的美味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希望来品尝并给它点赞的人们越来越多!
美味作文篇3
家乡的美味有很多,有肉肥味美的溱湖簖蟹,有外酥里嫩的黄桥烧饼,还有香甜美味的砂糖橘。到我最爱的还是那神一般的存在的大名鼎鼎的梁徐牛肉面。
要说吃到香喷喷的正宗的牛肉面,就去姜堰的梁徐镇,梁徐镇的肥牛特别多,真材实料,特别新鲜。牛肉面馆的员工和老板必须每天早起杀牛,用小火慢炖,除了盐,店家是不会放其他调味料的,所以汤汁非常健康,呈乳白色。牛肉煮熟后是红色的,而我们平常吃的牛肉面里的牛肉都是棕色的,甚至还有点发青,这种肉都是放在冰柜里长期存放的“冷冻肉”,没什么营养还发酸。
“一碗好面端在手,什么忧愁都没有。”走进梁徐的牛肉面馆儿,首先就会闻到扑面而来的牛肉香儿,而我们也是“扑面而来”,入座后要等很久,因为健康的牛肉面是需要慢慢煮出来的,牛肉面上来了,比头还大的碗里从这香飘万里的牛肉面。准备开动了,只见乳白色的汤汁里浸着鲜红的牛肉汤上来,漂浮着几根香菜,用筷子拨一波细腻筋道的面条调皮的跑了出来,面、牛肉汤和香菜混合在一起,简直一绝!一些面条加一块牛肉和一口汤,那感觉飘飘欲仙,回味无穷,使食客胃口大开,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呼噜呼噜的声音此起彼伏,让人大快朵颐,渐渐的“呼噜呼噜”的声音变成了“索索”,最后变成了“咕咚咕咚”的荷塘中,几乎每个食客都光盘了,大家拍拍圆圆的肚皮满意的走了,又有点意犹未尽。
牛肉面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真是一碗好面端在手,什么忧愁都没有。”
美味作文篇4
临近春节,电视里面不时播放的,最多要算中国各地传统美食的介绍了。看多了,连嘴也馋上了。所以,等不到春节回乡,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嚷着叫妈妈也教我做一个!
“叶麻”亦即糍粑,是家里乡亲们在节日里常做的家乡小吃。因生活比较贫困,所以用料也比较简单,只用上便宜的糯米粉,红糖和绿豆扁就可以了。
要做出一个甜美可口的叶麻,看似容易,但工序却不少啊!第一步我最喜欢,也是自愿负责的,就是攀上屋前的菠萝蜜树摘叶子,这事情可难不倒我。三下五除二,不须一刻钟,我已采摘了足足一篮子绿油油的叶片,然后把它们洗干净备用。勤快利索到不得了,连爸爸也夸我呢!
接着我将蒸软的绿豆扁加上红糖混合搅磨成豆泥馅料放在盘子里。而这时,妈妈也正忙着将糯米粉加入糖水搓成面团后,再切成大小等分的小面团。然后爸爸,姐姐和我一起动手,将手中的小面团捏成小圆盘形状,将豆馅放在中间再搓成小圆球,由妈妈小心翼翼的放进“饼模”里均匀挤压,之后反转轻轻一拍,一个个漂亮精致的糍粑便做好了,最后再放在叶子上面就可以了。
终于可以上灶蒸了,看着缕缕白烟徐徐升起,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米香,巴不得马上就把它放进嘴里。漫长的三十分钟终于过去了,终于可以出锅了,晶莹剔透,还飘散着阵阵甜香的糍粑,我连忙伸手拿了一个,迫不及待的要咬上一口,品尝一下自己亲手做的糍粑是个什么味?啊!好烫啊!差点没拿稳掉到地上了。咬上一口,感觉软软糯糯,甜丝丝的,好美味啊!真的要说上三遍,好吃!好吃!好吃!
一个小小的糍粑,令我深深体会到制作人的那一份心意和诚意,心中的幸福和温暖实在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那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家乡味道,妈妈的味道!
美味作文篇5
我们家乡有许多美味,如麻辣烫,油炸锅巴,手抓龙虾等,但是我最最喜爱的还要算臭豆腐了。
记得那是妈妈第一次带我去吃臭豆腐。只见阿姨熟练地从冷藏箱里取出了几片未煎炸的臭豆腐。它们呈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各4厘米,厚度不到1厘米,白色中透着淡淡的黄,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小斑点,散发着一股臭臭的味道。我看了惊呆了,“妈妈,这个东西不但霉了,而且臭了,变质了,不能吃!”“宝贝,臭豆腐就是这样的,不是坏了,虽然现在闻起来味道臭,但是煎炸以后吃起来可香了!”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又半信半疑地看着那位阿姨,阿姨也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
只见阿姨把臭豆腐轻轻地放下了油锅。只听“呲”的一声,油锅中的臭豆腐便立刻胖了起来,随即“它的兄弟姐妹们”也争先恐后地都胖起来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只见阿姨把臭豆腐逐一翻了个身,等了一会儿用网勺将臭豆腐一一捞了起来,放在盘子里。咦,臭豆腐变胖变美了,体型饱满,通体金黄,像穿了一身金灿灿的黄金衣,再洒上点香菜,浇上酱汁,这就大功告成了。
终于可以吃了。“妈妈,臭豆腐现在真的好香,一点臭味都没有”。轻轻地咬上一口,外面脆脆的、酥酥的,里面嫩嫩的、软软的,“香、脆、酥、嫩”美妙的滋味流连于舌尖,算得上是人间美味呀!
家乡的臭豆腐,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保你百吃不厌。
美味作文篇6
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家乡的味道是人们永远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宁波,那里流传着几句民谣“……缸鸭狗买汤团,奉化蜜桃只只大,慈城杨梅箩打箩,小白西瓜上山坡,邱隘咸齑屙缸做,章村贝母名气大,还有三北大泥螺……”,歌谣里说的可是满满的宁波味!
“邱隘咸齑屙缸做”,咸齑就是通常说的“咸菜”。咸齑是用一种叫“雪里蕻”的菜腌制而成。春天,挑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奶奶会买来一些雪里蕻,摘去黄叶后在太阳下晾晒,等雪里蕻半干时便拿出一个缸,先在缸底洒层薄薄的盐,然后铺一层雪里蕻再洒上一层盐,就这样一层盐层雪里蕻,等铺满缸后,人站在上面用力踩,我总喜欢学奶奶的样子,站在上面踩雪里蕻。雪里蕻踩严实后,用竹片固定住,再在上面铺一层纱布防止灰尘进去,最后在上面压个大石头,就放在阳台上。大概一个月后,揭开竹片,咸齑那特有香味扑鼻而来,那时咸齑就可以吃了。宁波有句俗语“三日勿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可见宁波人对咸齑特别的钟情。宁波人一道菜叫“咸齑黄鱼汤”远负盛名。我很喜欢奶奶给我做的咸齑笋丝年糕汤。
“缸鸭狗买汤团”说的是宁波汤圆。冬日里,奶奶买些芝麻和猪油,把芝麻粉碎后和猪油混合揉匀后做汤圆馅,用糯米粉做皮,和奶奶一起包汤圆,煮汤圆吃。吃起来汤圆皮糯糯的,和芝麻馅那香甜的味道混在一起,真是回味无穷。
“慈城杨梅箩打箩”讲的是宁波特有的水果——杨梅。梅雨时节,杨梅上市,紫红色的杨梅外面长着软软的小刺,拿一颗放在嘴里,咬下去舌间有一种刺刺的感觉,但又有种甜中略带酸的味道。那味道可好了!
家乡的美味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品尝。
美味作文6篇相关文章:
★ 作文想象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