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写什么类型的作文,我们都要突出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要是没有主题结构,那么写出来的作文是没有意义的,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华赞作文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赞作文篇1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早上起来,就听到cd机里传来阵阵浑厚的朗读声,老爸在放《黄帝内经》给我听呢。
每天,老爸都会让我读一会儿《黄帝内经》,到了周末就让我背诵,每背完一小段,就奖励我玩十来分钟的电脑游戏。老爸还让我背诵《易经》,他常说“易医同源”,要趁现在记性好,多背点好东西,长大后会有用的。一年过去了,我先后背了《素问》的 “上古天真论篇”,《易经》的 “乾、坤、泰、否”等十几卦。
说起我对中医的喜欢,起因是十分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老爸的书架上翻出了一本《七大名医传奇》,就顺手翻了几页,不想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书里记录着许多名医的故事。由于是用“网络语言”写的,所以非常搞笑好看,我是在笑声夹杂着泪水中读完这本书的。其中,最让我感到中医伟大的是名医王孟英,为了救治病人,他失去了自己的亲骨肉;最让我感到中医神奇的是名医徐灵胎,他用两丸陈墨做成的黑神丸救活了一个“死了(昏迷)三天”的病人……
就这样,我开始喜欢上了中医。平时,我常常看《中华医药》这个电视节目,还看了许多有关中医的书,有《品读名医》《欣赏中医》《中草药便典》《疗效植物手册》《不生病的智慧》等。这下可把老爸给乐坏了——他马上从北京买回了许多cd片,一有空就放给我听,还说是什么“熏陶”呢。
平时,我经常跑到小溪边探查,找到了“商陆”“车前子”“鱼腥草”等药用植物,从中又学到了不少中药材的知识。
我奶奶的手冬天常常开裂,我就尝试着用中医的一个方子,把蜂蜜和熟猪油调和起来,敷到奶奶手上开裂的地方。结果,开裂处很快愈合了,乐得奶奶直夸我医术高。
今年暑假,我还去了一趟杭州,参观了“胡庆余堂”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对中医中药又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入的认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能为百姓救死扶伤的“大国医”。
中华赞作文篇2
这几天,一直都是阳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气。花儿不停地忙碌,在进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肤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细腰”,眨眨朦胧的眼睛,把阳光什么扎进自己娇嫩的身体里;鸟儿在阳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阳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远的历史,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多么美好的佳节;中秋节,团圆的时刻,中秋节,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好日子。中秋赏月,是人们过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小插曲。中秋赏月,自然少不了月饼来“助阵”。每到中秋,人们便搬张凳子,坐在家门口,边赏月边吃香甜的月饼,而月亮则当起了邮递员,为远在他乡的人们传递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
“月圆人盼圆。”中秋节,令人怀念的佳节,就要到来……
中华赞作文篇3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这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联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企业愿景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齐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貌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一样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经典文章欣赏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能够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职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赞作文篇4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赞作文篇5
暑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的主题征文,我就问妈妈,中华美德是什么?妈妈说:“助人为乐、勤劳简朴、勇敢、诚实、谦虚礼貌、尊师重教、团结友爱。”于是,我想到了雷锋叔叔,为了更加了解雷锋叔叔,我读了《雷锋的故事》里面有很多雷锋叔叔的小故事,像帮助工地搬砖;电影开演前还在看书;在火车上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帮助下车旅客提行李;帮助探亲大娘找儿子等等,这些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在雷锋叔叔身上散发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东西—传统美德,我心里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吗?这种美德还存在吗?妈妈告诉我,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舍己为人,不求回报的好人。
于是妈妈给我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居住的城市,记得在上半年,丝念发廊有一个小伙子,为救一个轻生的女青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一个发生在今年7月份,镇江长江路春江潮广场发生一年轻女子因情感纠纷跳江轻生,危急时刻,一名小伙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并成功将女孩救出,经检查无大碍,小伙子也成功上岸,我被这两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妈妈说做为一名平凡的小学生,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好人好事,但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去福利院看看孤寡老人;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在家中我们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妈妈分担家务。
雷锋的故事在我的脑海回荡,我下定决心像雷锋叔叔学习,上几天,我们小区的一位年轻人,捧了老高一摞盒子,在路上慢慢走着,一不小心,有一个盒子掉下来了,他想蹲下来捡,又怕手中的盒子掉落,我立刻跑过去帮他捡起来,他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我很开心,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要从我做起。
中华赞作文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