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作文是一种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清明见闻的作文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1
今天是清明节,但是我对这个节日一直弄不明白,正好今天爸爸妈妈没有上班,我就让爸爸妈妈给我讲讲清明节是怎么来的,爸爸放下手中的活,就给我讲了起来。
春秋战国,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这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为救重耳,竟然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面前为介子推叫屈。重耳猛然忆起旧事,就亲自来到介子推家。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后来这一天也是组织给烈士扫墓的日子。以敬重烈士们为祖国的牺牲精神。
听了以后终于使我明白了清明节的真正由来,也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去扫墓了。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2
一路上,只见车来人往,比往常热闹,大多是到乡下去扫墓的。
车到浦桥,只见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桃花红,李花白,红白相蚋,风景这边独好。浦桥盛产各种水果,是嵊州的“水果之乡”,看来今年浦桥水果又是丰收年。
车到崇仁,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大地像铺上了一层绿地毯。青春的麦苗正在拔节;那金黄的油菜花,银白的萝卜花,紫红的草子花,把田野画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彩画。蝴蝶在花间翩翩飞舞,蜜蜂为采蜜而忙忙碌碌。
车到竹溪,山村被群山环抱,空气格外清新甜润,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山峦连绵起伏,满山青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上许多竹笋破土而出,村民们肩扛锄头,背着竹篮,兴高采烈地在掘笋。
从浦桥到竹溪,公路两边的村庄都建起了一座座三、四层高新房子,不亚于城里的别墅,呈现一番新农村的新景象。爷爷说:“这几年,改革开放使农民富起来了,新房子越建越多,越来越漂亮,农村和城市没有区别了。”
当浓浓的黑暗笼罩大地时,第一只灯泡如启明星一般照亮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灯泡,可你是否想到过爱迪生发明灯泡过程的复杂和艰难;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南北与东南名山北雁荡山、中雁荡山相连,从乐成往北或经王十朋故里四都皆可到达,我们从乐成北门出发。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3
清明节的时候我和妈妈、爸爸,还有我的外爷去曲江南湖遗址公园游玩了。
清明节的早晨,爸爸、妈妈早早就穿好了衣服,他们急匆匆的叫我起来,我眯着眼睛极不情愿的起了床。
我们出发了,我拿着我的小一边走一边玩,很快我们就到了曲江遗址公园,坐在车上远看公园门口那个标志性白色热气球高高的飘着,像一个大大的球形棉花糖飞在空中,等我们走近了,只见哪里是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儿童,还有很多年轻人,特别让我兴奋的是还有几队穿着军装列队游览的解放军,门口不远处浅黄色小火车不时地鸣响汽笛,像在催促我们赶紧上车。由于天气晴朗,很多人都带着照相机为家人拍照。
进入公园以后,只见平静的湖面上飘着很多游船,湖边岸上的柳树都长出了嫩嫩的枝叶,浅绿色的柳条像是春姑娘的头发一样柔软的垂了下来,随风飘荡,有些地方的柳条比较低,我还跳起来摸了摸它们,我也想感受一下春天。湖边的亭廊上挤满了喂鱼和休息的游人,岸边红铜质地的侍女和人俑的雕塑旁边挤满了拍照合影的人,岸边的草地上人们三三两两的坐着,那里开满了美丽的桃花和樱花,洁白的白玉兰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
最有趣的事,我还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是我们在游园的时候发现了一位5岁的小男孩,爬在桃花树上下不来了,急的直喊妈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我看到了赶紧跑过去帮助他,把他抱了下来,然后我们就成了朋友,我们一直在家长的后面玩,只到天色不早了,我们才提着手中的食物回家了。
由于我在西安,虽然我没有回老家祭奠故去的亲人,但是远在外地的爷爷和奶奶,他们表我们去祭奠了故去的亲人,不管怎么说这次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既帮助了别人,交到了朋友,也游览了南湖公园,学到了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4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是清明节,因此,我们一家准备回老家给爷爷扫墓。
我坐在车里向外张望着,我看见好多的树上面已经很少有花了 , 但是,地上的粉花瓣却特别得多,像天女散花。突然,我觉得好晕,因此,就靠在妈妈腿上睡着了。
等我起来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地问爸爸:“爸爸,什么时候就到老家。” 爸爸耐心地回答:“ 还有几分钟吧!”
于是我坐在车里,我看着表,表“滴答、滴答”的响着,好像在说:“耐心等待、耐心等待……”终于,我等了七分钟,我们就到达了老家,我们先回家里拿蜡烛、香和纸钱,然后就去了墓地。
一路上,天灰蒙蒙的,阴沉沉的,感觉就要下雨了,我突然想起了《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有点悲伤,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地,我和爸爸用铁锹把坟上面的杂草铲掉,再培一些新土,好累呀!然后摆好祭祀品,点上蜡烛,上上香。现在,只剩最后一个任务,烧纸钱,为什么要烧纸钱,爸爸告诉我:“烧纸钱是因为只有在天上的人(也就是死去了的亲人)收到了这些纸钱,在天国上好好享用。”
于是,爸爸就拿出了打火机,在一张纸钱上面开了火,于是,我们一张一张地扔向被点燃的纸钱,火苗很小,这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小小的火苗吹成了熊熊大火,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烧纸钱,不到一会的功夫,我们就把纸钱全烧完了,不过,在烧纸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大火很容易烧着你的,也容易引发火灾。最后,我们一家给爷爷鞠了三个躬。
回到家里,我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去扫墓呀?” 妈妈笑着说:“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因此,我们就要在清明节来祭拜死去的亲人呀!” 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渐渐懂了,扫墓,也就是要祭拜死去了的亲人。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时的场景。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由来吗?
清明节有一个很奇特的由来呢!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清明节气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我跟清明节还有一段故事呢!
今年,我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扫墓,爷爷、奶奶在路上买了很多的纸钱、清香、假花等等,还带了一把扫帚,我不理解,问他们,他们也是一笑,并没有回答我。我再想问时,妈妈把我拉住,说:“你等会儿看看就知道这些有什么用了。”
妈妈说了这些,就不大和我说话了,我也没有再问了。这些大人们也真是的,老说要我不懂就问,可是,我一问,又都不理我。又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墓园。奶奶把东西拿下了车,再带着我们来到三个墓碑前。奶奶一边把纸钱分成了四份,又掏出打火机,点着一堆纸钱,火“呼呼”地燃烧起来,火中的纸钱一点点地在破碎,一点点地变成了灰烬。在火中,纸灰不停地在空中飞舞,一片片的碎纸从空中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我们头上,有的越飞越高,如同要飞到天上去呢!纸钱烧完后,奶奶向墓碑作揖,又用扫帚把灰烬扫在一起,扫成一堆,我这时才明白扫帚的作用了。扫墓扫墓,这就是扫墓啊!我问妈妈:“奶奶还迷信啊?”妈妈说:“那不是迷信,是对祖先的崇拜和恭敬呢!”
是啊,没有祖先,哪有我们。祖先们虽然离去了,但我们之间的亲情联系永远不会消失!
回家的.路上,天空还飘着细雨,正如千年之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这雨中,有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有美好的回忆!
清明见闻的作文篇6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人们忙于或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或浸种耕田,育秧培苗;或换季生产,重塑商机。
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近年来,南京人扫墓似乎提前了行动,不到清明日,扫墓之人已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拥挤不堪,马路上也经常会堵车,无端浪费了光阴。在我看来,扫墓是人之常情,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长辈,清扫一下坟地,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未尝不可。
但是,许多人扫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点烛、烧纸、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仅污染了环境,妨碍了别人的生活;又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设法予以避免(据报纸报道,每年都因扫墓而引发多起火灾)。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扫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环境,献一束鲜花,足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崇敬。
人虽逝去,但亲人之间的感情,是难以忘怀的。活着的人去给逝去的长辈扫墓,则是一种礼仪,故扫墓也是表达一种情感。 纵观历史,许多三代以上的祖坟,除了轩辕、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问津。外戚之坟,更不必说了。可见扫墓这种关系,大致上只能维持三代到四代,其远代祖宗,就无人顾问了。其坟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后修坟墓,占土地,与子孙争地盘,实属不当。有人问,火葬之后如何办?是不是再搞墓穴,作为长眠之地。若如这样下去,再过百年,墓穴遍地,泛滥成灾,令人担忧。现在已经有人提倡大海(水)长眠、树根长眠,即将骨灰洒入江海,或埋在树下,既卫生干净,又使逝者回归大自然,实属明智之举。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一种责任。但这种行动重在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感受亲情的温暖,度过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让父母操心、忧心,找各种事由,责难父母,而在其死后,又建墓,又祭扫,逝者如何感觉到!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清明见闻的作文最新6篇相关文章:
★ 寒假见闻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