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适合自己的心得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工作心得让你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下是美篇六六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篇1
出生于1995年的陈汝晴是地道的“武汉伢”,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毕业后,她回到武汉,担任海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经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陈汝晴足不出户,忙的就是千头万绪的沟通联络工作。
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多所医院医疗防护物资告急,陈汝晴和同事们设法与多方取得联系,寻找捐赠、对接物资。“需要对接医院、海关、慈善机构等,最常见的状态是同时回几十个人的微信,吃饭也在发微信、上厕所也在发微信,联系海内外的医疗物资。”
回想起最忙的时候,她一整天都低着头处理手机那边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白天联系国内资源,到了午夜再与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确认物资情况。最紧张的一次,一批从印度运达国内的手套、消毒液,在海关下班前5分钟才最终完成报关手续。“这批货物原本当天下午要运输出关,印度海关临时要求需要物资接收医院的纳税识别号,我们就立刻联系医院,最终顺利赶在当天发出。”陈汝晴说,“我们都习惯了把电话一直拿在手里,不管白天黑夜,就怕错漏了重要信息。”
在联系的物资捐赠方中,中国留学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一批来自英国的留学生捐赠曾让陈汝晴感动不已。
在这批中国留学生寄来的防护用品中,一个箱子里装了好几个不同品牌的防护服。迷惑不解的她后来才知道,是学生们你买几件、我买几件,一个店一个店地跑,才凑齐了这一箱防护服。“两三件衣服是一个牌子,再有四五件又是另一个牌子。在最终从伦敦寄往武汉的这些物资里,有的从爱丁堡寄到伦敦、有的从布里斯托寄到伦敦,大家分头行动,再将零散物资打包一起发过来。每个人的力气很小,聚在一起就凑齐了这一箱一箱运到武汉的爱与支持。”陈汝晴感动地说。
“妞,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外婆在微信中写给陈汝晴的话。“妞”,是老人习惯唤她的方式。陈汝晴告诉记者,自己从小与外婆特别亲,在得知自己的外孙女每天忙着支援抗击疫情的时候,老人心中宽慰不已。“我能做这些,外婆非常开心。之前我在她眼中是孩子,如今面临这样的困难,我们这些‘小朋友’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为国家出一份力,外婆很骄傲!”
“妞,‘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慢慢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外婆还时常会给陈汝晴发微信鼓劲,这首汪国真的《只要明天还在》,祖孙俩都很喜欢。陈汝晴把微信截了图,她说,等能出门的那天,她要跑去跟外婆好好讲讲自己这一个月的战“疫”战绩。
“能为抗‘疫’做出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我感到欣慰。”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篇2
“真想给老师刷一波火箭,这是我听过最引人入胜的思政课!”,这是远在新疆托克逊县的学生在家发出的感叹。正在上直播课的“教师”是河北师范大学正在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大三学生帕尔哈提,这是初做“准教师”的他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特长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思政微课。这其实还是他参加河北师范大学团委、校学生会发起的“爱国力行,我心中的抗疫故事”团员青年共讲思政微课活动中的一份特别团课作业。这些作品聚焦于全国人民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思政微课用青年学生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多样形式表达出来。
此次活动在2月26日活动发起之初便得到了师大团员青年的热烈响应,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260份。《战“疫”中的爱国》《两手硬,两战赢”—制度自信要坚定》《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春天花会开》等一批充满青年学子思想和温度的思政微课作品,讲述着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平凡却动人的“抗疫故事”,用青春的视角讲述全民抗疫感悟和新时代的中国精神,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过客,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共赏春日花开。
家住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女孩何颖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录制的题为《勇敢的爸爸》微课视频讲述了她的爸爸作为医护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以及家人的心路历程。她动情的讲到:“疫情来临时,爸爸毫不犹豫地签下请战书,老爸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家住石家庄市石纺小区的甘雪是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最近她将参加志愿者活动时遇到的感人场景记录下来制作了一份微课并上传到了抖音平台,吸引了众多关注。她在微课里讲到,“全国上下一盘棋、人民拧成一股绳,这种众志成城干大事体现出的浓浓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在中国才有!”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正源于心底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胸怀爱党爱国之情、忧国忧民之心。
此项活动负责人河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小雷表示,本次活动是在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结合学校师范特色所开展的一次线上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用好、用活全民战“疫”这本生动教材,是办好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的具体体现。在“停课不停学”之余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引导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将校内的思政小课堂和社会思政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据悉,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河北师范大学还将评选大学生报送的优秀思政微课作品,并将作品作为学校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以及顶岗实习“线上辅导”课程的参考资料,引领更多的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时期感受并培育别样的家国情怀。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篇3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99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幸福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们也同样深信,压不倒,打不垮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华一家,心有灵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具有在灾难面前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传统美德,越是在危难时刻和紧要关头,这种团结精神就越能焕发出强大凝聚力,支撑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
疫情防控的战斗号角吹响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令行禁止、各司其职,有难同当、守望相助。 冲锋在前的医务工作者到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的人民子弟兵,从及时复工、加班加点的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到争分夺秒、攻关创新的科研工作人员,从基层群防群治、构筑严密防线到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市场供应等部门共筑坚强后盾……广大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激发出了新型举国体制下全国一盘棋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
左右齐心者强,上下同欲者胜。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就能激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洪荒伟力。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个中国人都是疫情防控责任链上的一环。无论是地处祖国各地的各界群众,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纷纷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一支支来自各地的医疗队紧急驰援疫情重灾区,一件件发自各地的救灾及生活物资源源不断运抵防控第一线,一句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温暖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种患难与共、互帮互助的感人画面,充分彰显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新时代团结精神。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坚如磐石的牢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还有无数个“大雪山”“娄山关”“腊子口”等着我们去征服。只要我们始终发扬这种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团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篇5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在这场抗疫“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斗争精神中蕴藏着无穷伟力,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法宝,是中华民族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内在力量。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易感人群普遍、破坏性大,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其形势变化之快、攻坚任务之重、风险挑战之大非常罕见。面对这场严峻的抗疫斗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对各级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自觉把投身抗疫斗争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主动作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真正做到“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让党旗始终在抗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凶险、顽强抗击,尤其是在疫情快速蔓延的最吃劲阶段,发扬斗争精神,勇敢面对、迎难而上,雷厉风行、英勇战斗,咬紧牙关、誓死不退。广大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与病毒进行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全力以赴做好患者救治和科研攻关、运输保障和联防联控等工作,当好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突击队。广大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不惧危险、坚守一线,组成一条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和“防护墙”。在抗击疫情这场严峻复杂战斗中,一批批“最美逆行者”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壮筋骨。仅用10天时间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具有战地色彩的18家方舱医院迅速交付使用……广大党员干部的勇敢担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斗争,最终成就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充分彰显了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新时代斗争精神。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进一步激荡起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勇气胆魄。只要我们始终弘扬这种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果断决绝、“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定意志,勇挑最重担子,敢于冲锋陷阵,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故事讲述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