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好教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仔细设计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两课时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两课时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两课时教案篇2
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网络一起去领略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读课题(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2 看雾凇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
),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板书设计:
29、雾凇
奇观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课后小计:
在教学第二部分,没有孤立地讲解雾凇形成地原因,要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淹没、模糊、渐渐地、慢慢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体会,在感悟、朗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雾凇的形成过程。同时播放雾凇的录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觉。
两课时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岭多
13、林海、林多、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
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岭多而温柔
13、林海、林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两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田字格,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一三五七九”。
2.指名朗读儿歌。
3.齐读儿歌。
二、学习写生字
1.认识田字格
(1)在黑板上画一个田字格。
(2)师讲:田字格由横中线和竖中线构成的,横竖中线的十字交叉又构成了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3)指名认田字格
2.学写“一”字
(1)电脑屏幕出示带田格的“一”字,请同学观察“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请学生观察老师书写时的运笔过程。
(3)学生在课后第三题写一写题中找到“一”字,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执笑和写姿势。
3.学写“三”字:
(1)总结“一”的学法:
①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②观察生字的写法
③自己亲自实践
(2)按上五年级教案:背 篼字,在写之前,让学生思考先写哪个横,让学生知道书写时要按照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然后再让学生观察“三”的横有什么不同,观察好了,最后让学生描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写“五”字。
(1)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五”,让学生观察“五”每一笔的占格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2)教师范写,强调第二笔竖写得稍斜一点。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作业。找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请学生看看哪写的好,哪写的不太好。如:第二笔竖要写得短一点,第三笔横折的“折”要写得短一点。
(5)评议后修改,再独立写一个。
(6)再展示学生书写,看看书写是否有进步。
5.学写“七”字。
(1)观察占格位置:点击鼠标出示“七”
(2)教师范写“七”,观察横与“五”的横有什么不同?
(3)学生描红后书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展示评议。强调第2笔竖弯钩的“竖”不要写得太长。
(5)修改自己后再独立写一个。
(6)再展示。
6.学写“九”字。
(1)自己观察占格位置后描红,记住笔顺。
(2)独立写一个。
(3)展示评议。注意“横折弯钩”的“横”应从横中线上边一点起笔,向上斜一点。
(4)电脑出示“九”字,一起观察,然后教师范写“九”字,注意先写撇,教师强调“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5)学生独立书写第二个字。
三、巩固复习
1.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yī sān w( qī ji(
一 三 五 七 九
2.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
3.朗读儿歌。
两课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扣住语言文字诵读、感悟、体会,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修筑京张铁路的吗?
师生交流。
(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课文,透过修筑京张铁路中的点点滴滴来感受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二、品词析句,感悟人物。
詹天佑杰出的才能、爱国的热情,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谁来说说这三件事?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件出示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用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读学习。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詹天佑说的话,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从詹天佑说的话中你体会出什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高度负责)
指导朗读。那就请你读出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正是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了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感受一下。
(2)他是这么说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从他的做法中你读懂了什么?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请你读好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怕环境恶劣,更不怕危险)请你读好这句话。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詹天佑克服困难、风餐露宿)请你读好这句话。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詹天佑不辞劳苦、夜以继日)请你读好这句话。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詹天佑身为工程师并没有高高在上,却不耻下问,多么谦虚啊)请你读好这句话。
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夜以继日、不耻下问,凭着这样的精神怎么会修不好京张铁路呢?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来感受一下。学生齐读
(3)了不起的詹天佑,他这样说这样做源于他的一个信念,课件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引读:这是……失掉信心。从他的想法中,你明白了什么?(修筑好铁路的坚定决心,爱国之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会带来什么后果啊?会遭到讥笑,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更会使全国人民都抬不起头来。
师叙述: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遇到困难永不言弃。所以,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又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此时,他还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正是詹天佑坚定的决心,爱国的热情,使他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勘测线路。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请你读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如何克服困难开凿隧道的?在纸上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再看看詹天佑又是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想想火车是如何开上陡坡的。(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指名上黑板画画开凿隧道示意图。(老师已经将居庸关、八达岭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我想请两位詹天佑上黑板来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4.点评:画对了吗?詹天佑,我想问问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开凿隧道啊?(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有采用这种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画对了吗?你这是什么开凿法呀?怎么和他的不一样?请这位詹天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为什么这样设计啊?(因为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一半的工期)师:缩短工期就意味着可以提前竣工,用行动来给你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5.当詹天佑和施工人员来到青龙桥附近,施工又到了一个大难题?指名说困难。(由于坡度大,火车无法开上去。)教师板书青龙桥附近地形。
6.师叙述:詹天佑心想:设计隧道?不行,不符合设计隧道的条件。要不把这个陡坡铲平点?也不行,用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了。如果这坡度变缓就好了,他就这样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谁来说。
教师画示意图,边问:为什么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为什么采用两个火车头?
(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减缓坡度,采用两个火车头,增加动力。)
7.指名上黑板演示。(现在,我请一位列车驾驶员来把火车开过这座山。)
恭喜你,开过这个陡坡啦,更恭喜詹天佑,他的设计成功了。
8.无论是竖井开凿发,还是“人”字形线路设计,都可谓是巧夺天工啊,从这些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难怪人们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整体概括,升华主题。
1.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不满四年就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个四年里,你可知道詹天佑经历了多少磨难?这是老师收集整理的一段资料。(课件出示)默读。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总是想:(师引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假如你来到青龙桥车站,站在詹天佑铜像前,你会如何赞叹?
你真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修筑的京张铁路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你真是杰出的工程师,多少创新设计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你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
四、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读一读,深入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
2.制作一份关于詹天佑的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均可)。
附板书
勘测线路
詹天佑 开凿隧道
杰出 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
两课时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