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使我们能够探讨影片中的伦理道德和人性问题,观后感的写作能够激发我们对影片中各个角色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思维,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1
陈念就像是一朵雏菊:她阳光、纯净,目标明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她在高考前只有一个信念:考上好大学,离开这座城市,带着妈妈开始新生活。所以即使面对欺凌,她也在苦苦挣扎,努力寻求办法,打电话报警,寻求小北的保护,并且一直告诉自己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但不幸的是,陈念的家庭很差劲:爸爸从没出现,妈妈为了养家倒卖三无面膜,骗钱被追债,远远的躲走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家,承受着这一切,她在遭受同学欺凌的时候寻求不到来自家庭的保护,独自一人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而且还要被动承受妈妈带来的附加伤害,在同学中间的不到一丝温暖,所以,面对愿意保护自己的小北,她义无反顾地和这个“小混混”“厮混”在一起,因为在小北这里,她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阳光,感受到了的梦寐以求的温暖,她不是把小北当恋人,而是一个让自己依靠的,给自己安全感的亲人……
小北就像是一枝仙人掌:他粗野、自由、放荡不羁、痞里痞气,他打架斗殴,信奉用拳头解决一切,他生在野外,没人关心,没人在乎,更得不到一丁点的温暖,甚至可以说凭自己的倔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这种挣扎让人心疼……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生活怎么可以这样?反观他的家庭,我们也就找到了答案:父亲跑了,母亲因为带着他无法嫁人,也丢下他跑了。13岁,他就一个人生活。他也想读书,也想好好生活,可他首先的是要先活着。没钱上学当然就是辍学,年纪小没文化,又能有什么好工作?他成了一个混混,被打的多了,让他的人生信条变成了:“别人欺负我,我就一定要打回去!”
因为陈念的一次无意的救助,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被依赖;在和陈念的深入相处中,他找到了被关心、被牵挂的温暖,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成了陈念背后的“保护者”,他愿意当篱笆,把陈念这朵雏菊围起来,甚至在看到陈念被伤害后,这个被生活所欺压的男孩,几乎丧失理智;在得知陈念过失杀人后愿意替她扛下一切:你成功了,我才不算失败……
小北替陈念顶罪,所有人都觉得他傻。可他不是傻,而是因为他没有家。因为没有家,没有人爱他,所以当出现了一个关心他疼不疼的人时,他付出了万倍的回报,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护她,最终成了一个包庇犯。
再来说说施暴者魏莱,我觉得她就像是一朵罂粟花:外在美丽,内心邪恶。她看起来是一个就连眼神都“纯净”的乖乖女。成绩好,家世好,家里摆满了奖杯。可也是这样一个“纯净”的人,却自私、冷酷、毫无仁爱之心,不但是逼死同学的欺凌者,而且面临同学的因自己欺凌的自杀,不仅没有悔过之意,进而却把矛头对准了给尸体盖上衣服,并接受警察问话的陈念,甚至对追随自己的小姐妹也不放过,谁不听她的就收拾谁……小小年纪内心却如此阴暗,想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果必其然,从影片的叙述中,我们也不难分析出原因:因为复读,父亲一年都没和她说话了。就连死了之后,父亲在殡仪馆认尸之时也看不出任何的悲伤。而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也被她的乖巧骗了,女儿做错事后,警察找上门,她指责学校和警察,指责胡小蝶家庭教育不过关,心理素质太差。她爱自己的女儿,所以觉得自己的女儿永远不会犯错。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家中,魏莱就是被“冷暴力”的那一个,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在学校里,她试图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她永远都是一副高傲的模样,扮演者那个“胜利者”,以欺凌别人来取悦自己,以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最终因为陈念精神崩溃失手一推,她却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生命戛然而止……
除了原生态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校园凌霸”这个问题上似乎也存在着问题:学校发现蛛丝马迹时的简单处理:班主任发现学生凳子上的红墨水,只是生气地问了一句“谁干的?”,事情曝光后学校只是撤换了班主任;学生明明知道同学在受欺负,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甚至在胡小蝶跳楼后,陈念都没有说出她知道的真相;“自杀事件”之后,学校只是给楼道装满了护栏,没有人深究背后的原因……
还有我们的社会:因为无人作证,证据不足,警方无法对那三名欺凌者提起诉讼,只能将事件送到教育局处理,而教育局选择的做法是:开除陈念的班主任,将三名欺凌者停课,但为了她们的未来,保留她们高考的资格。
面对这样的结果,陈警官也很无奈,他相信陈念,可他无能为力,他只能告诉陈念:“别再纠结于这件事了,这或许就是长大的代价。”
更甚者班里的学生因为换了老师而怪罪于陈念,甚至欺凌者被停课,被她们的父母打,学生们都觉得是陈念的错。
正是因为这一双双无形的推手,让被欺凌的孩子对成人失去信任,处理问题不计后果,出了事宁肯自己来扛……
影片看完,内心很沉重,也在不停地思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欺凌?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心存善良、仁爱,不欺凌别人?在平时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阳光般的关爱和呵护?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体谅?我们是否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孩子从我们这里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学做人上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关注到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不易发现的变化?在“校园凌霸”依然存在的今天,我们有没有教给学生有勇气说“不”的方法?我们有没有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依靠和朋友?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2
今日上午,我们全体五年级师生一齐聚集在五楼报告厅里举行“孝心是一种美德”主题大队会,我们在那里观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综艺节目。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是由全国选出十名最孝顺长辈的孩子们上台领奖,并分享他们的故事。大队会的时候,只选出了四位。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儿,名叫王安娜,别看她年纪小小,洗衣服、做饭、割菜都会做,并且接下了照顾92岁的老奶奶和行走不便的奶奶的艰巨任务,她的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当得知她六岁就会做家务的故事时,也惊叹不已,她从五岁手里就拿起了锋利的菜刀,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在政府的资助下,她顺利到了学校,和小朋友们一齐学习……
看完她的故事,我更是羞得无地自容,我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家庭,而家里的事情,却是爸爸妈妈帮着我做,自我也只可是只叠个被子,刷刷碗,连洗衣服也不会,可是,她呢我会的她都会,我不会的她也会,她比一个十一岁的人还能干。
看完这部片子,我被她的故事所感动,我必须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3
青春是什么?16岁的我从来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么多年以来只是不断地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许许多多赞美青春的文章:有人说青春是诗,有人说青春是风,还有人说青春是潇洒,更有甚者把青春比做牙膏沫。然而青春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领悟。
体育课上,测验短跑,本来,这并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跑出的成绩令自己都难以相信,引来了许多羡慕的目光。这时,我分明感受到了青春的存在,正是她赋予了我超越他人的速度。然而,我又想:难道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便这就是青春的全部吗?不,真正的青春,应该是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高品味,是感情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焕发的我不再像少年无知的我那样,整天沉迷于《机器猫》中了,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托尔斯坦、莫泊桑、鲁迅、老舍。小时候,捡拾起老师用剩的粉笔头,将它们摆在家中,找遍了家里所有的小板凳,一张一张放好,把我心爱的洋娃娃们安置在凳子上,便有模有样地当起了我的学生,虽然现在想想挺幼稚的,但那毕竟是我儿时美好的愿望啊。而现在,我的房间不是玩具的乐园,而是书籍的处所,随手都可以与哪位名人聊天。我深知,青春是稍纵即逝的,你若不抓紧时间丰富自己,虚度光阴的话,等到青春离你而去时,悔之晚矣。
青春焕发的我不再像少年无知的我那样,钟情于周杰伦、蔡依林的歌,而是转向欣赏那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为从这些歌声中,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的阳刚之气和对人生的感悟。《水手》中唱得好:“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不正反映了作者那身残志坚,勇于同命运搏斗的精神吗?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风风雨雨都接受。是啊,风雨过后,才能见到阳光,挫折之后,才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这些歌曲无不彰显着坚强的意志、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心理,这不就是青春含义的具体表现吗?
青春焕发的我不再像少年无知的我那样,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痛不欲生、萎靡不振。曾几何时,看到那中考的成绩,我愈加平静,我知道,成绩好坏,只能说明过去,我并没有把自己紧锁于房中,痛哭流涕,我明白,付出多少,便会收获多少,我现在要做的,便是从那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用加倍的努力来补偿浪费的时光,以后的考试是能取得满意的分数。
青春焕发的我不再像少年无知的我那样,成天抱怨生活枯燥无味,作业又多又难,而是学会了从平凡和忙碌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有一次放学后,天已经黑了,我和几个同学边走边打雪伏,一个同学没留心,雪球里夹了一块冰,结果这个雪球正好打在了我的嘴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周围的同学吓坏了,赶紧围了上来问我要不要紧,他们本以为我会大发雷霆,可我看见他们七手八脚地帮我止血的样子,却怎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惹得大家更加为我担心。
青春焕发的我不再像少年无知的我那样,因为不懂得青春的意义而放松了自己,懈怠了自己,而是珍惜现在的时光,把握住自己,最大程度地充实自己高楼,放飞梦想,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以青春为傲,同成熟相连,共同通往那遥远的天地。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4
今天放学回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看完后我们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个节目主要讲的是十位最美孝心少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从小像大人一样,照父母,但他们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学习,相反他们乐观开朗,成绩名列前茅,让我非常佩服,观后。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十六岁的黄凤,他的爸爸不幸从楼上摔下来,瘫痪在床,面对妈妈的离开,当时只有六岁的黄凤勇敢地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还想办法带着爸爸四处看病,她的孝行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得到了一些帮助。她十年如一日帮着爸爸翻身、擦背、喂药,真是太了不起了。
看完这个节目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想现在的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着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还时常会抱怨这,埋怨那,真是太不应该了。就像张老师写给我们的信中说的,我们的父母不指望我们每天帮着洗衣做饭,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回报他们。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5
星期三,我们全体同学在学校的礼堂听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讲座。
首先,他用一个案子教育我们,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犯罪,不要轻视犯罪。他告诉我们,有几个学生,因为心中烦闷,经常半夜三更在大街上转悠,有一天见来了个人,就把那个人打了一顿,还抢了些东西,自以为很威风,实际不知道已经犯了罪。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任何违法的事不管作后多威风、好处多,都不要做。
当我们都认识到犯罪就在我们身边时,他又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听完这堂法制教育课我明白了作为人子的我们,最起码的孝顺就该在很久以前学会了,在为自己寻求自己所谓有意义的事,我们就应该先想想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寒心又或是欣慰呢!
作为学子的我们,早就学过遵纪守法的道理,刻苦勤奋的精神、礼貌待人的行为和谦让的优良品德。在为自己寻求自己所谓有意义的事,若拥有以上品德,此时的我们就能够很理性地分析告诉自己,此事可为或不可为!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若你已经是个凡事想结果、想家人、遵纪守法、刻苦勤奋、礼貌待人、为人谦虚的人,那么你再具备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你周围的人、周围的事,你就不会再觉得你的精神疲惫与空虚,也不会有什么极端的想法,甚至再去寻什么不要命的刺激了。
放下那些不成熟的思想又或者是不正确的思想,放眼去看我们想要追求的、需要争取努力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也许有那么一天你就懂了,生命是我们的最珍贵的。惟有用心去努力奋斗才能挖掘出它的意义
是的,我们要活出光芒,那是成功的彼岸。是任何腐败行为也阻止不了的地方!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篇6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颁奖礼,妈妈被感动的禁不住的流眼泪。看完后妈妈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告诉妈妈说:“妈妈我认为他们都是孝敬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觉得他们太需要社会的帮助了,让我们共同伸出援助的手,一起帮助他们吧!我很喜欢那一对姐弟俩,他们互相帮助,抢着背米包,走那么远的山路卖掉后给奶奶买药,太不容易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女孩黄凤。
黄凤出生于1997年,家住五河镇,10年前,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饭、穿衣、翻身都要依靠别人。面对卧床不起的丈夫和年迈的婆婆,黄凤的妈妈选择了离开。妈妈走了以后。黄凤收起眼泪,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爸爸和奶奶的重担。
她独自照顾高位截瘫的'爸爸,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当她听说上海的医院可以治好爸爸的病时,她就推着四百斤的板车,带着爸爸到处求医。“妈妈走了,我就是妈妈,我来照顾您一生”,来自安徽的16岁女孩黄凤为了这个承诺,努力了10年。不管有多辛苦,只要看到爸爸笑,她就会觉得付出一切都值得。
那么困难他们依然快乐坚强的生活。我一定要学习他们孝敬父母,遇到困难勇敢,坚强乐观的去面对的高尚品质。
2024年好少年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少年狼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