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读后感,既能复述内容又能展现思考深度,读后感就像思想的孵化器,让书中的智慧在读者的思考中孕育出新的见解,美篇六六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玩具岛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玩具岛读后感篇1
过很多大咖和育儿专家推荐,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玩耍的书。但是读完,真的把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脉络抽丝剥茧理的清清楚楚。真心觉得当父母真的是一件难度很高却又门槛很低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当父母之前都能好好学习,那么真的是tomorrowwillbedamnbetter!
很多父母有几大误区:控制型,贿赂型、放任型、忽视轻视低估孩子感受、消极后果惩罚等等。从词语的描述上就不是啥好词儿,并且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他们都错哪儿了就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读这本书,我很好的理解了情感引导的育儿方法。首先对孩子要有情感:一言以贯之——那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全心全意的爱你,不会放弃你。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特别警觉,如临大敌,反应过度,既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夸张的反应反而使得孩子只记住了你狰狞的表情和紧张的神经,或许孩子下次不会再犯了,但无形中的想象力也被破坏了。又或者你反而激起了孩子对坏事的好奇心,学会了不当着你的面的时候继续犯同样的错。正确的方式是,“轻拿轻放”(我总结的,嘻嘻),像拿易碎品一样,因为你越大吼,孩子就只听到的是“不许”后面的词。因为孩子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你不要看电视啦!孩子会自动过滤掉“你不要”,而接收到“看电视”的信息。不光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不信你听:千万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哦!哈哈,我再问:大象是什么颜色的?你肯定记住那是粉红色的了。所以不要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过度反应,那样只会强化它。轻描淡写,保护孩子的自尊水平,老话讲得好,响鼓不用重捶敲。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孩子明白你想要传达的意思了。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做出肯定,要么觉得理所应当,要么来一句“哇,你真棒!”“宝贝儿你太棒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也能感到这样的夸奖方式太不走心了,不够真诚。你说我棒,那我到底棒在哪儿啊。夸奖要具体到事,然后及时强化定义,“宝贝儿,你刚刚做的xx事情的表现……这就叫做诚实/勤快/乐观/独立/自信……”。另外就是针对于孩子的感受,要帮孩子明确具体的感受。“宝贝儿,你现在是不是感觉高兴/开心/难过/生气/愤怒/恐惧……”能够与孩子进行共情。然后孩子明确了自己当下的情绪,就可以把情绪“抓出来”了。这与西方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我是我的观察者,逐渐的,孩子长大后就可以认识到情绪处理情绪并从中抽离。可现实是我们很多时候会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哭啥?不许哭!一声歇了!”说起来真的捶胸顿足,因为我以前就会这么干,不许孩子有情绪,不承认孩子的感受!为啥我们会这么做呢?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啊!说不许哭孩子真的就硬生生咽回去了,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父母权威厉害的不得了。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要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凸显,比如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抑郁,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等等~很多人说,我们也是小时候父母也这样,不也好好长大了嘛?我只能说,如果你父母不这样,你应该不止现在这水平!
当然了,人生是单行线,没有平行轨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一次性用品,而有了孩子绝对算得上是我们的二次生命。但不是让你把所有寄托压在孩子身上,而是让我们再一次有机会体验你小时候朦朦胧胧的的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各个阶段。相信造物主给我们的智慧不是只让我们来吃每日三餐活一天重复一万多次的!无论你有无孩子,无论孩子多大,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育儿?伊斯兰圣训中说“学习知识从摇篮到坟墓!”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let"sdoit!与大家共勉!
玩具岛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一起长大的玩具》。我的心里像有了什么似的,它逼着我写出这一篇文章来。
?一起长大的玩具》是金波爷爷积淀多年的精品,在文学史上发着金子般的光芒!它的'文字里透着童真,透着童趣。概括了金波爷爷从童年到老年的种种趣事,意境优美,感动人心。是陶冶性情不可多得的精致美文,仿佛是一块已雕刻好的金佛。读之,心生欢喜,趣味无穷,给人找回童真的感觉。
我最喜欢《猪蹄儿灯》,因为它不仅给作者,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欢喜。猪蹄儿灯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支小小的火把。玩猪蹄儿灯,乐趣还在于它的制作过程。猪蹄儿灯嘛,一定要用猪蹄,可不是用整个猪蹄,而是用它的尖尖的小猪蹄壳。再和大人软磨硬泡的要猪油,没有猪油是一定做不出猪蹄儿灯的。而大人总是说一小块猪油可以炒一个菜的了。而我们总是回答:少吃个菜也要猪油!可见“我们”的决心之大啊!大人不愿捞了我们的面子,只好答应了。总之这猪油来之不易啊!接下来简单多了,找根棉线裏进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小小的灯就做成了。最后找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夹紧灯盏,就完成了。在作者的眼里,猪蹄儿灯照亮了人生的路。
?一起长大的玩具》的文字中充满童真童趣,言辞优美,是少年必读书,建议大家多看。
玩具岛读后感篇3
在这个“超长假期“里,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和女儿一起读书、上网课。平时忙工作,总觉得陪她读书浪费时间,心也总静不下来。这次,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于是,我们参考课本推荐书目,一本一本的细细品读开来。
这次我先来介绍《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吧。
人们小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玩具。金波爷爷的《一起长大的玩具》,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回归童年,在重温童年的.快乐,同时也在思考中重新认识那些有趣的玩具和游戏。抽陀螺、兔儿爷、泥泥狗、脸谱、鸡毛……
刚读到目录,女儿就嘟着嘴说,这些玩具她一个也没有见过,鸡毛也能算玩具?想想也是,称霸当代儿童玩具世界的非电子产品莫属!他们这个年代哪有机会玩陀螺玩鸡毛啊?我笑笑不语,示意她接着往下看。
“你知道什么是老鸹枕头和会走动的红玛瑙吗?”她想了想,摇摇头。“老鸹就是乌鸦,乌鸦睡觉也需要枕头吗?红玛瑙我倒是见过,可这会走动的红玛瑙又是什么呢?”我自言自语,也一脸疑惑的表示不懂。女儿一下就来了兴趣,翻到“老鸹枕头”认真的朗读起来。
“老鸹就是乌鸦,老鸹枕头其实是一种石头,有两寸来长,圆柱形的,很光滑。”“天傍黑的时候,把老鸹枕头悄悄放在屋外窗台上,等天黑了,老鸹就来叼了。”女儿津津有味的读着,边读边问:“妈妈,这和牙仙子的故事有点像啊!
我们把掉了的乳牙放在枕头下,晚上牙仙子就会来把它收走!”我微笑着点头。
你看,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晚上,女儿在金波爷爷编织的童话梦里甜甜的睡了。梦里,我仿佛也回到小时候,和伙伴一起抽陀螺、踢毽子……
玩具岛读后感篇4
玩具是每个大人都喜欢的东西,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对于玩具,仍然情有独钟的喜爱!看了这本《一起长大的玩具》后,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个物质缺乏,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忆起了我童年曾经玩过的玩具!
每个大人都有那个曾经的特定的玩具!我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男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枪,汽车等玩具,女孩子有各种的毛绒娃娃!琳琅满目!什么样式的都有!太幸福了!
像我们这代,物质条件不好,温饱问题都困难,哪有什么闲钱买玩具!那个时候的玩具,大多数都是自己做的!那个时候男孩都喜欢打杆,就是找的大人不用的.木头,一个短的,用小刀刻刻,两头尖尖的,再找一个长的小棍子,用它打。女生就找点母亲不用布头,用针缝起来,装点玉米,做个沙包!玩过的都是同龄人!哈哈!
我曾经有过一个正宗的玩具,是我爸爸给买的,叫“海燕”!我特别喜欢!它伴随我好多年!是个粉色的,绳是灰色的,晚上还有反光!用力摇摇,一拉发出海燕的叫声!它的中间是个椭圆形的粉色的东西,用一根的对折绳子栓着!因为它是个塑料的,现在已经风化的没有了!这是我小时候唯一玩的最好的玩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过节是快乐的,有玩具玩耍更快乐的!
让孩子多读一点像《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样的文章,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这代人的童年经历,感受一下传统的手工制作玩具,是有意义的!反过来再想想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后会让他有多一点的珍惜现在的拥有!
来,让我们一起,跟着玩具一起长大吧!
玩具岛读后感篇5
孩子都喜欢玩沙玩水,这点基本上是无可厚非的,allen也不例外。但是一直以来allen都不喜欢洗头,尤其是三岁之后连洗澡也不喜欢。我并不困惑为什么不喜欢洗头,因为每次洗头的时候水多多少少会弄到眼睛和满脸的水,这会让他超级害怕和不舒服,尤其是婴儿时期洗头都是全家出动,捏着耳朵,爸爸抱着,妈妈冲洗,已然让他觉得洗头是件非常浩大的工程,而且是身体全部被父母控制着。慢慢的长大,泡澡也变成了淋浴,他很乐意拿着花洒喷喷喷,但是踏出洗澡的那一步越来越不被小家伙喜爱。
在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前,我们就已经试过很多办法,而且也都差强人意,成功地让他洗澡。在看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后,我算是更加清晰了自己使用的方法。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主要讲情感引导的有效性。在我看来,何为情感引导,我的体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求合作成长,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看书之前,我很不理解allen为什么不洗澡,现在就我不完全的分析,
1.他要求洗澡可以,不要洗头;
2.当他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一定时间空间让他接受洗澡的事实;
3.洗澡的舒服对他来说远远没有不洗澡来得舒服,不仅需要给他讲述洗澡的好处,还需要给他洗澡的环境和条件以更充分和他接受的安全,比如:带着他最钟爱的托马斯去洗澡,让他爸爸陪着他一起洗澡,洗澡水温(可视)是他已经接受的洗澡的温度38度,等等。
书中也提到了,寻求孩子的合作,情感的引导前三个要素:播种——观察和判断——倾听。勤加练习,熟能生巧,受益匪浅。
练习播种。预防是关键,像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分享,如何让孩子顺利地离开玩具,我运用的是手机的闹钟,让他知道喜欢上闹钟,并知道闹钟的作用,当真正使用闹钟时能够遵守自己设定的时间。试想,我们成年人在生活中,被一个事物迷住,比如玩手机,我们用规定时间的办法是否是能见效的一种呢?提前告诉你的孩子:“夏天出汗,你可以玩泥沙,晚上必须洗澡。”
观察和判断。如果是在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你让他离开,换作一个成人,也需要时间来接受,这时不得不为,你可以给孩子以选择,让他自己来做决定。比如,孩子正在玩托马斯,你可以说:“allen,你现在正开着托马斯前往多多岛,如果是abby,我也不愿意离开,怎么办呢,你愿意带着托马斯一起去洗,或者等五分钟你送完了托马斯再去洗呢?” 三岁半的小孩可能已经会和你周旋了,回你:“都不要!”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都不要的时候,开心之余(小家伙会谈判有自己的'小心思了),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去引导他,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做沟通。“哇,都不去,今天我们去挖了宝藏,泥巴里有好多灰;allen还带托马斯去运了泥沙,随风扬起了好多沙;我们还扒在石头上看小蚂蚁(去回忆今天一天干过的事情);洗了澡我们才能上床,那allen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托马斯一起洗澡。”
“好!”
倾听。重复对孩子来说是做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最锻炼家长耐心的时候。allen可以无限重复“亨利进隧道”不愿意出来的情节。看到小沟渠会讲,看到下水道会讲,看到车子过山洞会讲,一切能和隧道挂钩的都会讲,一讲就是整集的托马斯给你讲出来。真的是无限考研, “尊重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而我也从中学会了去听每次讲的不一样的地方,去发现他的成长,去尊重小家伙的热情分享。此处还推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记住,你的一点一滴,孩子比你自己更加敏感,不要试图去敷衍他们。
玩具岛读后感篇6
如果你正因孩子感到焦头烂额,如果你想改善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你可能需要这么一本好书来指导你和孩子交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第一次一字不漏地读完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时,看到题目以为文中讲的是父母怎样陪孩子玩玩具。但翻开一看“情感引导”四个字吸引了我,决定好好地把这本书读完。
我是一名幼儿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妈妈,对“情感”二字特别熟悉,但“情感引导”却很少实践过,不知道在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
作为孩子的首位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认知情感,表达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而要让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帮助。
书中提到的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都没办法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认识情绪的方法。其实,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两种方式的影子。如盛怒之下,会命令、威胁、放任、否定等。常常想着要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有时情绪还是会失控,当心情不好时,儿子的任何举动都能让自己一点就着。都说天使宝宝和魔鬼宝宝,估计在我儿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也有一个天使妈妈和一个魔鬼妈妈。“温和且坚定”,首先是要温和的,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要不都管不住自己,还怎么去帮助一个孩子呢。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这样做,不是在惩罚你,而是给你设定一个界限,就是书中说的,温柔教导,适当约束,同时,还是坚定的,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一定要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能够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解他、尊重他,而不是与他站在对立面,他、指责他。也许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与孩子交流时,你是蹲着平视他的眼睛,还是站着高高在上的。此外,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原生家庭对婚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与爱人吵架、与孩子发脾气,都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留下的潜意识,因为小时候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却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只用吵架、生气来对付过去。其实,父母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没有哪个父母是有意要伤害子女的,他们可能也只是不知道仅仅给子女提供最基本的抚养还远远不够,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才可以更好地子女。人无完人,自己既然认识到了问题,就只有正视内心、不断自省、解决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出路。
育儿之路漫漫,很幸运,读完这本书,我真正地明白孩子们并不重视智力玩具或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我们这些父母的陪伴,在育儿之路上又多了一个宝藏。
玩具岛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想象岛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