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来叙述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材料,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6篇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1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终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那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貌,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可是的日子,你重复着每一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我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终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职责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力争上游,做不畏风雨的弄潮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富国同志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加入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复一日的排雷是他对笼罩恐惧的雷区百姓深深的爱,无怨无悔。作为中国军人,杜富国冲到了最前线,力争上游的信念是他对自我的交代,不畏风雨的完成排雷任务是他对边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为,如果没有像杜富国同志一样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雷区怎样扫,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得到保障?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活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异常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终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职责,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2

我国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舍生忘死、身负重伤,失去了双眼双手。他的英勇事迹在网上传开后,广大网民既对年仅27岁的杜富国落下终身残疾感到痛心,更对他以身报国的壮举表达崇高敬意。媒体称,杜富国及战友们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遗书放好,再去执行扫雷任务。每天晚上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修改遗书。这些年轻战士在地势险峻的雷场内人工排雷,待任务完成后,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处角落,证明脚下这片土地已绝对安全。他们在携手行进中的歌声响彻边陲。

杜富国和他的战友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如果不是媒体宣传报道,恐怕我们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里,像杜富国这样的年轻人每天还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献血,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杜富国是那样的临危不惧,他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便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猛烈的爆炸随即发生。他被炸成了血人,永远地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杜富国用奉献担当的精神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

塑造年轻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需要杜富国式的奉献担当精神。年轻干部虽不要在雷场扫雷,但时时事事要在人生路上扫雷:当工作中遇到烫手山芋时,敢不敢接手、能不能办好?当组织安排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时,是不是真心愿意去?当遇到挫折打击时,有没有打退堂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如何权衡把握?……如果年轻干部不能义无反顾地扫掉急功近利、拈轻怕重、眼高手低、贪图享受、作风漂浮的雷,而是精于自我设计、自我包装、拜高踩低、贪名图利,那就难以堪当大任,走不好成长成才之路,迟早要栽大跟头。现实中很多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遭到党和人民的唾弃,都是从看似小枝小节的地方出问题开始的,本质上是背弃了信仰、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最后误入歧途、追悔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宣传弘扬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干部墩墩苗,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感召锻炼年轻干部,使他们对党忠诚老实。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d<>quo;的谆谆教诲。何为大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小而言之,就是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发展进步,提升职工群众、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像知青习近平那样,带领梁家河乡亲创造美好生活;就像战士杜富国那样,为边境人民留下可以放心行走的土地。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青春岁月、人民期望、党的托付。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3

回归军营、回到社会,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

谁还会对这位英雄战士,提出过多的要求呢?毕竟,他伤得太重了;毕竟,他经受磨砺的时间还不长。但杜富国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串闪亮的名字。

他羡慕盲人登山家张洪。这位因患青光眼而双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别人照顾,一个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并成功登顶珠峰。

他敬佩退伍军人王曙光。在当年的边境作战中,这名老兵被炸飞了双脚,如今不仅戴着假肢行走四方,还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他最想认识贵州同乡刘修平。和他一样,刘修平没有双臂、双目失明,却自学法律,帮助村民化解矛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从这些身残志坚的强者身上,杜富国看到了自己将来的样子,也找到了关于未来的答案。

这答案,是他经常书写的“永远前进”。为提升学历,杜富国报名参加了某高校开办的继续教育课程,定期上课,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这答案,是他越走越远的活动半径。这两年,杜富国到部队、院校和党政机关,进行了100多场教育宣讲,积极传播爱党报国、奋斗自强的正能量。

这答案,是他不断“解锁”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国,能一个人上厕所,还会熟练使用平板电脑,与亲人、朋友、战友进行微信语音交流。

这答案,是他无比坚定的梦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国应邀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国,决心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也做一名响当当的英雄。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4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遵义市湄潭县人,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8年多的军旅生涯中,他有过3次重要选择:第一次是参军来到云南某边防团,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选择参加扫雷;第二次是来到扫雷队后,队长发现他的炊事技术不错,有意安排他当炊事员,但他选择到一线扫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险时,他选择让战友退后,独自上前排雷。

“当兵就要上战场,国家有需要,我们应该站出来、顶上去。”2015年,当驻守边防的杜富国得知上级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排雷战场。

在执行排雷任务的3年里,杜富国常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千余次进出雷场,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吨多,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起。

“你退后,让我来。”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坚守初心,做出同样的选择!”

负伤后,杜富国依然保持战斗的状态,从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等最基本生活技能开始,每天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同时,他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练体能、练写字、学知识,渐渐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

杜富国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19年,当选“最美奋斗者”。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5

杜富国,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2010年参军入伍,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18年11月18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一次。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5月22日,中宣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

杜富国出生在湄潭县太平村,坐落于遵义这个革命老区的一隅,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杜富国从军报国的志向明确,19岁的他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他工作尽心尽责,训练努力刻苦,淳朴、勤奋、钻研,成立领导眼中的“好苗子”。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手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同组战友安然无恙,他却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几个月过去了,他排雷负伤前对战友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印在了“感动中国”的丰碑上,更印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在杜富国的身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的真正含义,担当不仅要敢于担当,也要善于担当。在杜富国身上,当面对危险和死亡的时候,他选择了让战友退后,自己挺身而出,他的大公无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担当”二字的最好解释。

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党的干部要善于担当,要不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业务能力锤炼,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担当职责履行好。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时代楷模杜富国英雄事迹具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篇6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进入手术室的杜富国在经历了三小时的生死抢救,最终生命体征得到了稳定。据当时参加会诊的医生回忆说,当时杜富国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已经多得数不清,伤得最严重的就是他的双手和双眼。根据当时的状况和多名专家的会诊,大家都认为杜富国的双手和双(差异网☆)眼已经保不住了,而且要想保住他的性命,就必须马上进行眼球摘除和双手截肢手术。这样的状况虽然很难让人接受,但是保命是第一要务。就这样,杜富国的家人眼含泪水,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手术过程中,为杜富国医治的几名现场医生都心疼地红了眼眶。看着眼前这个只有27岁的杜富国,大家都在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尽可能的让他少受一点痛苦。手术过后,杜富国慢慢醒了过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在为他能醒过来而感到高兴,但同时又为他的遭遇而感到难过。他们不知该如何告诉杜富国,他的眼球被摘除了,他的双手被截肢了。然而,病床上的杜富国却没有表现得异常激动,他很平静,因为他在爆炸声响起的那一刻就已经预料到了结果。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挡在炸弹跟前,保护自己的战友,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战士应尽的责任。在他2015年6月报名参加边境扫雷行动开始到2018年10月11日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杜富国一共有1000多次进入雷场的记录,从他手里排出和排爆的地雷一共有2400多枚,相当于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排掉两三枚地雷,也就是说,他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他的意志和信仰也已经锻炼到了极致。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信仰和意志力的支撑,杜富国才没有因为受伤而一蹶不振。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6篇相关文章:

2023年新时代好少年事迹优秀8篇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杜拉拉读后感8篇

杜拉拉读后感5篇

抗疫楷模心得体会6篇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7篇

学楷模做楷模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

师德楷模心得体会7篇

快时代作文6篇

快时代作文推荐6篇

时代楷模杜富国事迹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