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加细腻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蕴,通过书写一篇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籍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内涵,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1
听***读书解读《正面管教》觉得自己虽然读过一遍但是基本都忘记了。听***老师解读一遍受益匪浅,觉得自己还需要重复几遍阅读及学习里面的实践方法。
作者说你管理孩子首先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的和善而坚定,是带着爱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去批评教导孩子。我们父母就像是孩子的导游,引导孩子前行。
孩子犯错不要训斥孩子,相反是家长引导孩子在犯错中去认知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失败的经验,然后家长帮助找出解决方法,一起避免下次的发生。让孩子明白吃一堑长一智道理。
家里要有个处理情绪的固定地方,比如卫生间或者和孩子一起想个办法,在孩子或者大人都想发脾气时去这个地方处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父母需要去陪伴并给足爱抚,比如抚摸后背或抱抱头,等孩子静下来后再沟通。千万不要在情绪气头上教育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父母也需要向孩子认错,在父母意识到自己错误后,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说出自己以后遇到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孩子平等处理问题。
家庭需要纪律和规则,可以先由孩子讨论并制定出。比如看手机,孩子自己说一天或一周看多久,若违反规则,无论孩子怎么闹也得按照规则来。在制定规则上需要发挥孩子充分的想象力。
让孩子承担家务,让孩子有责任感。比如昨天我家畅打扫卫生拖地,完了之后又问我妈妈我听话吗?我以前会说听话。仿佛她是给我做的。这次我说畅爱我们的家,我们家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畅不喜欢乱的环境,所以主动清理啦对不?畅高兴的说“是的妈妈,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家里不能乱”。听到她的回话我感觉父母的正确引导真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要每周召开家庭会议,会议讨论本周每个人发生的事情并讨论下周的活动,调动孩子的兴趣,可以一起吃,玩游戏等,不要让家庭会议僵化。让孩子主动起来,发挥孩子的能动性。会议要有主持人和秘书,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需要赢得,尊重信任我孩子。在权利争夺上不能去赢了孩子,尊重孩子人格,信任自己孩子。
第一次写读后感,这样能记住一些。以前看书后看完就忘啦,以后还需要多多磨炼。正面管教书里还有很多的观点和方法,会再多次翻看并实行。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2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暑假里,读了简尼尔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书,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里,正面管教就是赏识教育,同时,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适当的惩罚更需要鼓励。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需要正面管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在实施正面管教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明白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在面对孩子的某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冷静期,使自己冷静下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当我们理智的看待问题,而不是问题的结果,就不会那么生气,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担当引导和陪伴的作用,谁都会犯错,但这是一种成长的方法,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惩罚和骄纵是永远存在的。现实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惩罚有效的人,惩罚就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认为鼓励有效的人,往往演变成了对孩子的骄纵。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化解、沟通,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所在。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让我们多鼓励,但作者所说的鼓励并不是简单的赞扬。作者所说的鼓励是指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是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尊重会引导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育。今后,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正面管教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自信而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己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己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己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4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近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习。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5
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不断的寻求正确的而又合适的教育方式。怀着这样的心情,近来读了一本叫做《正面管教》的书籍。
何为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在于我们要用和善的坚定的,正确的观念来教育孩子。首先,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分为严厉型,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严厉型,过度限制没有自由,有损孩子们的天性。娇纵形则恰恰相反。过度的自由,没有限制。正面管教型是两者的结合。既有自由,也有规矩,正面而坚定的。教育需要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管采用什么的教育方式,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能力。第一,对个人能力的感知。第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第三,内省能力。第四,人际沟通能力。第五,整体把握能力。第六,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响或能力的感知力。第七,判断能力。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最后,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成一个社会人。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为目的,慢慢的引导他们。小时候的孩子需要自信和归属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信心,就总会行为不当,造成各种错误。另外,我们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感。另外,要赢得孩子。要确保把自己的爱确实的传递给孩子。我们不能只认识到孩子的错误,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从自己的错误出发来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总是受到大人的影响,所以认识到大人们自己的错误尤为重要。要关注于解决问题,不仅要启发性的问孩子问题,来给他们新的思维,还要积极地鼓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多专注于他们的优点。另外要定期和孩子开一个类似于班会的总结,一起出去玩儿一玩儿,多和他们沟通。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需要快乐和爱。不需要我们更多的指责,所以我们要把爱无条件地给孩子。我们要学会正面管教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爱孩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6
夏天在书店的一次公益讲座结识了乃心老师,并接受了乃心老师一系列《正面管教》家长课,颠覆了我之前的育儿观,我意识到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必须要把这门课程深入学习下去。
作为一个4岁女孩的妈妈,我概念中的科学育儿就是跟着公众号文章学习各种方法,筛选之后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在学习了家长课之后我深深的感觉到学习专业系统的育儿理念太重要了,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和敏感期,如何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自尊和完善的人格,再不能凭我自己的摸索了。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和语言,有时也会控制不住吼叫,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不了解孩子,我知道孩子的行为没有无厘头的,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不明白,我也觉的很着急,我急切的想要学习这背后的原因,不想孩子因为我的错误反应而产生不好的习惯,学习一种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孩子在敏感期顺利度过,进而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鼓励赞美这次课中,我一下子意识到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塑造孩子,家长说的什么话,孩子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回想之前自己和家人也对孩子说过多少次“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不知不觉就把孩子培养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子了,还浑然不知就是自己亲手造就的!
每个家长都想把最好最多的爱给孩子,却因为不懂而给错了方向,无知的爱是害。正面管教的家长课程让我明白了,家长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甚者更重要,只有家长成长了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和孩子之间建立深层的联结和积极的互动。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愿意成长我自己,为了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支持和动力,我愿意学习,为了不做一个耽误孩子的妈妈,我愿意学会并做到,正面管教课程让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我愿意成为有爱,和善,理解,引领孩子的好妈妈。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7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我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除了说教,就是批评指责。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我们的说教和指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很多事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受启发。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条是:“把孩子不良的行为转变为贡献行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师一样,总觉得对于问题孩子(马克)不良的形为,必须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然后牢牢地记住,以后才能不再犯。看过这本书,觉得悚然一惊,我们的错误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书中提到: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按照这种方法,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尝试,原来一个总不写作业的孩子,再怎么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写作业。但课堂如果你给她展示的机会,她就会很积极,经常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率颇高,在小组合作中,她在课堂的表现得分经常超过了不少同学。这样的调整能够一定程度的调动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小组的4号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她不写作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总体学习情况还不是很好,只是在课堂表现有所好转。不过,能够转变一点也有进步。本次期中考试中,她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这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书中还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对于问题孩子,我们尤其应该注重方法,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的活动,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感觉好,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篇8
读完《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后,我的脑海里总是想起上面这段话。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正面管教》当做是行动指南,在遇到具体问题时,都会去从书中去找解决方法,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是啊,随便翻看一页看看,都是我们作为班主任或者家长经常会遇到的场景。但仔细一想,这本书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完之后只能使用其中的三招两式,却不能全部地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认为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本书是一本行动指南,一个随时可用的救急手册。其实不然。
在读其中几个章节时,我一边点头认同作者的观点,这一边却发现自己可能在工作生活中根本做不到。因为要改变的并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话语,而是从思想上就要改变自己。比如第七章谈到“鼓励与赞扬”,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是更加深远、长久的,但是在实际情境中,多年的思维习惯决定了自己在当时的情境中会说什么话,而不是最近读的一本书教会我们要说的话。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鼓励和赞扬之间的不同”的一个表格,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不会对照着表格去说话。多年的思想决定了我们在特定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并由此塑造了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读书时心潮澎湃,跃跃欲试,到了实际又重回老路,这就是现在读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哪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读书的人是不是一个“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所以,《正面管教》厚厚的一本书背后,其实要让我们读书的人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而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决心,《正面管教》这一本书,就可以解决我们班主任工作或者孩子教育中的大部分问题。
practice makes perfect.英语这句格言对应的汉语是“熟能生巧”。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去实践。这本书也是。《正面管教》这本书很有价值,若是想让它对自己有帮助,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在工作生活中做出调整与改变,每次改变一点,每天调整一点,相信最终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
读正面管教的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