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作文时是可以快速找到事情的本质的,只有认真分析了作文题目后,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诗歌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比赛的诗歌,爸爸给我讲解了诗的第一段,这首诗的第一段是说我们国家很大,当东海已经早晨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晚上,当北方下雪的时候,可南方还是春天。并告诉我,银装素裹是说明下雪了,地上全部变白了。
我最喜欢听的是爸爸讲的第二段,太有意思了。
我问爸爸:“敦煌飞天曼舞轻歌是什么意思?
爸爸说:“敦煌是一个地名,哪里有个很大的石窟叫“莫高窟”。
我问:“石窟是什么东西?”
爸爸说:“所谓石窟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山洞。飞天,是一种画的名字,画的很多漂亮的女人在跳舞。敦煌飞天在一起是代表中国的一个古代文明。”
尽管爸爸跟我解释这句话时,想了好大一会,可我还是不太懂,爸爸说等我长大点就会知道了。
读到“杭州西湖的淡妆浓抹时”爸爸给我讲了一个西施美女的故事,并且说这话句的意思是杭州不管什么时候都漂亮。然后又给我讲了桂木和黄山的一些特点。爸爸讲完这段时,我告诉爸爸:“写的全是旅游景点。”爸爸夸我不错,有点总结能力了。
我还想再听,红太狼妈妈已生气的冲我大喊了:“快十点了还不睡,明天还要上学了。”不过喊完之后又低咕了一句:“你们老师真结棍,短短的几句话,中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纳其中。”
我还想问“结棍”是什么意思,可妈妈已朝我瞪眼睛了。
可惜啊,明天晚上爸爸出差了,盼着爸爸快点回来跟我一起读后面的句子。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2
“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别秀你的rap了,那算啥啊,来我们五(1)班看看,管叫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不,五(1)班首届诗歌pk赛正式开始啦。你说啥?诗歌谁不会?打住,我们这可不是“诗歌”,是诗加歌,就是优美大气的诗歌配上流行音乐。嗯,想想都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排练,班里立刻像炸开了锅。我立马去找黄若宇、张晟,我们“三剑客”聚到一起商讨计划。由于我晚到一会儿,他们俩已用《两只老虎》的曲调精彩演绎过叶绍翁的经典之作《游园不值》了。我们一起唱:“应怜屐齿,应怜屐齿,印苍苔,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在这关键时刻,大家忘了调了,都哼唧起来,哼唧着哼唧着,都成苍蝇了。而且其中的“久不开”甚像“就不开”,所以我不由得联想:正当叶绍翁敲门之时,院内传出了“就不开就不开”,对面又来了两只老虎,多滑稽呀!我越想越乐,忍不住哈哈大笑。老师都乐得为我们组鼓掌,虽说我们个个是乌鸦嗓子,可这次以幽默为主,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我们看了看全班同学,感觉压力实在是大。有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版的,有的把刘三姐的对歌搬出来了,真是流行、民族各种唱法都有。为了另辟蹊径,我们又把目标转向了网络歌曲配上严肃的《长征》诗,掌声绝对热烈。“红,军不怕远征难……”黄若宇笑得嘴大过了脸,直拍桌子。
有了这几首好歌,我们还愁没有掌声?看前排的田博文,笑得前仰后合。别的组的表演也很精彩,欢笑与掌声此起彼伏,这儿有快板,那儿有评书,黄若宇还准备“秀”两段黄梅戏哩。这诗中带歌,歌中有诗,诗歌结合,真是五花八门。看来我们班同学还挺有作曲天赋的,要是天天这样唱,还不得培养一批作曲家呀!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3
那年,爷爷从教学一线岗位上退休,突如其来的空闲让他郁郁寡欢,我的出生正好填补了他情感上的空白,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他整天抱着我亲啊、摇啊,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我,只求我“咯咯”一笑。
妈妈见状,无奈地说:“爸,您可不能宠坏了他,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还不多吗?”爷爷听后可不高兴了,他义正词严地抗议道:“你们是瞧不起我这个有着高级职称、教书育人30多年的‘教书匠’吗?我还就不信了,能教出考上名校的优秀模范生,会带不好自己的孙子?”妈妈听了,竟无从反驳。
爷爷爱诗歌,待我稍大些,他就让我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了。
夜晚,明月皎洁,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前。爷爷边拍着我,边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爷爷有节奏的吟诵中,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春天到了,全家去郊外踏青。路边开满鲜花儿,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爷爷牵着我的手,走一步,念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听着听着,诗的意境和眼前的景竟奇妙地融为一体了,我对爷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时节,细雨蒙蒙,爷爷带我回老家扫墓。爷爷看见路人祭拜逝去的亲人那伤心欲绝的样子,不禁悲叹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竟让我泪流满面而不自知。
8岁那年,爷爷带我参观“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站在黄鹤楼上,看白云悠悠,江水东流,我一时感慨万千,脱口而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爷爷倚着栏杆,望着我,眼中的笑意更浓了。
“爷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说‘六月骤雨隔牛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说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对不对?”我打破沙锅问到底。
爷爷点点头,赞赏地说:“读诗歌要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的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待你慢慢长大,诗意就会渐渐明晰。”于是,我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诵读诗歌了。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授《泊船瓜洲》时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夏明哲同学会背很多诗歌,那么我们今天就先请小夏老师给大家讲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好吗?”我听了,“噌”一下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这首诗借江南美丽的春色来抒发思乡之情。”老师听了,喜笑颜开,她大声问同学们:“小夏老师讲得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我10岁的时候已能穿越时空,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情;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渐渐地,我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精美的诗歌,不仅带领着我在时空里遨游,更让我在其中快乐成长。
爷爷教我的诗歌让我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不会就此止步。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我要伴着诗歌,去领略祖国壮丽的山河,为这锦绣河山谱写出华丽的诗篇!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4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以“祖国在我心中”为题。我很荣幸,我和叶慧欣等人代表我们班去参加比赛。
经过我们苦练,老师苦教,我读的好多了,感情也很丰富了。到了比赛那天,我们的心里就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语文老师鼓励我们说:“别紧张,就当是平时我们联系的时候。”听了这句话我紧张的心放松了许多。进了队室,之见队室里人山人海,沸腾的很。评委坐在第一排,后面有许多班级的代表队,和一个架起来的摄像机。经过聂队长的一番述说后,才知道我们是到数第二个演讲的。
本来我很紧张的,但是看了前面几个班级的演讲后,我一点也不紧张了。因为他们都是拿着稿子演讲的,有的是时不时地看一眼,有的是看着稿子演讲的,我那悬着的心轻松多了。
轮到我们演讲的时候了,我们精神抖擞的走上台。我们以响亮的歌喉、丰富的情感取得了九点八二的好成绩,与五年级六班并列第一。由于只有一个第一名,我们又比了一次,因为当时我们很激动、紧张,便在中间卡词了,得了九点八零分,五年级六班的分数让我们极为震惊,他们得了九点九零分,顿时场下的掌声如同雷鸣一样的声音。五年级六班得了第一名,而我们因为一时的疏忽取得了第二名,看着五年级六班手里金黄灿烂的奖杯,我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虽然我们只得了第二名,但我们尽力了,我们努力了!
通过这次的比赛,我明白了祖国母亲是怎样走过这六年的,因此,我也更加爱自己的祖国了。看看现在的祖国,再想想以前的祖国,我不由得赞叹祖国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5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于行业,很多古代典籍都有清楚明确的记载,像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等等。其实行业就是在古代诗歌中也可略见一斑。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一之月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豳风。七月》)、“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魏风。伐檀》)等诗句就反映了《诗经》时代狩猎行业已经普遍存在了。而“萋兮斐兮,成是具锦。”(《小雅。巷伯》)、“绿兮丝兮,女所治兮。”(《邶风。绿衣》)则又给人们提供了纺织行业历史悠久的资料佐证。除《诗三百》之外,宋代梅尧臣《织妇》“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于演《里中女》“吾闻桑中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也反映了中国的纺织行业。
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祖先很早发明养蚕有关。《诗经》中“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召南。采蘩》)就是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它所反映的养蚕行业在后来的诗人笔下也出现过许多次,如:明代诗人高启《养蚕词》“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二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清人朱奕曾《蚕妇谣》“日间防蚕饥,夜间防鼠咬。保蚕如保婴,刻刻难离抱。”养蚕是为了缫丝,缫出来的丝除了极少一部分留做己用,更多则是被养蚕人卖掉。宋代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缫丝行》“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清朝董恂《卖丝》“初生小满梅正黄,市头丝市咸开张”就很好的说明了丝市行业的普遍性。
众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茶之盛世,专门从事产业经营的茶商也便应运而生了。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及王建《寄汴州令孤相公》中“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等诗句,都反映了茶行的情况。唐代的诗鬼李长吉《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以及早于他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则又直接说明了玉石行的存在。从李贺的另一首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我们则可以直接看出文房用具行的存在及其生产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而宋代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则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二者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说到了卖花这个行业。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行业,还有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写铁器行的;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以及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反映了酒米行的存在;元朝王冕《伤亭户》和杨维桢《盐商行》则勾勒出了从事盐行业工人的悲惨生活,略晚与他们的明代高启的《牧牛词》、《伐木词》则是直接描写牧牛和伐木行业的。
其实自古以来行业的工种绝不止三百六十行,而古代诗歌更是浩如烟海。通过诗歌对三百六十行的反映和描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情况。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6
在两千年前,古诗就已经流遍各地了。古诗就如一片茫茫的、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我们就是那淘气可爱的孩子,在海的沙滩上拾那璀璨、闪闪发光的贝壳,学习那金闪闪的诗歌。我从古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了解到了古诗所拥有的格式。例如:《滁州西涧》有标点符号和必须的规律,必须要七个字。而现代诗《太阳的话》没有很多的标点符号,格式也不是特定的。古诗的语言也很精炼,可现代诗却不是那么精炼的。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还懂了些有关于诗歌的知识。
古诗是一种主情文学体材,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古诗也是最早、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的表现手法有对偶、拟人、比喻、排比、夸张、象征和烘托。古代诗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和山水田园诗;而现代诗只有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童话诗。
在语文书里,有死四首古诗,第一首《诗经采薇》采用了四言诗,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第二首《春夜喜雨》采用了五言律诗,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之情;第三首《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押韵,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通过这几篇诗歌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诗歌的广大与神秘,这些指引着我们通往诗歌的道路。当诗歌被我们读完时,就要将它们映入脑中,与诗歌一起行走!
有关诗歌的作文篇7
穿着薄雾轻烟,
告别秋的缠绵。
带着一身凛冽,
迎来银装素裹。
光秃的树木如此可怜;
清冷的冬夜,
寂寞的狂风浮走呼喊,
留下了阵阵空荡的回响。
冬游遍各地,
将世界染成白茫茫一片。
顽皮的孩子,
堆起座座雪人。
冬瞧见了,
不禁喜笑颜开,
想和孩子们一起嬉戏。
这下可糟了,
吓跑了一个个金童玉女,
只留下刺眼的串串脚印。
冬失魂落魄的遥望着,
那片寂静的苍白之地;
正在他绝望之际,
一个弱小的身影,
浮现在他眸前。
冬很害怕,
这位“白雪公主”会拒绝自己。
可是小女孩的行为,
出乎他的意料。
她微笑着、轻轻地,
挽起他的手臂。
邀他一起,
去高山上看美丽的风景。
冬注视着白茫茫的一片,
竟发现嫩绿的一丛身影。
冬恍然大悟,
原来她是春。
冬热泪盈眶,
他紧紧地拥抱着春。
他感受着她的温情,
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绵绵冬夜。
待到黎明之际,
到处春暖花开,
冬之恋,
悄悄地,
划上了句点。
有关诗歌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