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和狼的观后感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记录观后感是一种自我修炼,让我们在每次观影中都能有所成长,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影片的叙事结构,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彼得和狼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7篇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1

我佩服他并不是因为他是首领,而是因为他有一颗正义之心。彼得·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被绑在留囚岩上,随时都可能被涨潮的海水活活淹死的虎莲公主。彼得·潘曾经用自己的身体当诱饵,转移海盗们的注意力,救出了迷失的男孩们和温蒂。

我佩服他又因为他有一颗宽容之心。小仙子一直怨恨彼得·潘比较喜欢温蒂,而冷落了自己,所以时常想尽办法捉弄彼得·潘。可是当小仙子快奄奄一息的时候,小仙子断定彼得·潘一定会不计前嫌来救她的,她把救自己的办法告诉了彼得·潘──只要小朋友们相信有小仙子,小仙子就可以活过来的。彼得·潘想:这半夜三更的,小朋友都睡着了,他们怎么回答呢?但是,彼得·潘觉得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能放弃,于是他便开始救助小仙子──他大声问正在进入梦乡的小朋友:“你们相信有小仙子吗?”没想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齐声回答:“相信!”就这样,小仙子突然充满了活力,有着勃勃生机。

我羡慕彼得·潘会飞、永远不会长大,也羡慕彼得·潘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但是我更喜欢彼得·潘嫉恶如仇、勇敢而富于牺牲的精神。

在整本书中,彼得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永远都可以自由自在,顽皮,任性,尽情的玩耍,他还很霸道,可是,彼得却还是一个公平的孩子王。彼得拥有着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却从未得到的本领。他就是永恒的青春,他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2

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装着一颗充满童真的心。

收到书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之前仅从广播里听到的定义为“一只有趣的兔子”实在是太肤浅了。没有礼貌最终失去尾巴的松鼠纳特金,淘气不爱穿衣服的小猫汤姆,不会孵蛋的飞翔水鸭杰迈玛,爱干净永远在打扫的林鼠一点儿夫人……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角色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是那个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物”,同样也构成这个神奇美妙的动物世界。

作者将书中的每一只小动物都拟人化处理。他们穿着自己合适的衣服,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像每一个小朋友在童年时期一定会有的经历一样,不听大人的话硬要说什么就反着来做什么,与小伙伴偷跑出去吃东西,不爱穿衣服,遇到困难会急得大哭……在一个个故事里找到相似的自己,就像是…又把童年回顾了一遍?因为是写给小朋友的故事书,所以没有深奥的文字,没有咬文嚼字反复揣摩才能读懂的大道理,一次简单的看完、读完、听完,就是一次人生道理的学习。但谁说大朋友就不能看了,说不定你读完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而对于这本书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小朋友大道理式的描写,更是对绘本的一种执着的偏爱。细节到毛发的画笔,不会浓艳适度刚刚好的配色,摊开完全可以平铺的装订,似乎从原著到翻译到出版都是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一切搭配得都那么刚刚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如果说这个冬季是暖冬的话,那这本《彼得兔》大概是我在这个冬季里读到过的最暖的书了。不翻开这一页你永远不会知道故事中的这一面是这样的景象。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3

这些天我读了《彼得·潘》这本书。每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里面的永无岛让我十分向往。因为那里有不想长大的彼得潘和小精灵叮当铃,以及他们和以胡克为首的坏海盗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以及他们和野兽周旋的情节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读完《彼得·潘》,眼前浮现着一幅幅画,被遗失的孩子寻找彼得,海盗们寻找被遗失的孩子,印第安人出来寻找海盗,野兽出来寻找印第安人,他们以同样的速度行动,所以出现了谁也寻找不到谁。

彼得他们甚至在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中也会变来变去,一会儿他们成了印第安人,一会儿又是成了敌人那一方。战斗还没结束呢,又是突然再变回来。那些真正的印第安人也觉得彼得的主意挺有创意,同意变成那些孩子。否则这场仗还真没法打下去了。

彼得的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一场真实的游戏。有时我会把自己想像成是彼得·潘,想像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像着时光能够倒流,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彼得·潘》这个名字我会永远牢记在心间。因为它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的唯美,纯真,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彼得·潘》。我深深喜欢上了这本书。书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达林夫妇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善良的文蒂,接着是约翰、迈克尔。他们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笑。主人公是不想长大的小飞侠彼得·潘。有一天晚上,文蒂幸运的遇到了彼得·潘,彼得说他住的“永无岛”是一个既有趣又刺激的地方,终于,在彼得的诱惑下,她和她的弟弟们学会了飞,跟着彼得飞去了永无岛。这使达林太太很伤心,她一直把窗户开着,期待着孩子们有一天能飞回来。

以前,他们的影子自动就可以粘上,可是现在怎么粘不上去了,彼得·潘就哭了。这时,温迪起来帮彼得·潘缝上了影子。彼得·潘还教他们学会了飞行。这时彼得·潘才想起丁卡·贝儿被关在抽屉里,于是,急忙把抽屉打开。丁卡·贝儿很是生气。最后他们还到了“永无岛”上,那里有:野兽、红人和海盗。海盗的头目可坏了,他叫胡克。彼得·潘非常有争议感,他勇敢地和胡克做斗争,激战中彼得·潘将胡克的右臂砍断了。

看了书,我特别喜欢主人公彼得,因为他是那么勇敢,自从彼得把文蒂带到永无岛之后,他总是忠实地守护文蒂。彼得还打败了永无岛上最邪恶的海盗船长——詹姆斯·胡克。彼得很聪明,他知道胡克最害怕那只吃过他胳膊的鳄鱼,所以,他在向胡克进攻时,装出被那条鳄鱼吞下的钟表的声音,把胡克下了个半死。

彼得唯一一个愿望就是不想长大,(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他想永远做一个小孩儿,永远天真,永远快乐。到后来,文蒂和她的兄弟们恋恋不舍地飞回了家。又过了许多年,文蒂都已经成大人了,彼得来看望她,文蒂发现,小飞侠彼得还是没有长大!

我和彼得一样,不想长大,只想拥有快乐、幸福、天真,和那颗童心。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5

虽然这部《彼得兔》(peter rabbit)评价很一般,但看过以后并非毫无收获,至少可以学到一些正宗英伦腔调和俏皮话。而且部分影评媒体对它的价值观批评,其实值得我们人类深刻反思。

首先,本片作为喜剧片,剧本方面准备了许多文字游戏和搞笑段子,下面我们进行简要整理罗列。

还没看过电影且不想被剧透的同学请先预习第一段歌词

____含剧透____

take it all in. because we’re

about to take it all in.

大饱眼福吧,我们就要大饱口福了。

take it all in

仔细看、听、品味、享用

take it in -把它吸收进来,all以副词词性放在宾语后面做状语,“全都吸收进来”。

但是这个短语的妙处在于,它表达的意思很宽泛,指代的东西可以很多。上面这句话中,第一个take it all in指的是感官上的吸收,而第二个take it all in只得则是物质转换层面上的吸收,也就是吃。

knock yourself out

上吧

knock yourself out

字面意思:把你自己打晕

引申意思:尽情去做吧,做到你自己筋疲力尽___爽到不能呼吸___

例如:

can i borrow your switch?

我能借你的switch玩一玩吗?

knock yourself out.

拿去,随便玩。

easy peasy lemon squeezy

小菜一碟

这个俏皮话和piece of cake差不多一回事,都是指“轻松、简单、轻而易举完成”

这句俏皮话最初来自1950年代一款英国清洁剂“sqezy”的广告语。当时的广告语只有“easy peasy”。不过这款清洁剂是柠檬味的,而且包装瓶是那种挤压式的瓶子,所以后来就有了这句

easy peasy lemon squeezy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可能大家发现了,这句话听上去节奏很像: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事实上它们都叫做rhyming phrase -押韵的俏皮话。这类俏皮话大多数表达意思的都是前半句,而后半句纯粹是为了韵脚和节奏凑上去的,只不过有些时候借助了一些梗。

类似的还有许多:

see you later alligator

in a while, crocodile

what's the deal, banana peel?

what's the word, hummingbird?

…….

that's my character flaw, you get your own character flaw

这是我的人设。你自己找人设去。

character flaw

人格缺陷/人设

这个词在影片中集中出现过两次,收尾形成了呼应。

事实上,character flaw是文学分析和评论的专业领域的概念,在绝大多数虚构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都必须拥有一项或几项缺点、弱点、限制、障碍,只有这样,一个角色才能显得真实,才能拥有合理的动机、选择和行为。

character flaw可以归纳为三类:minor flaw / major flaw / tragic flaw

minor flaw指的是显而易见的小缺陷,比如脸上有疤、贪吃贪玩等。比如“小恶魔”提里昂兰尼斯特的minor flaw就是身体上的缺陷,先天的侏儒症;

major flaw往往是主人公需要通过成长而去克服的东西,比如不自信、不勇敢、不懂信任。比如哈利波特的major flaw就是他的愤怒和偶尔的自大。。

tragic flaw指的则是那种让主人公为了正义与善良而遭遇悲惨结局的宿命。比如阿纳金天行者就因为愤怒和恐惧而受到蛊惑,最后变成了达斯维达。

没有人格缺陷的人物角色会给人很扁平、很无聊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玛丽苏类型小说让人难以忍受。(即使是玛丽苏小说,写的好的也都有character flaw)

所以当彼得兔说,“this is my character flaw. you get your own character flaw.”的时候,稍微有点出戏。但也可以理解为,他们都是爱看书、懂文学的兔子,所以就把这些文学概念按到了自己身上。(有点中二病的感觉)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hold?

你要抱抱它吗?

among other things?

岂止是想抱抱啊。

among other things

字面意思:在其它东西之中

通顺说法:除此以外,还有…

可理解为:also / additional / extra(但是在句子中不可同义替换)

例如:

i know, among other things, that you hate bugs.

我知道许多事,其中之一就是,你讨厌虫子。

上面例句中的among other things作为插入成分,表达的是“我知道的东西有很多,其中之一是…”

但是电影中的用法又不太一样,作为一个问句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hold?”

的回答,其实补充完整应该是:

“yes, i’d like to have a hold, among other things.”

也就是说,among other things?虽然看上去是一个问句,但它已经暗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而且是在have a hold的基础上还想要做许多其他的事情。至于是哪些其他的事情,就是观众们自己想象,不存在语言障碍了。

i wrecked our home, i wrecked bea’s home, i’m a real home wrecker.

我破坏了我们的家,我破坏了bea的家,我真是的家庭破坏者。

home wrecker

家庭破坏者、第三者

home wrecker是个英语成语,专指“小三”,也就是专指破坏婚姻关系的人。用在这里当然不太妥当,但某种意义上将似乎也没毛病。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关于本片的诟病。对于经典童话改编作品,本片的差评主要有两方面:1.毁经典。2.价值观扭曲。

这部电影没有照搬《彼得兔》原作的故事,而是将时间设定在了漫画故事一年以后,本质上属于“续集/新编”。为了制造冲突,彼得兔被设定成了一个作恶捣鬼的小混蛋。但是它的角色改变并非毫无理由,影片最开始就给出了解释,彼得兔的爸爸被老mcgregor做成馅饼。正是因为双亲过早辞世,所以他才变得孤僻暴戾。

所以对于第一种批评声音,即使影片满足他们的要求,还原经典故事和角色,也会招致另一种“缺乏创新”的诟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本片在续写经典、增添新意的方向是成功的。

说价值观扭曲的,是因为彼得兔在片中肆无忌惮地谋害人类,甚至还将杀死人类当做功勋一般炫耀,显然给小孩子树立了很不好的榜样。但是请大家反过来想,我们人类大多数时候对待动物不也是同样的态度吗?只要侵犯到了人类的利益,就要冠以“害虫”的名义,将其彻底铲除。

所以注意到“价值观不太对劲”只不过是看到了影片向观众提出的问题,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好的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而在电影临近结尾的时候,也给了我们一份参考答案:

sharing love is not losing love. love is infinite.

分享爱并不等于失去爱。爱是无穷的。

在人类生活空间扩张的同时,也请分享一些给野生动物们吧。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6

小朋友相信你们一定看过英国著名的作家詹姆斯。巴里写的《小飞侠彼得潘》吧!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是快乐的,开心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生动、具体、还非常有趣,有意思。这一群孩子都充满了智慧,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比如:孩子们一同学习飞,怎样浮在空中。他们为中剑的温迪造了个美丽的房子。他们还在海边的树洞里搭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木头屋。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吧!

在一天的夜晚,彼得对他们说:“我能浮在空中,我可以飞。”温迪和约翰还有迈克尔都半信半疑,其中约翰走出来问:“好了,我说,彼得,你真会飞吗?”彼得也不想说什么,他绕着房间飞了起来,然后飞向壁炉上的架子。“棒极了!”约翰和迈克尔喝彩道。“真可爱!”温迪大声地说。“是吗,我很可爱,噢!我很可爱。”彼得情不自禁地称赞自己。看起来飞也不难,他们几个先在地板,后上了床,试了试,飞不起来。“我说,你是怎么飞的?”约翰揉了揉自己的膝盖问。“你脑子里想一些特别愉快的事,”彼得说,“你就能浮在空中。”接着就飞了起来。

读了这本书让我收获了许多:只要一有烦恼,这本书可可以给我解闷。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篇7

看完这本《彼得兔》后,我想有个小女儿。 这真是奇怪,我现在离结婚生子不知道还有多少年,但我合上书后,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我想看着她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慢慢长成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伶牙俐齿,笑容甜甜,喜欢缠着我带她出去玩,给她讲故事。 能有空接送她去幼儿园,给她柔软的头发夹上好看的蝴蝶结。能每天晚上给她讲睡前故事,在她睡着后轻轻给她一个吻。 不管白天工作有多劳累,晚上回去能把她搂在怀里,一起看一本绘本,就觉得安心。我为她讲文字,她翘着自己肉嘟嘟的小手指指着书里的彩图,问这是谁,或是叫出名字。 听着我给她念故事,她再看着图片自己想象,她的小脑袋里浮现出的一定是个有意思的童话世界。我已经过了那样单纯的年纪,但通过这种方式,我也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美好。

我会把我喜欢的绘本都买给她。这本《彼得兔》会是其中一本。我在看这本书时,心里的感觉是越来越喜欢。米黄色纸张温和悦目。每一页都有一个彩图,颜色饱满,表情生动,留白的空间,使整个排版非常舒服。这是无可挑剔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书里的内容。 《彼得兔》不只是在讲故事,它在故事里还隐喻地讲了人生的道理。当我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时,我不用去讲枯燥的大道理,而是在小动物的故事里,就能潜移默化地告诉她,心地善良,尊重他人,宽容友好,勤劳勇敢,乐于助人是人身上该有的美好品质。 我不会让孩子看暴力而浅薄的类似《熊出没》的国产动画,她从中感受不到美与爱。我希望在她最天真烂漫的年纪里,能依着天性,在日常生活里,在我给她选择的书里,感受到只要她是美好善良的,就会吸引来更多美好善良的人与事。我希望她能长成一个心地善良,不卑不亢,足够勇敢而又温柔有爱的人。 当我写到这里,才意识到这本《彼得兔》有多大的魔力。我已经回不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这本温馨有爱的书,让我想到假如我有一个女儿,我会给她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即使我已经过了二十岁,我依然在这本书里找回了一些童年的温柔与天真。

?彼得兔》读后感(四):穿越百年的小兔子

提到西方的经典绘本,“彼得兔”系列肯定是绕不开的。

1902年正式出版的“彼得兔”,距今已经100多年了,活泼生动的形象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

提起彼得兔,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作者——毕翠克丝·波特小姐(helen beatrix potter)。

1866年,她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家境优渥。

毕翠克丝·波特小姐

父母为她和弟弟聘请了优秀的家庭教师,为她打下文学创作和绘画的基础。对于波特来说,在家里接受,可能唯一的弊端就是和外界接触比较少,缺少玩伴,所以她特别喜欢养小动物。尤其是兔子,她自己就养了好几只。正是因为和小兔子的朝夕相处,她笔下的彼得兔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调皮大胆的小兔彼得

1893年9月,波特得知以前的一位家庭教师安妮的小儿子生病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这个孩子,帮助他打发病床上的无聊时光。这封信里讲了四只小兔子的故事,还配有漂亮的素描插画。

最开始的黑白手稿

安妮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波特后来又陆续写了一些故事寄给他们。

1901,波特想要将这些故事出版,先后投稿给六家出版社,都遭到了拒绝。于是她自费印刷了250册黑白插图的彼得兔绘本。没想到很快销售一空。包括《福尔摩斯》的作者柯南·道尔,也是购买者之一,对她的作品大为推崇。

这时,之前拒绝过波特的一家出版商找到她,购买了这套故事的版权。不过,出版商建议改为彩色插画。波特接受了这个建议,用她擅长的水彩为插图上色。1902年,正式出版的《彼得兔的故事》大受欢迎,多次再版加印,波特一举成名。

喜爱自然科学的她,对自然环境中的许多生物都有过细致观察。1967年,英国著名菌类博士费特利在其《路边与森林的菌类》一书中使用的60幅水彩画全部出自波特之手。

波特小姐手绘的蘑菇图片

波特的插画画面线条细腻,神态生动,色彩逼真。她在画面中让动物们直立,穿上衣服,但仍然保持了动物的生物特征,真实感十足。

此外,在波特的作品中,插画不再只是文字的陪衬和重现,而是和文字互为补充,相互推动。拿下图来说,兔妈妈嘱咐几个孩子要小心时,小兔彼得却已经不耐烦地转身离去,几个孩子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彼得后面的遇险打下伏笔。

这也就难怪人们会把《彼得兔的故事》比作童书中的《圣经》,称波特是“现代图画书之母”。

1903年,她购买了风景秀丽的湖区山顶农场并在此长期居住。

1913年,波特和律师威廉·赫利斯结婚。威廉也非常热爱大自然,他们一起买下4000英亩左右的湖区土地,致力于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一起度过了30年的幸福时光。

波特夫妇

恬静淡雅的农场生活贯穿于波特此后的创作之中。他们二人去世后,将购买的大片土地捐赠给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信托基金。这个地方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彼得兔爱好者和波特迷们可以来这个地方寻找当初波特创作的痕迹。

到今天,诞生100多年的彼得兔,仍然深受孩子们喜爱,先后被译成法语、荷兰语等30多种语言,还被改编成动画、电影、芭蕾舞等。2018年初上映的电影《 比得兔》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

创作了《哈利波特》经典的j·k·罗琳曾经说:“所有的孩子都应该熟读《彼得兔》系列中的每一个故事。

搬书回巢,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今日头条认证作者,有书智库领读达人。愿我搬书回巢,祝你师逸功倍 。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吃狼的羊读后感7篇

面包狼的家读后感7篇

狼的读后感三百字7篇

绘本狼的故事读后感7篇

笨狼的读后感500字5篇

五只小狼的读后感8篇

小兔和狼音乐教案推荐7篇

彼得潘的心得体会8篇

小兔和狼音乐教案6篇

狼的故事作文精选7篇

彼得和狼的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