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录好心得,从而丰富个人的思想,当我们内心有了新的想法后,可以及时写份心得体会来记录,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1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
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要素,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具有魅力的人,首先应该是守信的人,诚实的人,靠得住的人。
“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讲信用。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人共事。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够实践他们的说教,人们可以根据他的言论去判断他的行为,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前后矛盾,做一件事,我们不能确定他的行为的趋势,对于这种人是无法进行正常交往的,更没有什么魅力而言。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有时候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对方将强烈反感。“空头支票”会给人添麻烦,也会使自己名誉受损。在古人眼里的“一诺千金”可以说价值连城。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该远离而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2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就应遵从必须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回顾历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而有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几千年来,“一诺千金”更是广为流传。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诚信的地位又是如何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食用盐问题,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我们国家大多数地方都存在环境缺碘的状况,也就是自然水土环境中缺碘,这会致人摄入碘不足,危害健康。为此,我国从1995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加碘食盐,目的是为了预防缺碘。然而,一些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地区,近几年来却多次发现有非碘盐冒充食用盐流入市场。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现象,归根到底,都是这个社会的诚信缺失所导致的。
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中学生的诚信况状不容乐观。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例如,考试作弊的现象就屡有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几乎每次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的学生,就连高考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另外,学生说谎也成为一个令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学生因为害怕承担职责、为了为自己开脱而说谎,成为校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实,当学生把说谎当成习惯时,意味着从此不得不以诚信埋单。一个没有诚信的学生,又怎样能成为市场经济中合法的劳动者和经营者。
看来,诚信缺失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祥和安定的和谐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健全,科教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这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
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透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让每一个公民都投入诚信建设之中,让诚信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诚信要靠教育,同样也要靠法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法制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简而言之,教育与法制齐抓,才能让诚信在社会不仅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成为一种法律义务,才能让诚信之魂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最终让整个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诚信风尚。
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仅要创造出更加发达的物质礼貌,还要有更加先进的精神礼貌。历史的长河仍在流淌,我们在问题之中迈步前进。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潜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让诚信之花开出累累的硕果,定能让我们这个拥有诚信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流光溢彩!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3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清泉,纯洁心灵的一眼清泉。诚信是什么?诚信是浑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丝毫垢点。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花,能给整个世界带来芳香的花。
播种什么,收获什么;付出什么,回报什么。这是一种循环,一种法则,无法逾越。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人们心中的尤物。但是吕布的命运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但最终并没有成就一番事业。说到底,吕布之死还是由于他无诚信造成的——吕布有着非常勇武的性格,可是他却无谋而多猜忌。最终导致属下离心反叛,而他无奈之下只好向曹操投降,请求留用免死,但曹操因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在白门楼将吕布缢死。
不难理解,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如果人们播种的是虚伪,收获的就是失败。
16世纪末,荷兰的探险队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荷兰人自己的通往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路线。他们带着商人们进行贸易交换的货物启航。途中他们被困北冰洋,饥寒与疾病夺走了许多水手的生命,但他们没有动用商人们的任何货物;途中他们遇到风暴沉船,在奋力逃生的同时,他们没有丢弃任何一件打算用来交易的货物,最终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他们并没有完成使命,但临行前商人们所托付的货物却全部完璧归赵。这就是他们对商人良心的承诺。以诚相待,彼此间才有了沟通、合作。
商业上,太多规则,最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就是诚信。以诚相待,才有一面信用的旗帜,而信用就是金钱。付出诚信,回报诚信。
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只要怀揣着一颗真心,一片赤诚,必然可以征服一切怀疑,一切虚伪。但倘若心怀不轨,居心叵测,也必将在欺骗与背叛中绝望。
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普照大地,以她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友谊和尊重。
诚信时刻伴随着你和我,与我们同行。心想事“诚”,则心想事成。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4
"如今社会上,信用越来越受人关注。而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诚实信用的力量似乎越来越渺小。作为一代青年,必须坚守诚信的阵地,只有用诚信的美酒来酿造生活,才能活出无悔的人生。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悲戚,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生活如书,书中的字要我们用诚信认真去写,我们的生活要我们用诚信去呵护。
我们都渴求理解,我们都高呼理解万岁。我们都在抱怨这世界上为什么没有人真正懂我,殊不知,我们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解需要有诚信做后盾。如果一个人总是说谎,抑或他从未履行过他的诺言,那么他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吗?当然不会。没有真诚的感情支撑那一片友情的天空,去耕耘那一抹理解的沃土,我们的生活怎么会美丽多彩?
丢掉了诚信就等于丢掉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丢掉了可以搭筑人与人感情桥梁的基石。打碎花瓶敢于承认错误的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打碎别人玻璃诚实地承认并保证归还父亲赔偿玻璃钱的里根成了美国伟大的总统;海尔因为它的信誉而使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环顾四邻,随处可见信誉第一的招牌。诸多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诚信的重要作用。因为诚信,生活中少了欺诈多了理解;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笑容少了仇视;因为诚信,生活中多了友善少了漠然。
漫漫人生旅途,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走好,沿途采摘成功的浆果或是遭遇失意的荆棘都莫忘了诚信。许多年后,当我们觉得真的达不到理解万岁的时候,我们会蓦然发现原来那如嫩芽般绽放在枝头的诚信更值得珍惜。
诚信不意味着傻气,它意味着我们愿意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生活。让我们用自己的手,将人生这部大书写好,让我们以诚信作催化剂、作五线谱、做调色板,使我们生活的酒更醇,歌更好,画更美。"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5
习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口号。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且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更好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都寄予了很大期望。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九个字看似新鲜,其实是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过我们的最起码的做人原则,我们也在思想品德课上巩固学习过,可如今还是有一部分官员做不到这做人方面最基本的一点,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就是告诫部分官员不要把做人的起码标准都丢了,而是为老百姓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一心一意的为老百姓服好务。
众所周知,中国乃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更是历来都在推崇诚信,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等等关于诚信的俗语,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讲诚信就是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圈里圈外一个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尚且如此,何况对于领导干部了!古人云:“诚信乃为人之本”。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树立楷模。遇事先从大局考虑、想集体、想他人,最后想自己。要积极做诚信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不论处在何种情况都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真正的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毫不讳言,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在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中,仍存在着台上台下表现不一的现象:某些党员干部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格格不入。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四风”严重,有些干部不愿“走基层”,他们借口公务繁忙,高高在上,迈不开腿;有些干部又特别喜欢“走基层”,因为基层已经成了他们“作威作福、吃拿卡要”的宝地,礼物礼金,照单全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长此以往,就会窒息党的生命力。省纪委上个月再次公开曝光了5起涉及“四风”问题的典型案例。曝光的这五起案例实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起了一个警示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引以为戒,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纪国法,时刻淡薄名利,秉公用权,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我个人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也就是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从政习惯,这也是我们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素养。要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当作是一种责任,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始终以模范行动取信于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当作是一种精神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追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法纪悬在头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也要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当作是一种本分,追求名节而不追名逐利,始终保持思想纯正、行为周正、处事公正、有板有眼才行;更加要把“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当作是一种福分,做到走得直、行得正、坐得端,就等同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平安和幸福。新一届党中央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给那些拥有权力的人立规矩,让破坏规矩者付出代价。在这个过程中,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是领导干部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无论官居何位,这些底线都该守住。而且,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广大人民群众用眼睛盯着瞧着,可是即便现在网络发达,微博更新快速,依旧改变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他们依旧我行我素,贪图享受,追逐私利,眼里看到的、心里装着的,不是人民的疾苦,而是个人的得失,这种想法做法最终会指引其滑向犯罪的深渊。
领导干部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修德、加强作风建设。古人说,为官者要“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实际传达的就是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所表达的,正是修心、治身的基本理念。领导干部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多做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的事,要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解民忧、聚民心、帮民富、保民安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良好作风,以身作则,树立好形象,更优地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更快地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另外,对于政府机关来说,一个积极向上、运转有序、关系融洽的和谐环境,有助于提高执政能力,有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助于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每个人来说,有助于进步和成长。讲诚信,就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形象。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创建需要诚信来支撑凡事都讲诚信,“人无诚不立”,“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就个人而言,只有诚信,才能赢来别人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带来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要言必行,行必果,尤其和企业打交道,和投资方打交道,要不这个话不说,说了就必须办。懂规矩,就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领导干部懂规矩,就是要知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谁不明白!必须熟知、遵守我们制定的每一个规矩才行,它就像标尺一般对我们规行矩步。当然,在不懂规矩的人中,的确有那么一部分人真的不懂规矩,但更多的则是“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规矩之外,习惯于搞特殊、耍霸道,随心所欲、无所禁忌,特权思想浓厚,官僚习气十足,陶醉于、沉迷于“当官就是爷”,不思党章要求,不讲党性修养,不想群众安危,“不照镜子不洗澡”,这种现象不制止,对一个不懂规矩的干部,群众大不了会对其“臭而远之”,但如果有一群不懂规矩的干部,党的威信在群众心中就会大打折扣。守纪律,就是要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机关每一位同志都要懂规矩、讲程序、守纪律,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心,常怀律己之心,不贪图享受,不攀比待遇,不谋求私利。
改进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更好的践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时刻告诉自己,我们走的是群众路线,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警自励的“廉洁线”。党员领导干部一旦与群众路线的要求背道而驰,忘本褪色、蜕化变质,必然为党纪国法所不容。所以,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坚定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的为名务实的服务!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篇6
这是擅长把握流行脉搏的读书人公司的又一出版物,他们第一本书是意外成功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而《诚信的背后》则是一本财经小说,这是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一个新亮点,也许将是--年的一种流行趋势。但说是小说又不确切,这本书中用的公司名甚至人名都是真实的。作者把矛头直对华尔街、摩根士丹利,指责他们在金融衍生产品中骗取了客户的大额钱财。据说,书一出版,摩根士丹利就到处收购这本书,可见他们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在《诚信的背后》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摩根士丹利将一个有问题的公司高价卖给了另外一家公司,挣了万美元的佣金。后来被买主发现,要求摩根赔钱,而摩根不但不赔,还开始在公司内部销毁证据。后来,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美国法院终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但那已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年的事了。仅仅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诚信的背后》的作者超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读完《诚信的背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点儿开窍:原来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业竞争的中心———华尔街,好人的同意词是笨蛋,也就是说,做好人和会赚钱永远都是两码事。但是,为什么一提到国外的超级大公司,我们就永远都会在潜意识中便接受他们又有诚信又会赚钱呢?其实这都是舆论惹的祸———书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动“配合”出版的数不胜数的传记、传奇,以及我们的媒体真糊涂、假明白的主动渲染。
如今,要找一本像《诚信的背后》这样说实话的书还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缘故呢?
?诚信的背后》唯一的缺点是离中国商业太远,但我相信在--年,此种“类小说”题材的中国本土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多,《灰商》、《圈子圈套》这些作品是这个品类诞生的一个重要标记。
关于诚信的感悟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