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作品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启示,增加他们对作品的关注和喜爱,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1
以前就听同学们说起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高中学期必读的一本课外书,老师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认真阅读。我由于读完高一就另读技校去了,所以那时都不晓得有这样一本好书。最近授索了这篇电视剧,观看了四十来集,感慨万千,忍不住想写点自己观后之感。
这篇电视剧演艺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陕西平凡百姓的生活,其实也可说作者是借此反应了那时期中国平凡百姓的生活。它描述了孙少安一家人勤奋,自强不息,在逆境中摆脱自卑,永不放弃,用勤奋实现自己,赢回自尊。其实,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都似浪花一朵,在大海中确显渺小、平凡,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关键得靠自己选择该怎样去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孙少安,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男人,刻苦勤奋,乐于助人,为了乡亲们的利益宁愿自己挨批斗,开砖厂自己光景好点了也不忘帮助乡亲人脱贫。对自己的奶奶,父亲都很孝顺,仅管自己体力活重,吃不饱,但把最好的“白馍”让给奶奶吃,对弟弟姐妹也总是关爱有加,为姐姐家的琐事,弟弟工作的事跑前跑后,但唯独对自己的老婆秀莲动不动就来句“等下我捶你”,大男人主义的思想还是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或许是孙少安觉得秀莲是自己的老婆,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应该与他站同一阵线上,所以言语就随意粗暴了一些。
相比剧中一,二号人物,其实孙少安的父亲也是一个伟大而值得学习的人物,虽剧中描述的不是很多。他很早就丧偶,自己一个人拉扯四个儿女,照顾失明的母亲,为了弟弟结婚,把好一点的住房让给弟弟,帮弟弟办婚礼还借了好多债,自己还了好多年才还清,陪儿子,女婿挨批斗的好父亲。他做的件件都似乎是平凡的事情,可每件都让人感受到不平凡的爱。
田福军,人民的好干部;田润生,少平的`好兄弟;贺秀莲,少安的好妻子……一个个平凡的人,在那个艰苦岁月,平凡的世里,干着一件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就像孙少安所说“人不能穷一辈子”!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永远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美德,仅会现代的生活物资丰富,我们都不应忘记那时些贫穷与苦难,那些坚韧与顽强!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2
风来了又走,花来了又落,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平日里紧张而又充实的大一生活中,我从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平凡的世界》。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次见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在几年前,那时我正在上高中,我的语文老师建议我们有意愿的学生可以买这本书看看,来丰富我们阅读知识。那时的我因为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只是在图书馆草草地翻过此书。当我再拿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是一个普通的周六下午,窗外飘着朦胧细雨,我坐在图书馆的椅子上与书中的语句进行着默默的心语交流。人生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起来令我荡气回肠,沉浸其中。
说实话,再次触碰到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由于此时彼时在人生阅历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使我对重读这本书所得到的理解也迥然不同。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奋斗的过程中,他遭遇了不断的打击和挫折。如为了扩大社会自留地,她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暗典型来批判;在扩大砖厂时,因烧砖师傅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他就像一直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颤抖着,但是他并未放弃,而是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与之相反,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挫折和打击来临之日是多么胆怯,更夸张的还有人跳楼,当我们抱怨生活带来的忧愁,可曾记得那些淹没在历史泥土中的传奇人物,他们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孙少平对于前途的不懈奋斗,坚忍不挠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他出生贫寒,却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在尘世的喧嚣中苦苦挣扎,无论多苦,无论多累,他都不会轻言放弃,同命运的咽喉作斗争,同生活扳手腕,一生奔波,一世坚持。在做揽工汉时,即使环境再怎么恶劣,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在他得知田晓霞为救人而牺牲时,他仍默默地承受所有的一切;在煤矿事件中为了救工友导致了自己毁容时,他仍未放弃,勇敢的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与其相比是何其的幸运,又有什么理由去怨天尤人呢?
少安和少平两兄弟虽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生活着,但是他们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他们一次次在苦难中得到锤炼和升华,表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
从《平凡的世界》中,我也学会了许多。我从小学一路走来,经历的挫折无非是是一些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的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这又算什么呢?人生就是不休止的奋斗,无论是任何困难,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坚定心中的信念,一生学习,一生奋斗,这样,我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经历,平凡的所有。但却给予我们力量,净化我们的心灵。这本书陪伴了我的大一生活,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让我在奋斗路上不再孤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像少安少平两兄弟学习,成为一名不放弃不言败的人。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3
她把润叶塑造成了圣母,他让少安变得那么老土,他把少平演老了十岁。不管怎样,再拍《平凡世界》,就是向勤劳而忠诚的路遥致敬,向还在怀揣梦想,继续做梦的人送几片安魂药。
少安是勤劳的,姐夫王满银脑筋是灵活的,润叶是忠于爱情的,少平是刻苦好学的,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家庭是和乐而幸福的。但他们多舛的命运是谁造成的。这是导演无意中留给全民的考题吗?我不得而知。
现在的孩子们或许不理解,高富帅的官二代李向前咋就pk不过土的掉渣的少安呢?在爱情至上的润叶眼里,向前的体贴懂事会干家务等诸多优点都是那么令人生厌,因为不爱,你所有的付出便是多余。她对少安的痴恋,值也不值。换做现在,她这样出身的人根本对少安不屑一顾。怀念那个年代,那个还有爱情的年代。
少平的长相让我想到了一个高中同学,一个从未犯过话的同学,记得高三那个下雪的冬天,同学回家一周,再来臂缠黑纱,原来母亲暴病而死。此前从未注意过那个瘦瘦的男生,那个同学丧母后变得话多而贫,有男生在背后议论他和他家 ,这下好了,四个光棍了,烧火不发愁了。后来陆续知道同学是老大,下有三个弟弟,母亲是在民办教师转公办的考场上突发脑溢血而亡。
三十多年过去,想想我的高中时代,与男同学几乎无话,男女之间视如空气。75年的陕北难道比80年代的河北还开放?还是我家乡的小县城太封闭抑或是我自己太封闭,与男生毫无交集。伴随三年高中的是饥饿,这点与孙少平一样。吃黄的白的干粮,冬天五分钱的白菜汤都舍不得买。高三那年,腊月27放假,正月初四开学,中午买了一份白菜汤,汤里漂着一片白肉,几个黑色的麋虫的记忆固化在记忆深处,那时的天好蓝好冷。
情愿回到过去,只是为了看到蓝天,再次与你相遇。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4
周六晚上在酒店看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已经播出的前六集,过了一把瘾。虽然小说我已经读过几遍,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了如指掌,虽然没有了当年读小说时的那份热血沸腾和感动,但还是被深深吸引住,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对我来说,这是很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了。好在第二天是休息日,不用去客户那里讲课,可以安心睡个懒觉。
从周一开始,每晚下班回到酒店,匆匆吃过晚饭,开始追剧生活。没有儿子的“麻缠”,一个人可以安静地看完两集,完全沉浸在路遥所杜撰的平凡的世界里。看到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和田晓霞等次第出场,就像看到自己久别的老友一样亲切,也没有了一个人在外地出差的孤单寂寞。一边为他们的命运而哀叹,一边也为他们的变化而高兴。
从少平兄弟俩身上也看到我们兄弟俩青少年时代的影子,同他们一样我们也是农村的孩子,自小生活在贫苦之中,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求知中滋生梦想,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回忆匆匆那年,往事如昨,与剧中人的感同身受,不禁嘘唏不已。孙少安和孙少平是50后出生的农村孩子,我们60后和他们相差十年左右,相比之下也要幸运一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历史性变革让一批批农村孩子有了升入大学和进入城市的机会,这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个人命运,由人及己,抚今思昔,感慨颇多。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我看来,前者只能美好的愿望,或者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后者则是社会的现实,物质条件和社会大环境的枷锁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以羁绊和桎梏。人们出生的家境不同,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个人也无从选择,但这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少安和少平出生在黄土高原的农村,家境贫寒,少安13岁辍学回乡务农,帮助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干农活挣工分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上学。少安和润叶也是因为家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有情人难成眷属,让人惋惜不已。
少安在黄土地上起早贪晚不停地辛苦劳作,希望改变自己、家人和村人的贫穷状态,最后和妻子秀莲一起办起砖瓦厂,成为一位农民企业家,走上致富之路,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少平因为去县城读书,开阔了眼界,有了自己的梦想,也有了闯世界的雄心,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视野。因为当时还不能参加高考,不得不回乡务农,但还是不甘于命运的安排,走出家乡去黄原城里做了揽工汉,最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一步一步迈向新的人生征程。
即便人生而有不平等,譬如有家庭环境的不平等,有智力水平的不平等,但惟有知识和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我们的起点比别人的低,智力比别人差,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懈怠,更没有时间抱怨,惟有不懈努力并奋力追赶,以期改变个人的命运。正如儒家经典《中庸》中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好在知识并不独独垂青于那些生在富贵人家的幸运儿,也不会吝啬给于那些蒲柳人家的勤奋孩子,只要他们肯努力地付出,从这一点看上苍倒是公平的。一个人有了知识,便会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有了此种梦想,就会努力奋斗去实现之。勤能补拙,勤能生知,勤能致富,由此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5
无论性别、种族、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这就是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的体会。当初是我闲暇时打算以此书打消时光的,然而这部书却以非凡的魅力打动了我,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两天内)。唇齿留香,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书中所刻画的年代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一段距离,然而,她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关,意义是那么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那她为何如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字——真实。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我想,没有认认真真体会过劳动的人是读不懂这句话的。什么是劳动?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总觉得这本书是为劳动者而写的,因为没有哪几本书是像这样长篇大论歌颂劳动者的。尤其是对那些底层的劳动者们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一心追寻理想爱情的金波……如果你用心去读了,你会发现,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旁。
路遥把六年的时间用在了这本书上,写了十年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并成功刻画了在此历史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第一条线索是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动荡下,各个时期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描写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文 革的狂热,给农村带来了灾难;改革的春风给农村带来了希望。
各个人物都在改革的潮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恶成了善,善变得更善,文中始终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高唱着主旋律。
由于作者的生活体验的时间长与体验的真实,因此人物都是非常有血有肉。其中有几个人物给我影响最深刻,也从心里打动了我。
孙少安是孙玉厚家的长子,虽然是中学毕业,但是家境的贫寒让他过早地踏上了社会,与父亲一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他干活是一把好手,所以成了生产队长,而且是有名的一队队长。也因为家境的限制,他忍痛放弃了田润叶对他的感情,娶了一位朴实的山西姑娘。
因为穷,许多人看不起他们,但是生活的艰辛使他逐渐成熟起来,也使他不断想方设法地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办起窑厂烧砖,在经历了不少苦难后,他终于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农民,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虽然有他思想的局限性,但是这样的人物无疑是农村改革中的先进代表,是真实的。
他的弟弟孙少平是个有志青年,高中毕业后,也是因为家境的贫寒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踏上了社会。他为人家打短工,由于肯吃苦,差点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他又到城里打工并赢得了同学田晓霞的一段爱情;他后来又光荣地当上了煤矿工人,当上了工段长,成了模范。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练了他,使他不断成熟起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田晓霞的父亲虽然是省委书记,但田晓霞没有躺在阳光下,而是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一位光荣的记者,并最终在一次抢险中殉职。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对孙少平的爱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虽然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如此巨大。
……
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同时,活生生的不仅是他们的人,更还有他们的精神: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生活也没有欺骗他们。从这些人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生活的强者,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把这个精神用在我们的工作中,那么何愁事不成?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我们要的不是退缩,而是奋进!人生来不是为被打败而生的。轰轰烈烈的只是少数,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这样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作为我而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我的岗位决定了我不能虚度年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有这个责任指引他们前进,导向他们理想的生活。
国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们,因为社会需要他们来支撑,他们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的人生,这正是我们应取的人生态度。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6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是这个世界中渺不起眼的沙子,是这个世界中平凡的一份子。
一天晚上,窗外阴雨连绵,雨点印在了窗户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便翻箱倒柜,想找一本书看看。这时,一个陌生的影子出现在我的眼前——《平凡的世界》,这是爸爸买的一本书,他也让我看,但是我对这本书一直没有兴趣,便以“忙”的理由将它放到了杂货堆里,而现在,只好把它拿出来看了。
看了一个星期,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它朴实无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万人瞩目的英雄。它有的只是平凡的人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以及搏击者的奋斗。它仿佛是一位悠闲的老者,坐在古树下,笑看滚滚红尘。
它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本书,劳动与爱情、失败与成功、善良与狡猾在平凡的世界里交织成了一个网,而书中的人们就在网中穿行,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上演一幕幕话剧。
书中首先出场的是孙少平,他是一位有知识和远大抱负的农村青年,他不追求幻想,脚踏实地的闯荡,挥洒满腔热血。他是位有思考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他希望磨难,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让人感动,因为他的坚强,他能自己乘车去陌生的世界,从“拦工汉”到“煤矿工人”,他没有传奇的梦幻色彩,没有大多数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经历,他用他的执着,面对生活的磨砺,“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甩打几下就死了!”。而在他身上,又能看到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他为了师傅的名誉,痛揍他的师兄(弟);因为他的脸上划了一道大口子而摔碎镜子……作者创作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少平的血气方刚正是体现这点,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孙少安是书中的另一主人公,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勤劳、朴实、忠厚,为集体考虑。他有孝心,娶了妻子也不忘父母;他能忍受,在婚姻的选择上可以体现出——他舍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般配”的贺凤英结婚。他也是个令人感动的人物,作者仿佛总和他过不去,在事业上,他一再遭受磨难——因为圈地不标准而被“批斗”,砖厂在红火的时候倒闭……在爱情上,他不能和青梅竹马的恋人一起生活,他的妻子最终因为癌症而逝世……在家庭上,他从小就担当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可以说,他是全书中经历磨难最多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被磨难打倒,而是在磨难中成长,了解自己的责任——男人的责任。他的经历,令人同情;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世界,令人感动!
书中还有一个人,我也不得不说,就是“逛鬼”王满银。有人也许会问,这个人既不是主角,整天又无所事事,有什么好说的呢?他的确是有点令人讨厌,但是他也是有点可爱的,他能在劳教时仍面带笑容,表现出他的积极乐观。而他最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幡然悔悟,回到了村子,这说明他能自我反省,他令我感动,因为他的积极与知错就改,是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所必需的。
?平凡的世界》叙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的地方,里面有许多平凡的人,甚至连路都是平凡的黄土疙瘩,但是它却让我沉醉,让我感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想出众,没有人想当农民,没有人愿去挖煤,每个人都厌倦平凡,而我则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收获了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安宁。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篇7
作为一个原著党,看了十几集就果断弃了,可以说非常失望。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来自平凡世界的少安少平兄弟在面对时代变迁时不平凡的人生。可以说是每位青少年必读书籍。
但电视剧拍摄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令人非常失望。
电视剧对原著做了大量改动,在电视剧中,少安心思缜密,无所不能。在原著中双水村偷水事件写的非常好看,从大家不知所措到田福堂拍板决定再到计划实施。如果拍出来绝对是经典片段,但电视剧确是无限放大原著中没在现场的少安的作用,不惜用铁头功来劝别人。那干脆不叫《平凡的世界》,哪平凡了,明明有勇有谋文武双全。
电视剧还大量加入了路遥先生其他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一个看过路遥先生所有小说的读者来说,总感觉不舒服。
还有细节问题。就说一点,导演是把观众当傻子吗?故事发生在陕北当然说的是陕北话,但在电视剧中,作为亲兄弟的田福堂田福军一个说陕北话一个说关中话,还有还多说关中话的人。外地人不了解情况,作为陕西人可以说快被导演气死了,陕北话和关中话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怎么能混为一谈。
因为我只看了十几集,也说不出很多电视剧剧情细节问题。
当然该剧播出的时候,原著党的我非常失望,也在网上骂过,但很多人说已经很不错了,是良心剧,你行你上呀,你能拍出来吗。我也反思了,可能是我先入为主了,电视剧翻拍小说可能就是这样的。
但当《琅琊榜》播出后,特别是了解山影如何筹备如何选角如何实施,我就知道,《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只是导演编剧演员水平不行。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浪费了资金,恶心了观众。
没有用心去做,再好的ip拍出来的剧,大家回忆中国优秀电视剧,永远没有你!
读《平凡的世界》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平凡的人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