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书写是对书籍内容的再创造,体现个人的独特视角,坚持写读后感,会让我们对作品的记忆更加深刻,不容易随着时间淡忘,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间失格,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1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闲下来去看了看这本著作。惊讶的发现才255余页,居然不是冗长的故事,倒是让我更能静心读下去。
不过一个下午便看完了整本书,大概不同阶级的人看这本书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阿叶的愁苦,是在家庭富足,挥霍享乐之后带来的精神上的.虚无。而我们,大多是平凡众生,为生活焦虑,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光去思考自己真正人生的定义。
对于前半部分的阿叶,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觉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识人间疾苦,烦恼着不知所谓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渐理解,我们没有办法拿自身的经历去评价别人的苦痛。为生活也好,为身体也好,为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没有一种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一种都能让他生出放弃生命的想法来。
看完全书,我感觉到的阿叶至少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然后他不过活了二十七载。精神上与这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让他少年白头,用烟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经为这种人生感到悲痛,他们实实在在应该是自由的大师,却被污浊冰冷的现实桎梏,变为水沟里的臭石头,眼看着自己污浊。这种痛苦,比死亡来的可怕。
又想到现在几乎是个精神世界觉醒的时代,无数人在重复着这种痛苦。为社会感到悲哀。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2
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叶藏卡在两者之间。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3
人间失格,英文名作no longer human,更为直接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
所有的小说都带有自传性质,一部小说无论是否虚构,总免不了隐含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以及精神世界的缩影。
这本书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太宰治通过主角叶藏来写就自己灰暗色调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内心。
恰逢时下流行的“丧文化”现象,许多人渴望通过读此书求得自证,开始寻找自己的影子并且思考人生的意义。
幼年时期的叶藏。不断观察着对他来说尚且陌生的世界,心里却满是对人类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对人类设计出的种种生活用品的意义也毫无头绪,对于人们经常倾诉的感觉也丝毫无法共情... ...
“总之,我对人类的营生仍旧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格格不入,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
这种“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所带来的惶恐不安使他觉得犹如身处地狱之中,于是他便选择了一个与人相处的招数——搞笑。
从此他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求取身边人的喜爱,变成了一个可悲的搞笑高手,也变成了一个谎话制造机。
幼年时的叶藏内心敏感、忧郁,将对人性的恐惧全部积压在内心世界的角落,却没有宣泄的出口。
他表面强装天真乐观的生活,让家人甚至是佣人发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于胆怯和不信任,叶藏从不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诉之于人,甚至被佣人们侵犯时,他依然选择忍受,因为现在的他已经不会说真话了。
青年时期的叶藏。开始了远离故乡的中学生活,在这里叶藏仿佛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绝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应手地向这些新面孔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变了他生活轨迹的两个人,一个是识破并揭穿他谎言的竹一,另一个是画塾里的同窗堀木,带他进入烟酒、娼妓、当铺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许可以说将他进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渊。
青年时期的故事便结束于镰仓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丧生而他却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协作自杀”的罪名。
壮年时期的叶藏。自被保送出来,寄人篱下的羞愧与禁止外出的压抑驱使他从寄宿的家里逃了出来,没有朋友,穷途末路的叶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机缘巧合,在堀木家里见到了静子。
忧郁寡欢又不善言辞的叶藏,让女人为之心动,叶藏自嘲自己“过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画事业的一塌糊涂、日复一日的无聊虚度、物质生活的拮据不堪使他整日沉迷于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渐与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于不想毁掉静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头,他不打一声招呼已然诀别,后又寄宿于京桥酒馆。
承蒙老板娘的照顾,叶藏又开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后,他开始画下流画作、染上了毒瘾...对世间渐渐不再恐惧,但他的世界却越来越呈现出地狱之貌,在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每况日下的双重折磨下,叶藏说“我必须死”。
他们便把叶藏骗进了精神病院,我们无从得知他在那里经历了什么,只是可以确认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这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却也能带给我们关于生的思考。
1、倾听内心的声音?小时候埋下的痛苦种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在余生里会不断得到黑暗的滋养,扎根于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的内心其实一直在诉说一种真实的语言,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它仍旧在不间歇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真实渴望。强大的内心力量是无论如何无法压制住的,而自我也是无论如何无法被欺骗的。
2、人与人的芥蒂?叶藏一生孤独无助,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过是玩伴而非那种所谓的“友情”。总有些时刻,我们自责于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于与别人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积极外向、乐观开朗的人,那群自卑内向又害羞的人们,由于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因此变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际的人,越是对尴尬的氛围不堪忍受,总是扮演着善谈的角色积极打破寂静。这种消耗总是让我们觉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一天的社会生活结束后,白天的喧嚣散去,黑夜的孤独袭来,这个世界不过尽是孤独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壮年时期的叶藏逐渐悟出“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的想法。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时常活在一种自我束缚之下,自以为捆绑于别人的目光之中,任何决定和行事总是会优先顾忌别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面对外界质疑丝毫不受影响的他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还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据说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悦,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这漫长的平淡里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回答命运提出的问题:关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经历了才会懂,也有些道理通过读书也能知晓。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4
?人间失格》再次编辑此书评,因百度百科后,久久不能平静。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该作品发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杀身亡。??????
当我并不知其上述内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这部作品的黑暗之极。我及其费解作者呕心力作的缘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编辑书评。觉得任何言语都无所适从,的确这样。于是,最后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结束了书评。
但是当知道开头的历史记载,看过了各种评论,有的说他软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在日本学术界频多对他感到不齿。生活的破产者,软弱无力。还有说他不如鲁迅式的直面惨淡的人生,迎头而上的勇气。当然也有评论对现实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悯......
对于作者,我想在写书的过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对于小说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执,无从考证。
所以,就小说本身,毁灭式。
对于作者,且不评论其自身的问题,因为我说过,任何言语,无所适从。软弱?奴性?颓废?我觉得不能那样讲,我们不是他,如果同样的时间、国家、环境、经历、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一切换做是你,不能保证那一刻会不会弃械投降。
可是对于现实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们的大多数人站在了残酷的一边,拥有着做人的资格拿着勇气、正义......摇旗呐喊。对死者的鄙视、无齿......招摇过市。我想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疑,具备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钟摆一样来来回回,周而复始,不同的是降临到不同的人,也许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为什么没有对世界说不,没有责怪小说中的太多数角色,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因此“你改变不了世界,应该改变自己”,这句话因此成为古训,于我们的心底根深蒂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运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为大,中国传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们似乎视为墓志铭。作者太宰治,因为内心的煎熬,强烈的内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属非自主神经系统,连基本的活着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最终走向的解脱,不失一种祝福。
诚然,如此悲观主义,带来无疑是负面的效应,但他,不屈辱你。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5
?人间失格》讲述转校生大场诚在新学校的悲惨遭遇,因为不了解某些游戏规则,又仗义执言,触碰了暗流势力,又不幸发现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于是在学生和老师的双重夹击下,最终被校园恶势力欺负至死。故事前半段着力校园暴力事件,后半段则重点讲述父亲的复仇。
前半部分比较曲折,后半段则有拖拉之嫌,但是野岛伸司关于人性的挖掘却比故事本身更加深不可测和耐人寻味。他把许多角色都注入了病态的成份,并且让这些“病态“痛快淋漓的展现在屏幕间,甚至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他并不忌讳什么,只是把平常人小心翼翼藏着掖着的人性阴暗一面用非常戏剧化的手段给展现出来了。他很大胆,也很勇敢。宫崎(体育老师)由于相亲屡次受挫导致心理失衡,丑陋的马脸总是狂怒着,他把气都撒到了学生身上,他有意识的体罚大场诚,以此减轻心理的扭曲;新见(社会学老师)是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也可以说是大场诚死后一系列故事的导演,他的人性其实已经全盘崩溃,虽然表面的他衣冠楚楚,他参与了大场诚之死的`暴力事件,暗自算计着这个可怜的学生,一切都在掌股之中的洋洋自得和不为人知。想透过机器的镜头捕捉人性的流露,最终还是执迷不悟,最后一双把他推下路轨的神秘之手是谁?故事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一双虚化飘移的手,却清晰可见纤细娇小,是森田老师吧,这个从最初的不谙事故、软弱、没有思想到最后的勇敢、坚定,她和大场诚是《人间失格》中仅有的美好和神圣,当然,美好和神圣还应属于诚的父亲和继母。影山留加的性格塑造得也很复杂,做为朋友,他和诚之间曾有过短暂的友谊,留加对诚始终保有一份纯纯的少年之爱,虽然是禁忌的,但却依然无法亵渎,诚在他面前跌落的那一刻,他明白他永远的失去了他,他无法留住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诚扭断的身子,鲜血从耳朵汩汩流出,他疯了。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下的事付着相应的代价,主动的或被动的,希望的或幻灭的,毫无悬念的,结局终究要以胜利做为句号,丑陋的人性被鞭鞑后得到了相应的报应,冤死的灵魂得到了解脱,诚在球场绽放的笑容犹如泥潭中盛开的莲花,父亲终于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亲手为他报了仇,继母也越来越散发着强大的母爱,森田老师最终能够大声的、勇敢的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你们被生下来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活着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尽早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吧!去了解一件事,朋友的生命就跟你的生命一样美好,爱你的朋友,就象爱你自己一样。”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6
一月读了很多书,这些书都写得很好,都值得一读。其中我最喜欢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札记式的小说,让读者直接窥探主人公的内心,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恐慌,痛苦和迷茫。起初我一直不懂,叶藏对人际关系的极度恐惧,他需要不断伪装,不断做出滑稽的行为来逗人发笑,甚至于他在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可以说,他一直在努力说服自己,取悦别人。后来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在思量这个疑惑,我想到我自己的一些行为,我总会有一些行为不是为了自己,而且为了取悦别人的。这个时候我理解了他。因为不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确定和自己接触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人,因而只能选择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方式来取得双方的平衡。这样的方式有时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很虚伪,但在大部分人眼中,这个人不是另类。这大部分不认为他是另类的人,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恐惧始终存在,所以他战战兢兢,却也一直没有死去。
关于读书:读书的性质更像是弥补,很多喜欢的,想看的书一直没有静下来看。前半个月在学校,很享受在图书馆泡着看书的感觉。回家之后琐事一大堆,有时间的时候没有心情,进度很慢。
没有很固定的喜欢的书的风格和体裁,说是弥补,是因为在书的选择上,都是看看榜单,看看推荐,偶然发现以前很想要看的书,就看了。这个过程很充实,很快乐,像是惦记了很久的东西终于得到,又像是偶然在大衣口袋中发现上一个冬天留下的一笔钱。作者:太宰治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7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对于有的人来说,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读《人间失格》,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挣扎与痛苦。然而却丝毫不觉得同情,因为“同情”总是给他人,而《人间失格》里的种。种阴暗,总有一款适合你。就像张国荣先生在《异度空间》中所饰演的心理医生,以为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狱”,殊不知,自己才是地狱。
我们每个人苟活于世,除了见诸于朋友圈的种。种正能量,总还有更多的阴暗情绪缠绕着我们。有时候你隐隐的感觉到了它,却又难以具体描摹,甚至不敢面对,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并非生性乐观之人,那么诸多颓丧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在你内心肆虐。后来那些游离的阴暗情绪在深夜流出你的脑海,幻化成一本《人间失格》。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