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下面是美篇六六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7篇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

2.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

(1)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

教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较相同图案的纸盒,区分大小。

教师: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

教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

教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运果果。

出示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教师: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教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

操作要求: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吃饼干。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

(1)教师: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请大家吃饼干。

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

你们看一看盒子里的图就明白了。

(2)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

三、延伸活动

送纸盒回家。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鸡的一家》,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模仿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叫声。

活动准备:

图片:公鸡、母鸡、鸡宝宝;角色胸饰若干:公鸡、母鸡、鸡蛋、鸡宝宝。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边,幼儿认真倾听。

二、出示公鸡和母鸡,幼儿和公鸡母鸡打招呼。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

2、他们是怎么叫的?

三、再次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大公鸡、小母鸡是怎么说话的?

2、小小鸡出来后怎么说?

3、学说“鸡的一家”。

幼儿学习说:大公鸡,大公鸡,喔喔喔,喔喔喔。

小母鸡,小母鸡,咯咯哒,咯咯哒。

小鸡,小鸡,叽叽叽,叽叽叽。

四、尝试分角色扮演大公鸡、小母鸡和小小鸡。

在老师叫“大公鸡”的时候,会用“喔喔喔”的声音来应答,

在老师叫“小母鸡”的`时候,会用“咯咯哒”的声音来应答,

在老师叫“小小鸡”的时候,会用“叽叽叽”的声音来应答。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3

中班游戏:

鸡的一家

活动目标:

1、愿意用不同的节奏体现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2、通过游戏体验同伴分组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公鸡、母鸡、小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小鸡

(价值取向:愿意用节奏表现小鸡的歌声,引起活动兴趣。)

t:(出示小鸡图片)小鸡来到草地上唱起欢乐的歌!

(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

t:小鸡怎么唱?

二、母鸡找小鸡

(价值取向:愿意用节奏表现母鸡的歌声,区分母鸡和小鸡的不同节奏。)

1、母鸡叫

t:(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也来到草地上找她的宝宝,它是怎么唱呢?

(咯咯 哒 咯咯 哒)

2、找小鸡

(老师扮演母鸡,小朋友做小鸡,节奏对答。)

t:母鸡边走边唱 咯咯 哒 咯咯 哒,想把小鸡找回家,小鸡听到妈妈的叫声说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 ,妈妈我在这。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小鸡、母鸡一起唱歌

(价值取向:愿意分组扮演小鸡和母鸡的角色尝试复合节奏,初步体验分组表演的快乐。)

t:现在母鸡和小鸡一起唱歌,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小鸡:×××× ××××∣×××× ××××∣

母鸡:×× × ×× ×∣×× × ×× ×∣

1、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引导幼儿坚持自己的节奏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再次游戏

引导幼儿表现强弱

三、鸡的一家

(价值取向:通过小鸡、鸡妈妈和鸡爸爸的合唱巩固复合节奏,并体验分组合作的快乐。)

t:(出示公鸡图片)公鸡爸爸听到了歌声也想来参加,公鸡怎么叫?

(喔喔 喔)公鸡:×× ×∣×× ×∣

(老师扮演公鸡,与孩子配合一起合唱,分三组分别扮演角色尝试符合节奏。)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4

一、教育目标

1、感知小鸡、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之间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关心之情。

2、乐于运用语言,将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丰富词汇:毛茸茸、蛋黄、一同。

3、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绘画、塑造等手段,大胆创造出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作品。

4、发展幼儿走、跑、钻等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二、生活课程

1、听读第二册第13课《小鸡》;识字小游戏,认识本课生字;欣赏古诗《咏鹅》。

2、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花的幼儿说一句有关鸡的话。如“我是小鸡叽叽叽”、“我有毛茸茸的羽毛”等,加深幼儿对各种鸡特征的认识。

3、远足:带幼儿参观养鸡场,观察公鸡、母鸡、小鸡并进行讲述。

4、观看录像:小鸡出壳、斗鸡。

5、煎荷包蛋,画荷包蛋。

6、邀请部分家长来园参与做各种鸡蛋食品,举办“鸡蛋”冷餐会,尝尝各种蛋制品的味道。

7、语言游戏:小鸡作客(正确发声母ch、j的音)

音乐游戏:老鹰抓小鸡(区别表示老鹰和小鸡的音乐,并根据音乐变化改变动作)

智力游戏:拼蛋、小鸡找家(发展观察力)

体育游戏:小鸡找朋友、小鸡回家(发展幼儿走和钻能力)

活动性游戏:找小鸡

8、学习儿歌操:大公鸡、大母鸡

9、根据儿歌《小鸡》格式,替换其中的个别动词或名词,仿编儿歌《公鸡》、《母鸡》等。

10、欣赏故事:《花母鸡太太和两个蛋》、《小公鸡借耳朵》、《大公鸡和漏嘴巴》

11、做做玩玩:跳舞的鸡

教师设计好鸡的图形,分解四肢身体后在四肢与身体连接的部位钻洞,用揿扣将四肢连接到身体上。幼儿活动它的四肢,鸡便会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

12、进餐时不撒饭菜,不弄脏衣服、桌面、地面。

三、环境课程

1、墙饰:母鸡下蛋啦!

每只母鸡上贴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当她某方面有进步时,就请母鸡为她下一个蛋,比一比,谁的蛋多。

2、“鸡的一家”大班幼儿作品展。

3、“奇怪的鸡”专版,向幼儿介绍各种较少见的鸡(如火鸡、乌骨鸡等)。

4、设置饲养角:轮流给鸡喂饲料,到鸡窝摸鸡蛋。

5、活动区活动:

(1)科学区:探索区别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腌鸡蛋、鸭蛋。

[page_break]

(2)计算区:a、投放母鸡和鸡蛋图片,进行一一对应排序练习。

b、投放软塑料圆圈,让幼儿玩变圆的游戏。

(3)巧手区:泥工用搓、捏、拉等方法做小鸡、鸡蛋等。

涂色给母鸡、公鸡穿花衣。

手工用鞋带在纸板上的孔中穿出母鸡、公鸡和小鸡;蛋壳粘贴;鸡毛粘贴,用大小圆片拼搭各种姿态的鸡。

纸工蛋壳里的鸡

第一步:折。让幼儿注意观察纸的

形状的变化,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第二步:撕。将双正方形撕成四瓣

花。再撕两边的半圆形。

(4)积木区:用大型建筑积木围合拼搭养鸡场,用雪花插塑等拼搭各种不同的鸡及所需添置的场景。

6、保健知识窗:煮熟的鸡蛋能用水冷却吗?

7、请家长代为收集各种用鸡毛、鸡皮等制成的物品进行展览。

四、学科课程

(一)科学活动观察鸡蛋

幼儿人手一个从家里带来的鸡蛋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它是哪个小动物生的蛋?

2、观察比较鸡蛋的外形特征。

(1)“看看自己手中的鸡蛋,它是什么样的?”

(2)讨论:你手上的鸡蛋都一样

吗?有什么不一样?

当幼儿说出大小不同时,分小组将鸡蛋按大小排序。

3、观察鸡蛋里面有什么。

(1)猜猜鸡蛋里面有什么?

(2)将自己带来的鸡蛋敲开,放在碟子里观察后说说鸡蛋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3)将熟鸡蛋切开,让幼儿观察比较生熟鸡蛋有什么不同?

4、谈话:你喜欢吃鸡蛋吗?为什么?

5、轻轻地将鸡蛋送到科学区的盐水盘里。

(二)科学活动:观察母鸡和小鸡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课题。

2、分小组观察母鸡和小鸡的外形特征。

(1)小鸡和母鸡长得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冠、鼻孔、嘴、耳洞、羽毛、爪等方面作比较观察,向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小结边用简笔画画出母鸡和小鸡的不同形象。

3、了解母鸡、小鸡的生活习性。

(1)让母鸡、小鸡自由走动,教师提供米、小虫、菜叶等,让幼儿喂食,引导幼儿听听它们的叫声,看看它们走路的样子等,并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认识。

(2)你们还知道它们的什么秘密?

4、谈话:人们为什么要养那么多的鸡?

你喜欢吃鸡肉吗?为什么?

5、和母鸡、小鸡做朋友,一起跳个邀请舞。

6、把母鸡、小鸡送入鸡笼。

(三)语言游戏《小鸡找食》和儿歌《小鸡》

活动过程:

1、教师以鸡妈妈的身份出现,请幼儿当小鸡(认读小鸡)并学小鸡叽叽叽的叫。

2、带小鸡到青草地上游戏

⑴带领小鸡到青草地上玩,找东西(虫、米的图片)吃。

提问:刚才小鸡在干什么?(认读:捉虫、吃米)

⑵再次带小鸡在青草地上玩,找东西(虫、米的字卡)吃,吃饱后一同玩游戏。

提问:小鸡们吃了什么?(根据字卡介绍吃了虫或米)

⑶请小鸡边朗诵儿歌边游戏。

[进入室内,幼儿盥洗、休息]

3、朗读儿歌《小鸡》并进行朗读评价。

⑴请一位幼儿有节奏的朗读儿歌,其余幼儿点指课文。

(教师观察全体幼儿的倾听习惯及点读习惯)

⑵集体评价

⑶指出不认识的字宝宝,师生共同解答。

⑷请幼儿分组朗读比赛。

(四)美术活动联想创作母鸡和小鸡

活动过程:

1、出示画有母鸡和小鸡的图片,教师朗诵儿歌。

3 4 5 下一页[page_break]

“母鸡说小鸡,你是个笨东西,我教你唱咯咯咯,你偏要唱叽叽叽。小鸡说母鸡,我不是笨东西,长大我也咯咯咯,下出蛋来孵小鸡。”

2、讨论:母鸡和小鸡在说什么?

3、想一想:母鸡是什么样的,小鸡又是什么样的?

试着把它们画出来好吗?

4、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画完主要形象后适当添画些背景。

5、展出作品欣赏

①幼儿自由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

②教师讲评。

(五)音乐歌曲大公鸡

活动过程:

1、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布袋木偶大公鸡,提问:我是谁?我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学念:大公鸡,穿花衣)

(2)提问:你们的衣服脏了是谁洗的?我的衣服脏了可不要爸爸妈妈洗的,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洗的吗?(幼儿猜测,教师不作判断)

2、教师边表演边清声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我的衣服是怎么洗的吗?

(学念: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洗)

3、指导幼儿随歌曲旋律按节奏跟念歌词。

4、学唱新歌。

(1)教师弹奏旋律,幼儿自己填补歌词轻声唱。

(2)放声随旋律跟唱。

(3)倾听不合节奏、音准的乐句后,师生合唱。

(4)边唱边自由地创编动作。

(5)幼儿相互找朋友,面对面表演唱。

(六)体育与计算同构:聪明的小鸡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拿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去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散跑步入场。)

2、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围巾。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呢?(把围巾当气球向上抛。)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围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围巾变小?(把围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3、游戏:我的围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乐快,就快跑,鼓乐慢,就慢跑。鼓声一停,你们就立即把围巾藏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让妈妈找不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围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讨论:同样把围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有的围巾被我发现,有的没有被我发现呢?

(4)幼儿第二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创造,想出与众不同的藏法。

4、游戏:小鸡与狐狸

(1)玩到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找点食物吧!不过,你们要小心被狐狸发现。如果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就马上躲在围巾下面不动,要不就会被狐狸抓住。

(2)配班教师扮“狐狸”蹲在一角。幼儿听音乐学小鸡走、找食等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时,“小鸡”马上用围巾把自己盖住,或蹲或站或趴。这时“狐狸”来了,它可以边检查边说:“真想找只小鸡当点心呀!咦?这儿怎么都是五颜六色的‘花’呢?”如果没有抓到“小鸡”,“狐狸”就说“等会儿再来吧”,然后离开场地。“狐狸”走了之后,“小鸡”一起用“放气球”等方法庆祝胜利。

3、游戏进行数次,活动结束。

(七)半日活动:迎春表演会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制道具(如鸡冠、羽毛等),作为自己所扮角色的标记。

2、将各种鸡按特征分类。

3、演出开始,各组选派代表向观众自我介绍。

(介绍时要体现本组的特色)

4、表演节目:儿歌、歌曲、舞蹈、杂技等。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公鸡、母鸡和小鸡,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与小动物亲近。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鸡的一家》。

活动重点:

能区分公鸡、母鸡和小鸡。

活动难点:

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用神秘的口气说出谜面,请幼儿猜谜底:

——"今天来了三个客人,它们是一家人,请你猜一猜,它们会是谁?"

"头戴红帽子,身穿花花衣,"

"身子胖胖的,咯咯会下蛋,"

"一身金黄衣,尖嘴啄小米。"

请幼儿说说小鸡一家的名称:

——"原来是鸡的一家,你能说说它们是谁?"

2、观察图片: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鸡的一家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从身体的大小、羽毛、鸡冠等方面观察:

"它们的叫声一样吗?怎样叫的?"学一学

"它们是怎样走路的?"走一走

"它们爱吃什么?"

教师归纳小结。

3、经验迁移:

——"你喜欢鸡的一家吗?"

教师归纳:

——"鸡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我们要爱护它。"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6

这个寒假,我选读了《伊索寓言》。在《伊索寓言》里有一篇寓言的名字叫《狐狸和山羊》,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这个小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他正在思索怎样才能逃出去的时候,来了一只口渴的山羊。山羊问狐狸井下的水好喝吗?狐狸答到:“这里的水非常好喝,你赶快下来吧。”于是山羊跳了下去。狐狸在山羊喝水的时候,心生一计。狐狸对山羊说:“现在我们被困在井里,只有咱们俩互相帮助才能逃出去。我踩在你的背上,先上去,然后再拉你上去。”山羊很乐意和狐狸协作。可是狐狸上去以后,却没有把山羊拉上去,还反而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聪明一点的话,你就不至于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就跳下去。”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不然,就会象故事里的山羊一样。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就跳进井里,最后把自己困住。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不能盲目地听信别人的话。要是不考虑结果,盲目去做的话,就容易上当受骗。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很大危险。而我们更不能象那个狐狸一样,干只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他人的事情。

?伊索寓言》里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他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就能获取许多人生的感悟。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篇7

【教学内容】《小鸡的一家》

人音版小学第3册第4课《小鸡的一家》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材分析】

歌曲《小鸡的一家》是一首有角色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歌曲。大调式,2/4拍,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活泼,容易学唱。三段歌词有趣地表现出公鸡爸爸、母鸡妈妈和小鸡宝宝各尽其职的有趣场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鸡一家和睦相处、快乐生活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多用模仿并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休止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闭口音“叽”,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用形体

表现音乐,乐于和同学合作表演歌曲《小鸡的一家》。

【教学难点】

能够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休止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引导情绪

2、聆听音乐,导入题目

二、教学过程

1、初识歌曲,聆听音乐

发声练习(要求嘴巴张开,竖起来)大公鸡,喔喔喔,跟着我们在唱歌老母鸡,咯咯咯,跟着我们在唱歌花小鸡,叽叽叽,跟着我们在唱歌

2、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聆听音乐

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用形象的手势、姿态解决歌曲难点休止符、附点音符,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2)学唱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4)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三、创编环节

用音乐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创编活动

(1)音乐会表演

(2)歌词创编

(3)打击乐器铃鼓(学生探究铃鼓的演奏方式)

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7篇相关文章:

流浪猫的作文7篇

流浪猫的作文推荐7篇

关于猫的活动方案7篇

仿写猫的作文600字7篇

描写小动物猫的作文通用7篇

七年级上册猫的作文精选7篇

有趣的猫的作文三年级作文最新7篇

教案幼儿园音乐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唱歌教案7篇

幼儿园活动教案7篇

幼儿园猫的一家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