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书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品味电影中的音乐和配乐,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真挚和情节紧凑的赞赏和感动,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北京的观后感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1
2024北京冬残奥会将设置6个大项,分别是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和轮椅冰壶。首先来看冰上项目,轮椅冰壶是由冰壶运动发展而来,比赛项目所使用的的冰壶和冰壶项目完全一致。各队也都有四名成员轮流掷冰壶进行对抗。差别仅在于轮椅冰壶比赛没有刷冰,且投壶者必须在固定的轮椅上掷壶。除了可以用手掷壶以外,还可以用投掷杆挂住壶的上方来掷壶。在赛制上轮椅冰壶比赛为混合团体赛,每支队伍必须至少有一名女或男运动员,另外轮椅冰壶比赛只有八局,比健全人冰壶比赛少两局。
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岳清爽:对于轮椅运动员,他只能是坐在这个固定的轮椅的位置上。然后去靠着不能超过两米四五的杆,去投到对面的大本营。所以说在击打上,可能对于他们的这个点线,就要求得更加精准。那么在这种进营和占位的这种判断上,他没有任何辅助,完全是靠自己手臂和杆的这种结合,然后去推出这种力量。
冰球赛事素有勇敢者的游戏之称,而残疾人冰球项目无疑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增添了难度系数,队员需要坐在冰橇上参加比赛,他们用球杆较尖的一端推行冰橇,用像船桨的一端击打冰球,每支参赛队伍可由十五名男子队员参赛,其中应至少包含一名女队员。北京冬残奥会设置残奥冰球混合团体项目,设一枚金牌。冬残奥会并没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这些项目。雪上项目比较丰富,比如残奥高山滑雪,和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一样,运动员要同时掌握速度和敏捷度来完成比赛,下坡时速可达每小时一百公里左右。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分项共有五个,分别是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超级全能和滑降。每个分项都分为站姿、坐姿,视障三种类别。残奥越野滑雪也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能及耐力,运动员分为智障和视障,根据功能损伤不同,运动员可以选择站姿滑雪,也可以采用坐姿滑雪,在一对滑雪板上装备一张椅子,运动员坐在椅子上滑行,视障运动员与一名视力正常的领滑员一起参加比赛。在此之前冬残奥会上所设立的六个大项中我国仅开展了残奥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两个大项,2024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全部六个大项,七十三个小项的角逐。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2
除了各项目奖牌的突破,冬残奥赛场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自信顽强、乐观坚韧的品质更为打动人心。当两臂空荡的孙鸿胜冲下高山,他用22年与命运的顽强抗争证明,自己也可以站在冬残奥的舞台上;当无法行走的闫卓稳稳将冰壶推入“靶心”,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如果我可以,你们也可以”;当失去右腿的刘思彤如精灵般滑过旗门,她早已放下胜负,只想“享受比赛、享受人生”……尽管生活曾阴云密布,尽管命运曾遭遇不公,但每一位参加冬残奥会的中国运动员,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与一张张真挚的笑颜,把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定格成为一个个具体而感人的瞬间。这种对于生命的生动诠释某种程度上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这也让他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不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感动,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冬残奥会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让“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再次被高高举起。冬残奥运动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和热情告诉我们,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总有一种力量打动人心。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3
当我们正为百年不遇的2008北京奥运会激动时,张艺谋老师精心策划的奥运开幕式正向世人展示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科技发展。当体操王子李宁高举火炬飞在鸟巢上空,点燃火炬塔时,全中国都沸腾了!13亿中国人百年的梦想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此后的16天日子里,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国外友人有了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我们为运动员精湛的技艺而赞叹。
菲尔普斯,被称为“外星人”的游泳天才,8快金镶玉令世人惊叹!中国男篮面对强大的`对手美国梦八队毫不示弱,虽败犹荣,并且有史以来第三次闯入八强!中国乒乓球队更不用说……在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51枚宝贵的金牌,100枚奖牌,为我们的奥运画了个圆满的100分。
16天后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渐渐熄灭,第29届北京奥运会正式闭幕,在这个告别的时刻,我们却难说再见。隆隆鼓声揭开了闭幕式庆典,人们再次相聚在五环旗下,开始了这场送别仪式,阵阵银铃般的声响,颗颗璀璨如星宇般的光束,一起跃动在盛大的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声称这是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盛会。
当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该想想这些奋力拼搏的运动员呢?当你因为某种关系而不想上学或训练的时候是否要想想一些运动员冒雨参赛,颈上的金牌更加闪亮。当你因为小病痛作为理由而整天无所事事时是否该想想王楠,身患癌症的她仍在球场努力奋斗,赢得一金一银……我们该向他们学习,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上,努力学习。10年之后,我们一样为国争光!
再见北京,伦敦再见!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4
我看到电视里发布了2024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名字叫冰墩墩。它是一只熊猫,看上去非常友好可爱,胖墩墩的,憨态可掬。它拥有无敌超能量,可以穿越到无限可能的未来。
下午我出去玩时,发现冰墩墩正坐在楼下小区的亭子里。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冰墩墩就说:“你好,我很孤单,你可以陪我一起玩吗?”我爽快答应了。能和吉祥物冰墩墩一起玩,是多么不寻常的事啊!冰墩墩说:“我们去参加奥运会的高山滑雪项目吧?”我说:“我不会啊。”冰墩墩说:“我可以帮助你。”于是冰墩墩拉着我的手,“嗖”得一下来到了2024年奥运会滑雪现场。我在观众席上看到运动员们风驰电掣般从高山上滑下来,速度非常快,一会儿儿腾空而起,一会儿来个超级急转弯,真是惊心动魄,大家都看得兴奋不已,个个都为自己国家运动员呐喊助威。
这时我发现冰墩墩能量环转了起来,越转越快,只见冰墩墩脚上瞬间出现了滑雪板,手里握着雪仗。他也给我变出来了一套滑雪装备。我们摇摇摆摆地走向赛场,准备比赛。正当裁判要发号施令时,冰墩墩打了一个响亮的'响指,我感觉我的脚像长翅膀一样嗖嗖地往前蹿,不知不觉我完成了很多高难度动作,越过了重重困难,最后来了一个漂亮的刹车。我体验到了高山滑雪的刺激。我和冰墩墩竟然在2024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滑雪项目中分别拿了银奖和金奖。
我和冰墩墩从获奖的喜悦中缓过来后,冰墩墩拉着我的手,回到了亭子里。我和冰墩墩告别后,我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他们都不相信我。第二天我把这奇遇告诉了朋友们,他们都十分羡慕我。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5
“折柳寄情”,昨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中国式浪漫道别,再度惊艳全场。
打开历史的诗卷,我们会发现很多离别诗都跟“柳”或“折柳”密切相关。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这样写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他还在《忆秦娥》里写到:“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在《金陵酒肆留别》也写到:“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就其他诗人而言,王之涣曾写过:“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白居易也有:“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可以说,在古诗里此类诗句浩如繁星,不胜枚举。之所以会在离别诗里出现这么多跟“柳”有关的意象,跟古人的送别文化——折柳相送,是密不可分的。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古籍《三辅黄图》中曾有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因此一般认为折柳赠别的风俗形成于秦汉之时。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送别人对即将离开的亲朋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此外,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生动的体现了柳树生命力的强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就如同柳枝随处可活一样。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路途安全的祝愿。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驱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带上它,可使鬼怪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行人旅程的平安。
在我国古代,“折柳”一词还寓含“惜别怀远”之意。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的人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即将远行的亲朋。这是一种古代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6
2024年2月4日,大年初四,正值中国的24节气之立春,就在这一天,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世界的见证下盛大开幕。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作为一个10后,我错过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但有幸赶上了2024年的冬奥会开幕式。
开幕式于2月4日20:04分开幕,在第24分钟的时候,中国队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入场,电视机前的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载歌载舞、气势恢宏的开幕式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那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定格在我的心中。
2000米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决赛,滑道上来自各国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全幅武装,各就各位,整装待发。只听见“啪”的一声枪响,中国队范可新快速跑起来,趁着助跑的惯性在冰面上飞速滑动。第二棒曲春雨超过意大利队,第三棒任子威赶超加拿大队冲在最前面,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身穿红色赛服的中国选手武大靖第一个冲出终点,中国队稳扎稳打赢得了本届赛事的首枚金牌。中国队,好样的!
冬奥会发布了吉祥物“冰墩墩”,一只胖乎乎、非常可爱的大熊猫,它头部外壳装饰彩色花环,是一名航天员的样子。别看它胖乎乎的,它可寓意着创造未来、探索未来。软萌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在北京热情欢迎全世界的朋友。
北京冬奥会,激情的盛会,运动的盛会!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7
2024年2月4日晚,一场隆重的、壮观的、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在中国北京“鸟巢”里举办了,这场全世界的盛会是多么的精彩啊,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骄傲!
冬奥会开幕式的日子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北京冬奥刚好又是第24届,有心的节目组就将中国24个节气制成了一段视频,用于开幕式开始的倒计时。视频的效果美极了,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配上一句句经典诗词佳句,喜上加喜,美上加美!“清明时节雨纷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特别的诗情画意,这场运动与文学的碰撞,这场国际奥林匹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碰撞,擦出了与众不同的绚烂火花!
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24年在北京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举办过双奥的城市,让全球的人民感到敬佩。
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没有大牌明星、没有专业歌手,有优秀的运动健儿,有老人,有可爱的小朋友,这让世人看到了奥运会开幕式的亲民,也让世人看到了活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从2008到2024年,从夏奥会到冬奥会,北京的发展举世瞩目。北京再次张开臂膀,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
去北京的观后感篇8
在参加北京冬残奥会之前,中国残奥代表团仅在上届冬残奥会取得了一枚金牌。在很多人看来,中国队在本届冬残奥会取得的成绩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看似意想不到,实则意料之中。“残疾人积极参与(冬季)体育项目,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表示,“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关心和支持。中国残疾人又非常自强不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成功。”
中国残奥代表团创造了历史,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
作为此前巴西代表团的一员,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曾参加过北京2008年残奥会。不管是防疫政策、场馆条件、无障碍环境,还是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贴心服务,本届冬残奥会都给帕森斯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北京的观后感优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