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5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以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通过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5篇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

2、能运用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倾听人声,比较声音不同

1、倾听幼儿身边不同的声音,说说他们声音的不同。

小结:原来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音量大些,有的小些,有的粗些,有些细些、有的语速快些有的语速慢些。

大胆尝试,变化不同的声音

1、讨论并尝试:(xx老师我爱你)

二、关键性提问:你能变出不一样的声音吗?

追问:(你能变出几种不一样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变的?)

2、挑战度升级:根据出示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变声。

三、角色变声

1、出示动物角色能根据外形特性故事情节进行变声。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以孩子们多变的'嗓音为探究材料的科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探究过程快乐。

1、快乐的游戏情境。

以幕后打招呼的游戏导入活动,先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粗细,进而探究声音的其他简单变化,再到技术加艺术化的口技尝试,让幼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

2、快乐的交流表演。

教师没有泛泛地讲解声音有多少种变化,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地交流一句话来体现他们探究的声音变化的过程:声音变粗变细、变快变慢、变高变低亦或是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在模仿口技表演环节,幼儿很主动地要求表演,技能上无可厚非是欠缺的,但表演的范儿还是十足的,俨然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口技演员,纷纷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经验提升无痕。

1、无痕解决重难点

幼儿如何能合理有序地将自己探究的声音变化的方式尽数来交流与表现呢,为了解决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记录表,尝试让幼儿自己做记录,这样便于记录者交流,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考过程,同时也能让其他幼儿参与其中来提出问题;幼儿是否能运用各种方式来变化声音呢,我设计了看标记演唱《小兔乖乖》的歌曲,演唱有三遍,这三遍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类方法的运用,使难点易化,有利于幼儿主动建构提升经验。

2、无痕提升再拓展

科学集体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于是我精心准备了一组口技大师表演的声音与视频《边防哨所的一夜》,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萌发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科学活动。

2、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能够集中注意力听音、辩音,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

3、认知目标:对不同的声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确不同物体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初步懂得振动发声的原理及认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的音频;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各项乐器的音频。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音频导入

1、播放音频,其中包含沙锤声、鼓声等。

2.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沙锤声、鼓声、铃铛声...

二、互动探究,认识声音

1、提问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唱歌、打鼓、弹琴...

师:你们知道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幼:吹、敲、打...

2、实验演示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1)实验:敲鼓。

①教师敲鼓,选取个别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②师幼互动:

师:老师敲鼓听到什么声音?

幼:咚咚声。

师:手放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幼:麻麻的。

③教师总结,呈现原理:敲鼓使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了声音。

3、认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1、师幼互动知道耳朵接收声音。

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到声音?

幼:耳朵。

2、对比音量,感知耳朵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1)教师分别轻轻敲鼓,和种种敲鼓。

(2)师幼互动: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第一种好听,第二种很吵。

(3)教师总结:我们的耳朵喜欢好听的声音。

3、讨论: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该听哪些声音,避开哪些声音?

三、迁移操作,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1)摆出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

(2)请小朋友玩一玩儿桌子上这些乐器。提醒幼儿:

①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②注意力量,发出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结束:听音辨物——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请幼儿最快找出物体。

如:教师播放小铃铛的声音,请幼儿在乐器中选出并举起小铃铛。

活动延伸:

模仿不同的声音,请父母猜一猜。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能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

2、通过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一定的做实验记录的能力。

2、实物准备:录像机、大音响、ppt课件、大鼓、砂纸(人手一份),豆子、棉花、玻璃杯和筷子(每组三个)、水(四量杯)、毛巾(若干)、水彩笔(四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ppt,用闯关的方法让幼儿猜测三种声音:打雷声、心跳声、木门的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

2、讨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猜想)

二、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1、敲打撒满豆子的鼓面,请幼儿观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碰撞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2、请幼儿尝试用砂纸发出声音,感受其震动,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小结:物体相互摩擦产生震动,就发出声音了。

3、讨论:这两次实验发现声音产生的共同点。

总结:物体震动会发出声音。

4、延伸:如果不想让物体发出声音,那么就是物体停止震动。

三、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材料,从而探索声音的'不同。

1、出示三个水杯,猜想:如何做到分别敲击三个水杯,如何让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幼儿动手实验验证,找出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

3、每组幼儿派一名代表说出小组实验的结果。(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

4、延伸:说出听音乐时和听噪音时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引导幼儿平时要轻声说话、玩玩具等,不要制造噪音。

四、讨论声音的作用,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1、讨论: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观看ppt,初步了解声音的以下作用:

(1)辨析熟悉的人。

(2)挑西瓜。

(3)用听诊器看病。

3、请幼儿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活动准备

1、花朵图片7个;黑板。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花7朵、操作单、马克笔。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2、送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给小猫和小兔,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每人有几朵花?让我们把桃花儿分给小猫和小兔,可以有几种分法,并将你的方法记录在操作单上。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在黑板上展示几名分法不同的幼儿的操作单,并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1)游戏“涂一涂”

使用红、绿两种水彩笔将操作单中的花涂上颜色,要求每次两种颜色的数量不??

样。

(2)游戏“猜棋子”

先做完操作单的幼儿拿着操作单去找一位实习老师。实习老师在检查好操作单后,每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花儿,一人将7朵花儿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花儿,猜另外一只手的花儿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花儿,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5篇相关文章:

大班关于水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温度计大班科学教案6篇

大班科学电来了教案反思8篇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7篇

捉空气大班科学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推荐8篇

水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优质8篇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