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深入探究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诱导预读,把握文章大意
1、我们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看到“跳水”一题,你是如何想的?
2、预习中遇到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二、引导细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a、写了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b、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2、讨论交流
a、写了谁和什么之间的事情?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水手(取乐)猴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取乐”一词)
b、①水手取乐猴子,这只猴子的表现如何?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它的不好的表现?
放肆(任性,一点不受约束)(通过查字典和结合文章理解词语)
②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它的放肆?
c、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①因而这个词把前后联系起来了,但意思不好讲,谁能换成另外一个词,但不能改变原来的意思?(因此所以于是就便)
3、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①结合生活实际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③通过换词理解词语。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速读课文。(现在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读第二、三小节,能读多快就读多快,越快越好)
2、讨论交流
①第二小节猴子把玩笑开到了谁的身上?请用一个字概括猴子和孩子发生的事情?
猴子(逗)孩子
②第三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孩子(追)猴子
③如果我让你们概括一下这两节的段意,你会吗?你将采用什么方法?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3、总结学习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①采用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②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压缩后和起来。
4、猴子是怎样逗孩子的?文中用了一系列什么?(动作)
①从文中找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②猴子究竟怎样逗孩子的,你们还没有看见过,读书一定要读到像你们亲眼看到才算真正理解了。为了帮助你们理解,我放一段录象。(请闭上你的眼睛:一块大屏幕,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一艘大轮船,一群水手,一只猴子,船长的孩子)范读第二小节。
③读书时一定要想象,就像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一样,这样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
5、请用这种方法默读课文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想象。
②讨论交流
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呢?(自尊心)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这一追,最后他们追到了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
①这一段话作者讲了几个要点?(走上横木全都吓呆了)
②哪几句话写了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的原因?哪几句话写了人们吓呆了的原因?
2、“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有危险吗?他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呢?
3、人们吓呆了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这种情景该如何来形容呢?(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
4、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心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这个孩子呢?
(四)学习最后两节。
1、时间来不及了,这个办法不行,那个办法不妥,这时船长出现了,齐读第五小节。
2、思考并讨论:
①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呢?(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②如果孩子不跳水,船长会开枪吗?
③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3、最后那位孩子怎么样?(得救了)水手、船长会对孩子说什么呢?
(五)归纳总结
1、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分别是什么?
2、地点:甲板桅杆横木海里
三、板书设计。
走上横木船长命令
(高潮)
孩子追猴子
(发展)跳水(结果)
猴子逗孩子
水手取乐猴子
(起因)
四、作业
1、写出与危险的处境相关的词语五个。
2、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文中第二小节)
3、课文中表现得最聪明的人是(),因为他()。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
2、通过分角色演童话剧,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31《快乐的王子》
2、学生齐读并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自学情况。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出示学习提纲。
3、先自学,后分组讨论交流。
4、反馈自学情况。
5、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谈体会。
6、假如你是王子,你会……
五、
1、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了这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有什么感想?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31*快乐王子
宝石无助的母亲
小燕子眼睛可怜的乞丐王子的伟大
眼睛可怜的小女孩
金箔片子穷人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
二、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特点。
三.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件展示精卫填海图,激趣导入
1、展示图片“精卫填海”,观察“精卫”的样子: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有点像乌鸦。
2、它是谁?回忆读过的“精卫填海”故事。
二、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片段,文白对照,学习神话
1、出示《山海经》中文言文故事片段《精卫填海》,教师在音乐声中诵读故事。
2、学生跟师学读文言文《精卫填海》,注意句读,读出味道。
3、借助注释或组词语,初步理解文意。
三、阅读白话文《精卫填海》,文白对照,走进故事
1、小组成员开火车轮读故事,扫除生字障碍。
2、小组展示朗读情况,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
3、进行文白对照,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在白话文旁将对应的文言文内容写上,注意整洁、美观、有一定速度。
(2)同桌互查文白对照情况。
(3)集体交流文白对照情况。(一生读文言文内容,一生对应朗读白话文内容)
四、再入文本,体会神话人物精神品质
再次浏览白话文故事,讨论交流:
1、精卫为什么要填平大海?
2、精卫能否填平大海?(可拟题辩论:你赞同精卫的做法吗?为什么?)
3、从精卫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宁死不屈,斗志昂扬、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4、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对待?
五、作业拓展,深化认识
1、续编故事:《小精卫填海》。
2、将故事编成课本剧。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能力目标: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2、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手段: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和别人发生过矛盾,产生过不愉快吗?如果有,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呐?
二、图片展示,观察岛
出示图片
提问:图中起争执的两位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解绳结:相邻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给绳子打五个结,另一个同学解绳结。所有组同时开始解,最先解完的一组获胜。
解开绳结后你的心情如何?如果这些绳结代表你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当他们被解开后,你的心情又会如何?
2、真心话大冒险:与邻桌的同学进行一次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说说你曾经宽容过对方而对方却不知道的`事。
四、课后拓展
假如以后遇到下面情形,你会怎么做?试着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1、同学撞了我或者踩了我的脚,虽然很痛,但她已经道歉,这时我会这样做:
2、同学把我的书本全部撞落在地,他连忙道歉并捡了起来,这时我会这样做:
3、同学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虽然她平时对我不是很友好,但这时我会这样做: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