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宋词的作文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我们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不管写什么类型的作文,我们都要做到开门见山,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宋词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写宋词的作文7篇

写宋词的作文篇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成就灿若繁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成就,而宋词在其中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绝”。如果说唐诗如一把古朴的琴,含蓄典雅,让人久久回味;那么宋词就是一架灵动的古筝,婉转清丽,令人唇齿留香。

我家书架上就放着一本厚厚的《宋词》,那是妈妈最喜欢的书之一。最初看着那本比我的课本厚上几倍的《宋词》,我并不想去翻看,因为觉得里面的内容一定生涩难懂。

而我第一次接触《宋词》是在九岁那年的元宵节,我和妈妈在家玩对诗的游戏,每个人都要轮换着背一首关于节日的诗词,妈妈背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听到后面,我已经不自觉开始随着妈妈应和起来,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却不知在哪里听过,只觉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很美,字里行间把那繁华过后,不经意间回首时的惊喜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从此以后,我便也开始尝试阅读《宋词》这本书,并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妈妈一起交流。

虽然宋词的语句比唐诗要长,但是它的语言更通俗,情感更细腻,所写的内容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词中的有些话语就像口语一般,特别便于我们记诵。尤其是那些写友情、离别、亲情的词,几句话就写到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宋词之美。

宋词之美有时很婉转,它有寂寞之时“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伤感;它也有离别之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凉;它会告诉你愁绪能有多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也会带你去看少女的娇羞时的模样——“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词之美有时又很豪放,它能带你体会“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也能陪你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还能让你感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豪迈。

每当我翻开书页,便宛若打开了一扇古朴厚重的门,一千年前的人就这样站在了我的面前。他们用词曲,将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人生,用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仿佛也看到了一千年前乡村夏夜的美景,听到了热闹的蝉鸣蛙叫,体会到了作者在乡村中经历“柳暗花明”时的那种恍惚与惊喜。

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短短不到三十个字,一幅色彩鲜明的雨中垂钓图便跃然眼前。雪白的鹭鸶,粉红的桃花,青绿的蓑衣,融入微凉的细雨中,仅从词面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置身其中是何等的洒脱与惬意,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感受到了诗人,在经历了风雨和骄阳后,最终的乐观、旷达、洒脱。下雨时不必狼狈躲避,天晴时也无须太过欣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怎样人生境遇都当坦然面对。

每一首宋词都是一个故事,它是古人的人生经历,是古人认真、热忱的生活态度,是古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缩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里有一句千古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年前的宋词,在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后,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气质与涵养,它胜过了精致的妆容,也胜过了美丽的华服。《宋词》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句,知道更多的故事,获得更多的智慧,它让我们的生活更从容。《宋词》就如一泓清泉,沁人肺腑,涤荡心灵,滋养着我们的人生。作者:王瑜璇

写宋词的作文篇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唐诗中李白的狂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白居易的学富五车,还是宋词中关汉卿的慷慨悲歌、马致远的孤苦惆怅、郑光祖的典雅清丽,还是明清小说中吴承恩的坎坷西行、曹雪芹的缠绵悱恻、罗贯中的金戈铁马,我都略知一二。但我更爱宋词的豪迈与悲壮、侠骨与柔情、袒露与朦胧,那如诗的景色、威武雄壮的战场悲歌、委婉动人的缠绵爱情,无不体现了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

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沉醉。柳永笔下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繁荣之美;李清照笔下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生活之美;苏轼笔下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豪壮之美。所有这些,无不令人沉醉其中。

宋词之美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她的哀愁也让人黯然神伤。读着李煜的词,感慨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壮的悲愁;品着柳永的词,惋惜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离别的无奈与惆怅;诵着李清照的词,痛心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惨命运。古人将他们的愁思化成了词句,千古传唱,让后人领略到了江山兴衰的家国之愁、怀友思乡的离别之愁、忧国忧民的哀伤之愁,这不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吗?

我爱宋词,爱她的热情奔放、俊逸清秀;我爱宋词,爱她的千般美丽、万种情思;我爱宋词,爱她的雄浑壮丽、唯美恬淡;我爱宋词,爱她的波澜壮阔、婉约清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篇宋词都是一个故事。品读宋词,让我们走过历史,体验人生的甘苦旅程。我愿徜徉在这古典的词海中,感受宋词的美丽与哀愁。

写宋词的作文篇3

再读《宋词》,又是一番别样滋味。三百首的小书,却蕴含着无比的智慧与情感。有痛楚,喜悦抑或是酸涩。“自然之造妙,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之学。”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至。开篇即是做了二十五年荒淫腐败的皇帝的宋徽赵佶于亡国后作的哀歌《宴山亭》,标志着其艺术的高度成就。此风流天子被押解北上途中,见杏花盛衰,不禁怜花怜己。“愁苦,问院落凄凉,儿香春暮?”一语诉衷肠。看吧,即使是昏庸天子,也会在心底埋层不厚不薄的愁绪之纱,飘渺却不曾消逝。《宋词三百首》,惹人爱得太多了。我喜欢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垂下帘栊。双雁归来西雨中。”身处世俗,心却留恋在自然。他不喜欢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只愿在人去春空之际,领略自然之趣,醉心寂静之境。这需要多高的心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中也。“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少妇的深闺独守之怨何日才会消除,她含着眼泪问花知不知道人的心境,这是她无处可诉的怨恨。而那花,自己也被风雨摧残了,又偏偏,被无情的风吹过秋千去,无处可觅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弹剑,晓行夜宿。酒醒阑珊,红颜缘薄。江湖客天涯羁旅。刘三变多年坎坷,他选择承受。“且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我看来,这并非堕子红尘,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不是屈服,是抉择,一个令他不悔的走上这一遭的抉择。“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宋词三百首》对柳永很眷顾,他的词很多,评注虽有“放荡不羁”,却也可见“风流倜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千古名句,千红一哭。走的轰轰烈烈。《宋词》中的“人物”随处可见,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继唐诗的辉煌后有一个黄金时代。无论是欧阳修还是柳永,无论是晏殊还是苏轼,无论是李清照还是辛弃疾。豪放或是婉约,都只为共同营造一个时代的灿烂。

读《宋词三百首》,品宋代文化的绚烂芬芳,也品茶客剑士的侠骨柔肠,看透宋朝荒淫的生活,也羡慕那少有的清静。至今仍想生在大宋,体验“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忧思,即便只是落个“日晚倦梳头”。纵使颓靡得仿佛江南连绵的梅雨时节,我也喜欢在宋朝这样快活又颓败的年代生活。我不那么清楚地了解各种词牌名所写的内容,表意究竟如何,只是喜欢,他们都很美,“点绛唇”、“减字木兰花”、“蝶恋花”,抑或是“念奴娇”、“烛影摇红”、“暗香”、“湘春夜月”,都是那么美。真真切切的情意,淡淡清清的文墨,正如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给人以无下的想象空间。恍如一梦,就这样记下了一个时代。一个永恒的时代,《宋词》的美,正像眼下的江南水乡,缠绵柔和,烟雨霏霏,品不尽。

写宋词的作文篇4

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就像一幅幅笔墨丹青,展现出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它,记录着词人们生命的阴晴圆缺、起起落落。学宋词,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宋词,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起初,我对宋词既陌生又熟悉。我没有接受过宋词的正规教育,并不了解宋词,但却时常从广播中、电视里听到由宋词改编成的歌曲。那些韵律优美、充满悲欢离合的音乐时常如泉水般流泻出来,让我一下子对宋词产生了朦胧的好感。在我的心目中,宋词是神秘的,是高深莫测的。我,向往着宋词。

终于,心想事成。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让我们学到更多本领,掌握更多技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坊课程。素描坊、排球坊、宋词坊、编织坊……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同学们看得眼花缭乱,犹豫着不知道选哪一个。而我,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宋词坊。因为,我想了解宋词,掌握宋词,运用宋词。课上,周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宋词大家及他们的名作。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次又一次地品读、感受着宋词的形式之美、韵律之美、文学之美。课后,我还特地购买了一本《宋词鉴赏大典》来学习、品鉴。书中那些绚烂的辞藻、优美的文笔和词人内心的波动、真情实感的流露都让我感动不已。渐渐地,我了解了婉约词、豪放词、花间词……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雄浑气魄、“小桥流水”的婉约柔美、“怒发冲冠”的壮志豪情、“欲说还休”的凄惨悲戚。那一刻,我沉醉了……

有一次,班主任陆老师让我主持一节自主晨会,选什么主题好呢?我立马想到了宋词,因为同学们对宋词的了解并不多。我精心准备了一课《品易安词》。课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起了李清照,讲起了她的生活背景、文学贡献,讲起了她诗词中的那一抹愁思,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亦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晨会结束了,但同学们却依然沉浸在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情境中。过了许久,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次晨会主持的成功,让我更加热爱宋词了。随后,我撰写了有关李清照的小论文、颁奖词,想象描画了李清照、赵明诚二人北宋年间的路线行驶图,还有两人的网络空间……

哦,宋词,我的至爱!我愿做宋词的朗读者、品鉴者、发扬者,让宋词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写宋词的作文篇5

词,起源于隋,发轫于唐,历五代,极盛于两宋。宋词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陈,风格各异。

北宋前期,词坛上呈现着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小令与长调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贵族词的代表人物是悬殊、欧阳修。它们都官至宰辅大臣,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词调以小令为主。词风迈似南唐冯延已,辞笔清丽,气度闲雅。市民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其词作的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融情于景,烘托点染,柳永将情侣分手时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描写得淋淳尽致。“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户盈罗琦,竞豪奢。”写怒涛如雪,境界雄浑。又再现出北宋初年杭州的市井风情。

宋词至于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即词体形式的解放。宋词的第二次转变,就是“豪放派”的兴起。

“豪放派”的发韧之始,应该是范仲淹。他所作的边塞词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北宋后期,王安石在创造上一方面学武范仲淹,另一方面又向词须合乐的世俗发起了挑战。“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乃苏轼。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对词体的内容大胆革新。他的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东流的长江,浩瀚壮阔,无边无际。苏轼又由浩荡大江想到千古人物,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谁见幽入独往来,飘渺孤鸿影。”用一个问句将孤独落寞的人推到前台。苏轼的词充满豪放之情,句句都表现出他的旷达与乐观。

北宋晚期,词坛的分野转而表现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两军对峙。“豪放派”名家继苏轼之后有晁补亡和黄庭坚,“婉约派”名家则有秦观、周邦彦及贺铸。

南宋前期,抗战、北伐,使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豪放派”聚集。写战争史实,抒豪情壮志。“怒发冲冠,凭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首《满江红》英勇悲壮,高亢激越,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作者以近乎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趁年轻要努力作为的迫切心情。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词作的深婉沉痛,离愁别恨与国破家亡、流离颠沛之甘撼人心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开头一句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同时又与下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均为对偶句,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人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态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

综观之,宋词除了对离别相思、婚恋生活冶游狎邪、歌舞宴乐,都市风情这类带有香艳倚丽色彩的内容题材的表现之外,还从自然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山川湖泊、风花雪月、鸟兽虫鱼、名胜古迹到社会人生中的风土人情、社交友谊、官游羁旅、旷放闲逸、幽默谑趣,从乡村风物到宫廷幽秘到边塞军旅,从历史时空到梦幻天地到艺术世界,美不胜收,脍炙人口。

写宋词的作文篇6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真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此期间诞生出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文人,涌现出了无数优美动人的华篇华章。唐诗宋词是我国漫长文化长廊里的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一块最辉煌灿烂的瑰宝、一片最绚丽多彩的星云。漫行于唐诗宋词中,宛若走进了一个美丽而奇妙的梦境,不,最美的梦也没有这样如此美妙!那些朗朗上口的辞藻给人铿铿锵锵的顺畅,那些奇妙和谐的韵律给人无比愉悦的快感,那些美轮美奂的篇章给人妙不可言的意境。我既诧异,又惊喜;我既唏嘘不已,又踌躇满志;我既感慨她的绚丽,又赞叹她的宏伟。

读一读唐诗宋词,她一定会让你干涸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读一读唐诗宋词,她一定会让你乏味的言谈变得更加文雅巧妙;读一读唐诗宋词,她一定会让你感悟的人生更加深刻饱满。

啊,永远的唐诗宋词!这里是一块如诗如画的净土,充满着人间最美丽最迷人的景致。

这里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祥和;这里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生机勃勃;这里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若狂。这里的山是青翠的,水是碧绿的,风是温情的,云是飘逸的,雨是知时节的。阳春三月,莺啼蝶舞,在这如诗如画的净土里,我情不自禁地要问道:这是人间仙境吗?这是人间天堂吗?天堂遥遥不可及,仙境从来只是传说,这里不过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个令人沉醉不知归路的世界。

啊,永远的唐诗宋词!这里是一方情感的沃土,充满着人间的沧桑与人生的真谛。

杜甫的骨子里好像天生就带有忧悒沉闷的情愫,所到之处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凄凉。风流才子李商隐亦不事事称心如意,在驱车登乐游原时并不快乐,满心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淡淡哀伤。一代美神李清照也感到了人间世态炎凉,声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婉叹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限风光在险峰”等等这些来源于人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愫与最深邃的思想,总是无时无刻不感染者我们。这些皆是人类情愫、智慧与思想的结晶,而情愫造就文字的多变,智慧超越文字的局限,思想升华文字的精魂。

啊,永远的唐诗宋词!这里是一片遐想的的天地,凭借着思想的双翼我们可以尽情地翱翔于广阔无垠的蓝天。

我们高举金樽与李太白畅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们哀居幽州台,与陈伯玉一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们挥舞铁板和苏东坡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我们手执牙板同柳三变浅吟低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是诗词的殿堂,这里是诗词的巅峰。

永远的唐诗宋词!这是一片多么美妙的天地啊!这里有精彩绝伦的文字、美妙至极的景致;这里有无比沧桑的历史、无穷无尽的智慧;这里有真实朴素的情感、深刻厚重的思想。无论古往,还是今来,唐诗宋词都堪称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

永远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直到永远!

写宋词的作文篇7

见小草破岩而出是一种感动;看瘦马在夕阳中思子哭泣是一种感动;望盲父领儿过街也是一种感动。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的,抑或内心一刹那的冲动而已。但有一样感动它可以根深蒂固,历经千年而不衰,那就是对语言的感动,我就特别钟情于历史书页里那些耀金的文字,钟情于只有华夏儿女才能历炼出的那颗颗珍珠。这金子、这珍珠便是那宋词,爱它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它的深沉隽永,它那流水般灵动、白纱般飘逸、飞花般轻柔的感情。就像那物是人非的愁情,温婉缠绵的春情和那壮志未酬的豪情。

愁情

愁情里我首推那国破人非,有愁难遣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的愁词中除了那众所周知的《虞美人》中脍炙人口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外,我觉得他在《浪淘沙》中也把愁情写到了极致:“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好一个“天上人间”,潺潺的雨声敲痛了李煜载满忧愁的心,身在异国他乡,只能将昔日的欢乐在梦中上演。在那斑驳的栏杆旁,我仿佛也看到了他的双眸在吟出“别时容易见时难”时闪过的无奈与忧伤。全词让人沉浸在愁的氛围中无力自拔。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但他是一位大才子,他没有建立霸业,但他在中国的词坛上成就了辉煌。或许几千年以后,人们可以忘了其它的君主,可李煜永不会被淡去,因他的愁情。

春情

在中国的诗词里,写春情的很多,柳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总能把一幅清晰的图画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它把那种分别时惆怅、无助的神情传达得淋漓尽致。再如他在《风栖梧》中写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我们想到那多情、痴情的男子被情所困的落魄和无奈。除了柳永,我觉得晏殊也是一位写春情的高手,如他在《玉楼春》中写到:“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将春情描绘得形象深沉。

豪情

在诗词中写豪情的人也很多,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把那种壮怀激烈,豪情满志的情怀在《满江红》中抒发得很彻底:“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把一个胸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天地英雄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豪情之余,他也有过低落,如他在《小重山》中这样写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里流露出的是无法遮挡的落寞与伤感,但不能就此认为他不是一位充满豪情的爱国大将。相反,这恰恰给他的豪情增添了感人的情韵。

岳飞的豪情犹如空旷的草原和天地相融,而另一位善于抒发豪情的大师苏轼则把它表现为另一种孤傲与无奈。他在《卜算子》中这样写到:“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给人一种苍凉悲壮却寂寥旷远的感觉。但他也写过好多豪情满志的篇章,在《赤壁怀古》中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就表现为一种广袤和洒脱。

走出这宋词的情韵,那份感动将永远铭记。对它的执著,对母语独有魅力的向往是不会改变的。

写宋词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写蜘蛛的作文7篇

写杭州的作文优质7篇

写感恩老师的作文7篇

写美丽的作文精选7篇

写青岛的作文通用7篇

作文写感动的事作文优质7篇

四年级作文写动物的作文7篇

写动物的作文400字作文模板7篇

作文写小鸟的作文参考7篇

写秋霜的作文7篇

写宋词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