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观后感表达了对演员表演的赞赏和故事的震撼,结合实际的故事内容所写的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火种》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火种》观后感篇1
我敢说,绝大多数《影响剧大》的读者都没有看过这部正在上映的《大火种》,他们不但没有看过,而且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也是在闲极无聊查看猫眼的院线信息时,才看到还有这么一部电影正在上映,每天,每个北京的电影院也就排一场,而且我去看的那场,早上9点45分的第一场,只有我一个观众,从头看到尾。
这让我有一种极为优越而幸运的超然感觉,因为看过之后我才知道这实在又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好电影,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机会看到了。
(《大火种》开机发布会)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1926年,成立5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有一批知识分子精英被派到中国那些最贫穷、最落后的山村去发展组织,去扩大共产党的影响,组织武装暴动,王柠饰演的刘雨心被派回了她自己的家乡,鲁北的大王镇,与穷苦木工忠良(白威饰)一家(忠良的妻子是姜玉兰,陈瑾饰),一起向那些劳苦的农民们传播马大胡子(马克思)的学说:《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这其实是从鲁北地区的一个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改编来的,电影中的那本《共产党宣言》,正是当年陈望道首译的中译本,当时因为印刷过程的疏忽,封面书名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但其实这些咬文嚼字的过程对刘雨心和忠良的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工作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他们面对的农民绝大多数都不认字,也听不懂马大胡子学说的要义,最能让这本书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有一件事:
要吃饱,得造反,要造反,得团结。
刘雨心带着这么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大王镇,她先教会了忠良,忠良又用自己更为朴实、浅显的讲述教会了其他穷苦老百姓,比如,忠良在解释什么是剥削,和什么是共产主义时这样说:
大家都种地,你也种他也种我也种,但只有你有地,他和我没有地,我们只能给你种地,结果就是只有你有饭吃,他和我都吃不饱,永远都吃不饱,这就是剥削。
(马克思)
大家都有地,你种地我种地他种地,你吃馍我吃馍他吃馍,你吃饱我吃饱他吃饱,这就叫共产主义。
再比如,片中一帮泥腿子在忠良家“听书”时——即听忠良讲《共产党宣言》,他们先是对封面上的马格斯(马克思)的照片发生了兴趣,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哎呀,这大胡子长的!这大胡子是谁呀?
这大胡子姓马,叫马大胡子。
见过姓马的,没见长这么大胡子的?
这马大胡子可不是咱十里八乡的,也不是中国人,这马大胡子他叫马克思,是个外国人。
《火种》观后感篇2
?大火种》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今夕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
这是我国第一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像火种一样传播的电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是一部充满了信仰力量的电影!
通过观看《大火种》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
《火种》观后感篇3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正于全国各大院线热映。影片作为建党95周年献礼之作,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孙敏等众实力派明星联袂奉献。有"最帅军装男星"之称的白威,此番大胆突破,颠覆出演蓬头垢面的老农民。粉丝看后纷纷表示"完全认不出来",大呼"还我男神"。
?大火种》是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影片。影片区别于大开大合的历史正剧,以平凡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讴歌齐鲁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白威突破以往荧屏上"军装男神"和"荧屏硬汉"的军人形象,挑大梁出演男主角刘忠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大火种》观后感600字《大火种》观后感600字。不仅造型大玩颠覆,为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全程地区方言对白。影片拍摄时条件非常艰苦,白威更是被折腾的完全认不出。他坦言,以往的角色大都以军人形象为主,出演老农民还是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这个角色不论从心理上还是造型上,都有很大挑战,但现在觉得很值得。
白威凭借《火蓝刀锋》中战神向羽一角火爆荧屏,之后与吴宇森合作《太平轮》献出大银幕首秀,再度出演军中硬汉。此次出演老农民受到导演苗月力邀,白威大学毕业的第一部戏便与苗月合作,苗月不仅是白威的伯乐,更是白威演艺事业的`见证者此番再度携手,苗月导演信心十足,她对白威真实动人的演技赞许有加。白威表示,此次与导演合作更加默契,希望观众走进影院支持这部呕心之作
今日上午,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大火种》在京举行开机仪式。
该故事片由苗月执导、陈瑾主演,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再现了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对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新世界的渴盼。一部《共产党宣言》如火苗般点燃了人民心中的火焰,残酷的镇压和血腥的屠杀无法阻挡它的'传递,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该仪式由山东省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主持,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山东省委、东营市委、广饶县委等多位相关领导出席,导演苗月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大火种》的筹备情况。伴随着对老一辈革命人的追思,中共山东省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宣布《大火种》正式开机。
大青衣陈瑾联袂多面手苗月 《大火种》打造“非典型主旋律”
作为影视圈著名的“大青衣”,陈瑾以其独特的知性美被人熟知。曾经的《校园先锋》、《横空出世》让她荣誉加身,此后的《大法官》、《相依年年》更让她收获众多观众的喜爱,近些年,她又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山大地震》等热门作品问世,其精湛的演技让她成作品品质的绝佳代言人。在《大火种》中,陈瑾饰演女主角刘雨心,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懵懵懂懂中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山东农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会招致怎样的后果。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导演苗月入行多年、是圈内有名的多面手,编、导、剪、制片,多重身份随意切换,可谓内功深厚。在她的履历表中,既有像《南行记》这样具有浓郁抒情色情的历史剪影,又有像《你没有16岁》这样清丽感伤的儿童电影,还有像《心香》这样凝结了人生思考的淡雅小品,风格之多变令人叹服。此次,《大火种》这部主旋律电影又将成为她职业生涯的一道分水岭,且看“多面手”如她——怎样将多年的艺术感悟融入其中、令主旋律散发不一样的人性光辉,着实让人期待。
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实力派演员陈瑾、白威主演的大型史诗性故事片电影《大火种》目前已在全国各大电影院同步上映。陈瑾在片中饰演女主角姜玉兰,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之一。
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华表奖上,电影《大火种》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献礼影片被重点推介。陈瑾与电影《大火种》的剧组同胞们一起走上了华表奖的舞台介绍该影片,它紧凑的故事情节和红色正能量的基调定能吸引和感动无数影迷。
?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实力派演员陈瑾在片中饰演的姜玉兰,是一个不识字、裹小脚的山东妇女,因其夫是党员,使其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书,并被丈夫的热血所感染,在经历一系列的屠杀与抗争之后,她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这番心路历程真实、感人、非常的富有层次。
集金鸡、华表等各大电影节影后殊荣于一身的陈瑾是一位有存在感的演员,她参演的影视作品,不管什么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电视剧《渗透》中的女特工于秀凝、《生死血符》中的。泼辣村妇胡大脚、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悲剧角色蒋氏等等。最难得的是,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没有自己的影子,就像变色龙一样,与角色无缝隙融为一体。
临近七一,公司总部组织党员同志集体观看了电影《大火种》,观后让人无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热的过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现在,感慨于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未来。
影片真实再现了1926年发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的一个故事。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在当时的境况下,劳苦大众把"能吃上馍馍、能吃上饺子"就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如此朴实简单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如此的容易满足,但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剧色彩,让人心隐隐作痛。然而,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年代坚持着这样朴实的信念与剥削阶级斗争着,即便被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是不韵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岛海边的画面,一架飞机从天而过,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同样是在这个海边,1927年,革命者鲁真被残忍的杀害!强烈的今昔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悲壮的生命画卷。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过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立足岗位,时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组数据,做好每一件产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要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我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这一切得益于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发展平台。一天忙完,常常静下来问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没有?都做好了没有?是不是还有做的更好空间?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对未来,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下来、传下去,为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6月29日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故事片《大火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建军,市委常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观看。观影前,申长友作了讲话。
申长友指出,集中观看电影《大火种》,是我市庆祝建党95周年的活动之一,也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这部影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集中观看,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影片的社会效益。
申长友要求,要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仰信念。把影片《大火种》作为开展党员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火种”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髓要义,排除思想干扰,坚定理想信念。要对标革命先辈,争做合格党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取义、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和品行锻炼,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标准和“四讲四有”要求,树立良好形象。要敢于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光荣传统,改进作风,干好工作,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凝聚起强大力量。
申长友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加强调度,强化措施,从严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上改进学习方法,确保学习质量。在“做”上聚焦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做合格党员、建过硬支部,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东营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电影《大火种》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与我市联合拍摄,已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在我市传播扎根的故事,再现了那段弥足珍贵和催人警醒的历史记忆,表现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畏牺牲、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影片6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映式,27日在全国公映。
《火种》观后感篇4
2016年11月11日下午,化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组织全体研究生党员集中观看了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火种》,并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我校第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院党委副书记、学工组长王满喜及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此次活动。
全体党员首先观看了从求索到创立共六集纪录片《火种》,该片立足文献,依托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文物,通过权威专家的深刻解读梳理了从辛亥革命至上世纪20年代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进入山西,并在山西生根发芽,直至山西党组织成立这一基本脉络,勾勒出一幅我党在山西初创过程的动人画卷。然后党支部宣传委员潘俊星带领全体党员做了总结发言,要求全体党员撰写观后感及心得体会,深化学习效果,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为我校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党支部书记王满喜分别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山西师范大学第五次党代会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解读,重点就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反对腐败、群众路线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全体党员同志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积极发言交流。其中代表我院参加本次校第五次党代会的研究生党员同志延超做了精彩的发言,畅谈自己参加党代会的感受和对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体会,激励每一位党员应该学习贯彻好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表率作用。
最后,党支部书记王满喜对各位同志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对支部及党员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自学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各位党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强调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希望各位党员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一次党代会及校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悟,紧跟党走。广大党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坚持不懈地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发展成为德才兼备、拥有良好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合格党员。
《火种》观后感篇5
经过两年多筹备的电影《大火种》,今天登陆全国院线。该片根据铁流、徐锦荣获2014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故事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内,有一本封皮残缺、纸张泛黄的小册子,这就是1920年8月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由于排版和校对的疏忽,封面的书名被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初版仅印1000册,现在存世的极为罕见。
首映当天,作者铁流现场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并透露自己也在片中饰演一角,“现在想到这部电影要登上大银幕,我依然非常激动,能让更多的观众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故事,我认为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火种》观后感篇6
眸95年,从这头望向那头,这头龙腾虎跃、国泰民安,那头满目疮痍风、风雨飘摇。
——题记
静静的坐在影院里,追溯着95年前发生在一个广饶村庄里质朴的故事。《大火种》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女青年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农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大王镇的百姓在了解其真义之后,纷纷加入组织,成为组织的一员,并和刘雨心一起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惧牺牲的感人事迹。
在观影之前,我并不懂“大火种”这三个字的含义,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观影,感悟到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在诠释着一种信念和力量,而这坚若磐石般信念的力量像火种一样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中共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笃信如熯天炽地的烈火,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种”的不断传递,“火势”的不断壮大,终于,走出了我们特有的共产主义道路。
影片在结尾呈现出一个当代男孩与故事主人公三寸小脚老太对望的画面。男孩的热泪盈眶,老太的安详淡然,男孩的感激,老太的欣慰。台下的我看到这一幕心潮腾涌:可能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太远,所以我们时常忘记自己出发的地方,我们沉寂在幸福中太久,所以我们时常忘记为什么今天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当下,却忘了这美好生活背后革命的艰难旅程。我们应当怀揣感激。感激祖国,感激党,感激所有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撒热血的党员和百姓。我们应当惭愧,当今的我们太不懂得奉献,太缺少信仰。当那名年轻的党员誓死保护《共产党宣言》在海边被执行枪决时,镜头放慢,身后波涛如怒,骇浪拍击着礁石。一声枪响,他骤然倒地,但表情却异常的镇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轻语:“泥土中发芽,能做泥土,是好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对革命的坚定和对生死的无畏令我汗颜,却也令我振奋,像一道充满能量的光照在我心中的党徽上。面对革命先辈用生命开辟的盛世,我们无以为报,能做的就是跟随他们的脚步,严以律己,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继续努力。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做一名引以为傲的合格党员。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贞不渝。理想信念是灯塔,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到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虔诚而执着,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亦如巨龙从东方盘旋腾飞。共产党引领祖国走过了95年的波澜壮阔,95年的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驶向宏伟的中国梦。
我愿做“火种”的传递者,将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恒久的传递下去。我愿跟随共产党的脚步,努力实现一个磅礴的、绚丽的中国梦!
《火种》观后感篇7
大型史诗故事片《大火种》近日在京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片根据山东作家铁流与作家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礼仪》改编,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献礼影片,由著名导演苗月执导,陈瑾领衔主演。
?大火种》故事的真实发生地在山东广饶。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其中的真义,百姓们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终于让革命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保存下了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导演苗月介绍,《大火种》的制作班底主要来自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天上的菊美》主创团队,影片前期筹备长达3年,从题材、表现形式到创作班底等都有周密的考量。苗月称,要拍好《大火种》着实不易,"一是影片的政治体量非常大。因为《共产党宣言》是党的政治性纲领,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拍好影片不容易;二是它的艺术体量大。因为影片要对老百姓当年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原因进行寻根,不光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还要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来表现,希望让80后、90后甚至00后们都能喜欢。"据苗月透露,他们选择了先为观众讲好故事,"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是从宏观层面记录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来折射山东革命的全貌,我们是将政治理念融在故事里。"
《火种》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